说说作文的常识

2014-11-11 10:52评论(0) 浏览(100)

        第二次月考结束,学生普遍反映作文难写,细细交流,觉得缺乏作文常识,于是给学生准备了下列资料,作了一些交流,希望能对学生有帮助。                                         

                  作文常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 命题作文概说:

 1、命题作文类型:全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

2、全命题作文特点: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

3、半命题作文特点: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

命题作文类型:

(一)全命题作文:
①直接式命题    ②含蓄式命题      ③设想式命题
④观点型命题   ⑤散文型命题

(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
①命前半题      ②命后半题       ③命首尾题

  • 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
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

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补题遵循原则:
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

命题内容范围:

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
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
③审清提示语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

  •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快速补题技巧补题时,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限制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限制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
①具体事物补题法    ②特定情景补题法
③修辞手法补题法    ④特殊符号补题法

补题遵循原则:

1、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
2、贴切性原则:指标题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
4、正确深刻性原则: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命题作文的“凤头”:

技巧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技巧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技巧三:巧用修辞,文采增色    技巧四:巧妙发问,诱人深思
技巧五:首尾呼应,彰显主旨   技巧六:引用经典,形象寓理

命题作文的“豹尾”:

技巧一:自然收束法     技巧二:首尾照应法
技巧三:卒章显志法     技巧四:抒发情感法
技巧五:呼唤号召法     技巧六:巧发疑问法
技巧七:景物烘托法     技巧八:耐人寻味法

  • 写作误区:

1、不注意审题,盲目乱写。
尤其是针对抽象的作文题或者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的作文题的推敲,随兴而写造成偏题、离题。
2、不注重文体各自特点。
3、半命题作文补题随意,导致作文题与作文写作内容产生偏离。

高分作文应对策略:

1、书面整洁有序,字体工整美观。

2、审准题目要求。
3、开头引人入胜。

4、精彩片段闪亮放光。
5、结尾锦上添花。

 

                                                                好 人 的 温  度   
                                                  四川省旺苍中学 课改高20133班  何雨   
  天气渐渐转凉了,即使还没有到冬天,但空气中仍然有几分寒气,叫人无法忍受。风儿越吹越烈,街道两旁的梧桐叶在空中打着旋儿,可最终还是落到了地上。   
  那年格外的冷,街上的人都裹着厚厚的衣服,有的甚至还穿上了羽绒服和雪地靴。小孩子们也不停的摩挲着自己的手或者手捂着嘴不停的哈气来取暖。   
  我在街上走着,漫无目的的走着,却又好像在寻找些什么。我很迷茫,当我走过那一个拐角,我才发现,我寻找的是温度,爱的温度,好人的温度。   
  拐角处那里蜷缩着一对母女,穿着很旧很土,衣服皮面都泛黄的那种衣服,小孩穿着一双烂鞋,脚趾头从鞋子上的洞钻了出来,全身都很脏,身旁还有一些食品碎渣,像是面包屑。走拐角到对面那条大路比走大街要近很多,但走那里的人却寥寥无几。像我这种走路也不愿意多走几步的懒人决定走那个拐角去绕过去。其实我很害怕一个人走那里,因为同学总该吓唬我说,城里有几个疯子喜欢在街上拿个棒乱打人,好恐怖。以致于我不敢大手大脚的走过去,是蹑手蹑脚的走过去的,像做贼一样。走过她们身旁的那一刹那,一股浓浓的恶臭味飘来让人感到很恶心,我捏着鼻子,下意识的向那边瞟了一眼,本想给他们一个鄙视的眼神。头转过去时却看见他们两都把我盯着,眼神中像是在乞求着什么,那份渴望,叫人看着很心酸,可息现在我不理解了,因为以前在街上被骗了几次,现在社会上的骗子真是多,哎,利用了我们的同情心真是可恶。最终我还是走了,只是他们的眼神一下子变得很失望。接下来那两个眼神像放电影般在我脑海中回放,想要关闭,却怎么抹也抹不掉。我不喜欢什么事都留下遗憾,所以我倒了回去,只是回去之后那一幕让我的心凉了大半截。母亲把地上的碎渣往孩子嘴里喂,一点一点,喂一次,就敲打着我的心,为什么我当时不知道去帮助她们,如果我能早一点明白,孩子就不会吃地上的碎渣了。   
  那一刻,两滴热的东落了下来,我飞奔到100米以外的面包店去给她们买了面包,只可惜没有热牛奶。   
  孩子嘴里在念叨着什么,却没发出声,也许是她想说谢谢吧。   
  风依然在吹,可我的心很温暖,因为那是好人的温度”   
       (指导老师:朱桂君)

                                                         好人的温度
               

          天气渐渐转凉了,即使还没有到冬天,但空气中仍然有几分寒气,叫人无法忍受。风儿越吹越烈,街道两旁的梧桐叶在空中打着旋儿,可最终还是落到了地上。 
    那年格外的冷,街上的人都裹着厚厚的衣服,有的甚至还穿上了羽绒服和雪地靴。小孩子们也不停的摩挲着自己的手或者手捂着嘴不停的哈气来取暖。 
    我在街上走着,漫无目的的走着,却又好像在寻找些什么。我很迷茫,当我走过那一个拐角,我才发现,我寻找的是温度,爱的温度,好人的温度。 
     拐角处那里蜷缩着一对母女,穿着很旧很土,衣服皮面都泛黄的那种衣服,小孩穿着一双烂鞋,脚趾头从鞋子上的洞钻了出来,全身都很脏,身旁还有一些食品碎渣,像是面包屑。走拐角到对面那条大路比走大街要近很多,但走那里的人却寥寥无几。像我这种走路也不愿意多走几步的懒人决定走那个拐角去绕过去。其实我很害怕一个人走那里,因为同学总该吓唬我说,城里有几个疯子喜欢在街上拿个棒乱打人,好恐怖。以致于我不敢大手大脚的走过去,是蹑手蹑脚的走过去的,像做贼一样。

走过她们身旁的那一刹那,一股浓浓的恶臭味飘来让人感到很恶心,我捏着鼻子,下意识的向那边瞟了一眼,本想给他们一个鄙视的眼神。头转过去时却看见他们两都把我盯着,眼神中像是在乞求着什么,那份渴望,叫人看着很心酸,可惜现在我不理解了,因为以前在街上被骗了几次,现在社会上的骗子真是多,哎,利用了我们的同情心真是可恶。最终我还是走了,只是他们的眼神一下子变得很失望。接下来那两个眼神像放电影般在我脑海中回放,想要关闭,却怎么抹也抹不掉。

我不喜欢什么事都留下遗憾,所以我倒了回去,只是回去之后那一幕让我的心凉了大半截。母亲把地上的碎渣往孩子嘴里喂,一点一点,喂一次,就敲打着我的心,为什么我当时不知道去帮助她们,如果我能早一点明白,孩子就不会吃地上的碎渣了。   那一刻,两滴热的东落了下来,我飞奔到100米以外的面包店去给她们买了面包,只可惜没有热牛奶。 
   孩子嘴里在念叨着什么,却没发出声,也许是她想说谢谢吧。 风依然在吹,可我的心很温暖,因为那是好人的温度 

 

评述:这是曾经就读于青川中学的一位学生作文。这篇文章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既突出“好人”更突出“温度”,表达了一颗诚挚的爱心。这篇文章心理描写最有特色,自己心里的流程、渐变表现的十分清晰,看似“小”,实则“大”,值得一学。

分享到:
分享 转载(1)
1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