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吧,青年老师们

2015-06-19 15:38评论(0) 浏览(47)

 2011年,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当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设计两个环节对两国学生进行对比考察。第一个环节为价值取向考察,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有的这样解释,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这样的结果,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追求一些东西时,是否也忽略了去实现目标的过程呢?

一、澄清几个认知

    1、专业发展不是学校对你的要求,而是教师个体尊严生存、幸福生活的第一需要。老师的立身之本是专业素质的深厚,看家本领是职业精神的高尚。一个不能吸引学生眼球的老师,一个不能浸润孩子思想的老师,一个只会做题解题的老师,一个不终身学习的古板老师,一个不能以爱育爱(假如是我的孩子,视为孩子为己出)的老师……,想获得孩子们的认可、接纳和佩服,想获得职业的成功和幸福,无异于天方夜谭和痴人说梦。

    2、专业发展的动力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内部自我生长的力量。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打破你,那么你注定要成为别人的食物。学校出台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四课方案、副班主任方案等,仅仅是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能否充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追求。泡菜理论有其合理性,但我们绝不能随波逐流而成为社会大环境下的牺牲品。

    3、教学能力弱不是学生厌学造成的,而是自身敬业精神不够造成的。教学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一个不爱阅读学习和探究钻研的老师其专业水平是可想而知的,一个不能以爱育人、不能够宽容理解孩子、在细节上下功夫去追求感动瞬间的老师,其职业精神是贫瘠的。因为年青,我们经验不足,专业不精、功夫不深,正因为我们年青,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去改善。

    4、能力不是在坐而论道中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具体事项参与体验中获得的。做老师累,做老师清贫,做老师单调……,教师这个职业有太多的不如意。但一旦跨入教师这个行业大门,你面临的是只有两个选项的单项选择题,要么激流勇退,要么勇往直前,犹豫不得,彷徨不得,折腾不得。人生只有一次,不能实验,更不可能重来。面对孩子们鲜活成长的生命个体,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用一生的时间备好每一节课。面对校内外各类教学活动,我们的态度可以是把握机会,积极参与,把每一次的活动当成一次自我锻炼和成长的锤炼,也可以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可以是抱怨熏天,牢骚满腹。选择之间,结果已分,命运已定。

    5、老师的权威不是来自师道尊严,而是来自爱心和宽容。从某种角度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师生交往,是老师用心灵去影响心灵,人格去引领人格,思想去启迪思想,行为去改变行为的过程。要达成这种交往生态,是靠师道尊严的外在权威、靠钳制、靠说教、靠独断、靠命令?还是靠协商、靠对话、靠民主、靠制度、靠自主?或许,很多人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管理学生,都是基于“恨铁不成钢”的爱心行动。没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难道因为有爱,教育就可以不讲爱的道德和爱的伦理了吗。爱需要智慧表达,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行为是规范自律的,心灵是自由舒展的”之爱才是真正的教育之爱。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体,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的,教育需要惩戒、期待和包容。爱的惩戒才是最温情的惩戒,充满期待的批评才是最有发展性的批评,包容孩子缺点的爱才是最伟大的爱。唯有如此,孩子才会从配合走向佩服,配合是被动的,佩服是主动的。

二、自我发展处方

    1、写一份深度工作总结。经过高三的洗礼,伴随孩子们成长的是我们自身的发展。我在那里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我个人的优势和风格,那些方面有有待发展的空间,如何去修炼和突围。阅读方面的、专业发展上的、班级经营方面的、生本课堂方面的、校本教材和校本研究方面的……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度与广度;不求无病呻吟,但求自我实践的结晶;不求哗众取宠,但求实用实在。写一辈子的教案,永远只是个教书匠,反思三年,可以成为名师。

     2、拟一份三年自我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青年教师的成长也符合这一规则。为了孩子,为了学校,更是为了自己,为了教师的立德、立功和立言,对自身的未来走向,要有一个用心的勾勒,智慧的策划。从阅读、反思、研究、写作和健身等五个主要维度去规划,去设计。世界在我心里,更在我手中。作为自身命运之舵的舵手,不怨天,不忧人,不妄自菲薄,不夜朗自大,始终以一颗淡定从容之心,超然物质功利之外,简单纯粹心无杂念地行走在教育人生之路上。

    3、阅读至少三本专著。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主学习的人。作为传递知识、创生知识、影响灵魂的教师群体,其责任是重大的,事关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影响力是深远的,关乎着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幸福。然而只有一个美誉度高的教师,才能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美誉度来自那里,来自阅读,来自纸质的深度阅读。唯有纸质的专著阅读,才能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快餐化,建构起立体的深刻的有生命力知识体系。因此,建议每位青年教师要利用暑假假期至少阅读三本三类专著,一本教育类的,一本学科思想类的,一本人文社科类的。世上本没有名师,书读多了,名师也就修炼成了。

    幸福是每个人至高无上的追求。幸福在那里,在我们辛勤的劳动中,在我们智慧的奉献中,在我们三尺讲台精致的耕耘中,在我们友好交往和健身运动中。

分享到:
分享 转载(1)
1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