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4-01 11:03
    1 喜欢
    评论(0) 浏览(142)
  • 2017-03-22 16:29
    9 喜欢
    评论(0) 浏览(89)
  • 永恒的敌人 冯骥才 ①我面对着雄伟浩瀚、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心里的问号不是这二百三十万块巨石怎样堆砌上去的,也没有想到天外来客,而是奇怪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竟是一座坟墓。 ②当代人的生命观变得似乎豁达了。他们在遗嘱中表明,死后要将骨灰扬弃到山川湖海,或者做一次植树葬,将属于自己最后的生命物质,变为一丛鲜亮的绿色奉献给永别的世界。当天文学家的望远镜把一个个被神话包裹的星球看得清清楚楚,古远天

    2017-03-16 10:04
    1 喜欢
    评论(0) 浏览(83)
  • 拜谒三苏园 王剑冰 ①天要黑了,我才赶来,我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我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茶道。我已经远远地看到了莲花山,那里起了雾气。近了,才知道雾气不是来自山上,而是来自我要去的三苏园。 ②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还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300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2017-03-16 10:03
    5 喜欢
    评论(1) 浏览(86)
  • 文哲季羡林① 张亚杰 ①认识季羡林先生,完全出于偶然。 ②1996年6月,我客居京城。一天早晨,我的朋友苏东河找我说:我约好去北京大学看望季羡林先生,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听到季羡林的名字,我怦然心动,脱口说道:去!当然去。 ③来到北京大学,校园里湖光塔影,苍松翠柏,那极富园林之美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沿着弯曲的小路,来到朗润园。在花木扶疏、幽静绝尘的林阴下,一位气质儒雅、神情安详的白发长

    2017-03-16 09:58
    2 喜欢
    评论(0) 浏览(143)
  •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卞毓方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

    2017-03-16 09:56
    2 喜欢
    评论(0) 浏览(140)
  • 无争议陷阱余秋雨 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

    2017-03-16 09:53
    2 喜欢
    评论(0) 浏览(86)
  • 岁月钟声 汪曾祺 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五小有一支校歌: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慢坡是站砖铺的。不是笔直的,而是有

    2017-03-16 09:52
    2 喜欢
    评论(0) 浏览(82)
  • 樱 桃 黄 裳 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都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时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

    2017-03-16 09:51
    3 喜欢
    评论(0) 浏览(100)
  •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

    2017-03-16 09:44
    2 喜欢
    评论(0) 浏览(129)
  • 家之脉陈忠实 (1)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伙用一只砚台。 (2)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

    2017-03-16 09:41
    3 喜欢
    评论(0) 浏览(87)
  • 香山青松 尹学龙 ①它就长在这山海交汇的风水宝地之中。那是绵延不绝的燕山大系海潮般涌向北京湾的支脉所在,也是连接浩瀚太平洋的渤海湾骏马般冲向燕山并凹进的地方。正因受天地恩赐,得山海灵气,接京华人文气象,这成片成片的香山青松个个像成了精一样,长得又粗又大,气象非凡。那一人抱不过来的树干满身骨节骨气,红亮滋润并呈大块鳞状的树皮如巨龙的血肉之身,遒劲有力的树枝龙爪般横空展出,云状树冠映衬在蓝天中如硕

    2017-03-16 09:39
    2 喜欢
    评论(0) 浏览(84)
  • 看不见的光 宗璞 ①这座小屋是约翰弥尔顿一六○八至一六七四年住过的,至少有三百余年历史了。据说有一部分重修过,还时常修葺,所以不很破旧。但那砖砌的烟囱和窄窗都表现出它的古老。低矮的门,狭窄的门道,不大的房间,这就是二十年奔走革命以后弥尔顿老人活动的场所。 ②他四十四岁双目失明,在黑暗中过了二十年。他的伟大诗篇《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它们给人怎样灿烂的光辉!有的

    2017-03-16 09:37
    2 喜欢
    评论(0) 浏览(55)
  • 另一种纪念碑 ①现在,大凡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沈先生是凤凰人,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当年,一个二十岁的士兵为旧生活所窒息,被新生活所感召,突然决定放下枪,拿起笔,要以文学闯天下,他所到的第一个城市就是北京。这个一文不名的青年,在自己的

    2017-03-16 09:34
    2 喜欢
    评论(0) 浏览(42)
  • 1935年,新婚的杨绛随丈夫钱钟书远赴英国,到牛津求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先生和钱先生为国家为家,都十分着急,1938年回国。钱先生只身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则带着女儿回到上海,住在被日军包围孤岛一样上海的租界里。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创作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于1943年春天正式公演。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杨绛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 1949年上海解

    2017-03-16 09:33
    5 喜欢
    评论(0) 浏览(87)
  • 精神贵族钱钟书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研究,不

    2017-03-16 09:31
    2 喜欢
    评论(0) 浏览(51)
  • 卖蚯蚓的人 汪曾祺 ⑴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⑵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 ⑶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⑷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

    2017-03-16 09:29
    5 喜欢
    评论(0) 浏览(67)
  • 霞飞澜沧江 原因 换上金色的晚装,它衣袂飘飞地走过河岸,走过树梢,留下一行行斟满灿烂笑容的足迹。 我说的是夕阳。在满是落照的江波里,它的投影真像陈列在锦缎上的、被谁捧出的一串鲜花项链。那时,我正在一艘客轮的甲板上,倚着栏杆四处瞭望,尽情观赏着落日熔金、霞映江天的景象。 事实上,在8个多小时的航行中,这条江向我们奉献出的景色,都让我贪得无厌地品读着、体味着。我为它的神秘、狂野、多姿多彩而陶醉

    2017-03-16 09:28
    5 喜欢
    评论(0) 浏览(75)
  • 做一棵城市树需要勇气 ①城市中的树比乡村当中的树,需更经得起吵闹。乡村是安静的,有黎明前的黑暗和黄昏的炊烟,城里的树却是要被五花八门的噪音轰得聋掉。如果把城市的树叶和乡村的树叶堆到一起,拿一把音叉来测它们对声音的反应,乡村的树叶一定是灵敏和易感的,像婴儿一样好奇。城市的树叶却像饱经沧桑的老汉,有点大智若愚地呆傻在那里。 ②城市的树比旷野当中的树,要肮脏许多。它们的脸上蒙着汽油、柴油

    2017-03-16 09:24
    3 喜欢
    评论(0) 浏览(57)
  • 登楼赋 余光中 汤汤堂堂,汤汤堂堂,当顶的大路标赫然宣布:纽约三英里。汤堂傥汤,汤堂傥汤,大纽约的入城式锵锵铿铿,犹未过哈德逊河,四周的空气,已经震出心脏病来了。闯过克利夫兰、华盛顿,那紧张,那心悸,那种本世纪高速的神经战,总不像纽约这样凌人。比起来,台北是婴孩;华盛顿,是一支轻松的牧歌。 纽约客的心脏是一块铁砧,任一千种敲打乐器敲打。八巷的税道上滚动几百万只车轮。驰近哈德逊河,车队咬着车队

    2017-03-16 09:22
    4 喜欢
    评论(0) 浏览(12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137 138 下一页
1-20 共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