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小故事一则

2014-12-18 10:30评论(0) 浏览(68)

 

 

“爱”是通过向师生两岸的桥梁,是编织与加固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但是光有爱还是不够的,俗话说:糖吃多了还腻了。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教育学生,除了爱,更要讲究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打开他们心灵深处的秘密。下面是我本学期德育教育的几个小故事。

打借条

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表扬,如果我们能认真的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表扬他们(哪怕他的是歪理),都会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从而有助于他门全面认识自己,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我班的李双双理科基础弱,期中测查物理只考了56分,情绪一直很低落,担心在接下来的家长会上会让妈妈出丑。因此,破天荒地主动找到我交流,其实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给她物理成绩加10分,还用了一个“借”字,说是“借”10分,期末再还。我可是第一次听到借分一说,闪念之间,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我答应了她的要求,但我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要求,首先我表扬她很有经济头脑,分都敢借且用心良苦,能替母亲考虑,然后我要求她写一张借条,一来可以表明这是有文字依据的,不是游戏;二来让她知耻后勇,把物理成绩给抓上来。这回轮到她一愣了,没多久,一张正儿八经的借条就出笼了,什么时候借的,用于什么,啥时还(就是期末扣10分),署名、日期都写得清清楚楚。表面上我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实际上她有了更大的压力和动力。

从这以后,李双双比期中考试前用功多了,平时不爱问题的她,居然频频出现在物理老师的办公室,同学们都说她跟换了个人似的。但只有我和她知道,是那张借条和我对她的鼓励起了作用。期末成绩出来了,她的物理成绩为88分。但是我没有扣除她的分数,而是给了她更大的支持,从她受宠若惊的眼神中,我可以预测她今后在学习上会更用功的。

实践证明: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的内因发挥作用,使之不断进步。

分享到:
分享 转载(3)
1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