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引着孩子向前走

2015-09-18 15:52评论(0) 浏览(57)
    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与旧的守则相比,虽然由10条简化为9条,但内容更为细化,量减而质升,让人感到确为“因时制宜”、“接地气”,从而完成了从“拽着孩子跑”到“引着孩子走”,从指导“圣人”到引导“普通人”的深刻转变。

    彰显时代性。新的守则从时代的角度去看、去思考,具有对时代现实的针对性,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特色要求。它增加了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并且将“家风”、“美德”的表述更加细化。它还特意提到了比如说关爱学生生命、关爱学生安全的问题,这实质凸显了关爱学生生命这一时代主题,同时还删除了涉嫌道德绑架的内容,更是对尊重生命的提醒。以上涉及内容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现实教育中被极为关注的问题。新的守则既是对中小学生的一种规范和要求,也是一种对时代观念的方向引领,会为现实的教育确立时代精神起到一定的标榜作用。

    更具操作性。相比旧版,此次的修订版守则对宏观不够具体、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有些要求难以落到实处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修订,让一些相关内容精炼为具有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细则,生动的语言更便于学生学习和遵守。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节粮节水节电等生活化内容。新守则里不仅增加了“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的诚实守信的细则,还有诸如7、8两条的“不吸烟不喝酒”、“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的健康安全提醒,充分体现新守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坚持继承性。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有其滞后性和局限性,必须进行修订。但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主流思想,弘扬主旋律,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新修订的守则,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在立德树人的方面提出了鲜明的目标要求。

    兼有传统性。在新的学生守则里,“爱”字出现了九次,充分说明仁爱依然是现代中国人进行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仁者爱人”的思想,仍然对当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从学生守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孝顺、尊老,对他人礼仪、守信等这些人伦,仍然是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面。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对整体思维的强调、对群体价值的尊重等,是我们民族稳定性和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核,在中国本土特色的文化背景下,必将更好地促进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