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2014-08-20 22:03评论(0) 浏览(72)

孩子学习不好、马虎是困扰家长的大问题。那么,孩子学习不好、马虎的原因有哪些呢?专家指出,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的错误,可导致孩子多种心理问题,并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常询问孩子的班级名次

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常指责孩子的失败

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家长甲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家长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家长甲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家长乙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通常实践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给孩子摧毁性的预言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常阻止孩子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学”,而且学之不尽,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成功的教育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恰当的教育,则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

家长应该这样做

第一,家长必须有耐心,情绪稳定。

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

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必要的信心和勇气。

在此基础上,父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1. 在学习上是否尽力了?

2. 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认真学习?

3. 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第三,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

1. 孩子上课是否用心?做题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

2. 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

3. 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就感。

第四,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2. 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给予过多的干预、指导和帮助。

3.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

4. 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

5. 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第五,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而不要轻易斥责孩子学习拖拉、不主动以及贪玩;对孩子讲话、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点,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不应该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避免作业强迫症,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规范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去领悟如何做人做事。

第六,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其优点。

 比如,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

第七,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父母要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