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一问能抵许多问”的教学效果

2015-06-19 15:46评论(0) 浏览(71)

【摘  要】中小学课堂阅读教学的悲剧性的手法就是大量地提问、不停地提问,好像只有大量提问才能推动教学的过程.好像离开了提问,我们就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本文提出要普遍性地减少课堂教学中大量提问的现象,一是需要建立新的理念.二是需要运用新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提问;简洁;好课;教学设计;理念

(一)

    如果要评价影响语文课常教学效率的负面因素,首选无疑是课堂提问。在笔者几十年深入课堂所观察的成百上千节的阅读课中,几乎没有见到提问简洁的课,更没有见到不进行提问的课。一般而言,一节课中最少的提问次数都会多于20次,甚至多于30次、40次。不论是一般的语文教师,还是有名气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

   观察语文报刊上许多的课堂教学实录,也基本是这样。数一数实录中的问号就可以知道。

   中小学课堂阅读教学的悲剧性的手法就是大量地提问、不停地提问,好像只有大量提问才能推动教学的过程,好像离开了提问,我们就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课堂上大量提问的负面影响在于:第一,缺少精致有力的提问引领学生品析、思考、探究;第二,难以形成对学生的有训练力度的学习活动,也难以形成学生占有时间的学习实践的活动;第三,肢解课文,教学内容细碎、肤浅,好像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而实际上零碎不堪;第四,教学手法干“课一律,一概在“问”,教学形式缺少变化。可以肯定地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无效的课堂碎问。而且这种原始、单调的教学手段,一代一代地流传,一代一代地运用,直到如今,直到几轮课改之后。

    从“好课”的角度来看,用大量提问充斥于课堂教学的课,在教学效率上定“高”不起来。其关键的要害是学生占有时间、独立思考的实践活动难以进行,学生的语言学用和技能训练的落实受到影响,于是教学效率不高。

(二)

    我们在《教学思路明晰》一文中说过,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第一反映表现于教学思路的设计。同时又可以说,语文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第一反映表现于课堂提问教学能力越欠缺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零碎提问可能就越多。所以,研究“课堂提问简洁”,就是研究如何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无用的无力的无教学意义的碎问。

    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数量,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所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学无所获;教师所“问”因为“碎”而没有深度、缺乏力度,单调的流水行舟式的答问活动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学生在“积累”方面却无所沉淀。

    要普遍性地减少课堂教学中大量提问的现象,一是需要建立新的理念,二是需要运用新的方法。作文课并没有多少提问,但学生仍然在写作,考试时没有教师的提问,学生仍然在思考。这就启迪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减少零碎的提问,从而整合思路,省出时间,多设计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知识、习得语言、提升能力。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量,需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在简洁提问的同时让提问精粹起来。

    如《草船借箭》“文意理解”教学的提问:

    你能运用课文中的两个短语“挺有才干”“神机妙算”来简说“草船借箭”的故事吗?

    这就是个精粹的提问设计,它实际上是安排了一次概说文意的活动。它将学生深深引人课文,“要求”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细细的阅读、品析,然后整合、构思,形成自己的表达。

    如《散步》“课文概说”教学中的提问: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

    课文中有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吧。

    这个提问设计非常美妙。它的作用在于仅此一个话题,就牵动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提炼与概括,还要用富有诗意的语句表达出来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渡粼粼的鱼塘……更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如《苏州园林》“提取信息”能力训练的教学设问: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若干个句子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以全面地简介课文的内容吗?

    这同样是个精粹的提问,它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实践“提取关键名句阅读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撷取、勾画,完成对课文关键信息的提取。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语言品析”教学中的提问:

    这篇课文中,有哪几个关键字词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这是个精粹而巧妙的提问设计。学生们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从头到尾的品析与体味,然后表述自己的见解。在师生对话之中  几乎可以将本课中有重要表达作用的字词都进行了品读欣赏。

    如《荷花淀》“手法欣赏”教学中的次提问:

    伏击战中,战士们都能站在水中向日本鬼子射击,你能从“伏笔”的角度证明这样的描写是合理的吗?

  这个提问不仅精粹而且精彩,解答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分析情节与细节,还要瞻前顾后地分析作者的手法,品读时间之长,思考内容之深,可想而知,不言而喻。

    上述这些提问能让学生占有时间,开展活动,深入课文,细致品读,努力发现,表现出“一问能抵许多问”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提问就叫做“主问题”。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比较新的理念、比较新的方法就是运用“主问题”的提问手法。

(三)

    从上述提问设计可以看出,所谓“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品析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可以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品析的角度或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大家识记、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活动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这种研究的着眼点与着力点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从而让学生赢得时间,在课堂上有时间习得语言,从而让学生参与活动,在课堂上有机会亲历实践。通过下面的教学实例,可以了解这种研究的重要意义。

    请看鲁迅先生名作《风筝》的教学创意,用三个“主问题”来领起全文的教学。

    主问题一:

    请同学们时《风筝》一文自由评价,说说《风筝)是一篇什么样的支章。

    这个“主问题”领起的,是对全文的认识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初感对《风筝》一文进行自由评价,教师则在教学对话中既小结同学们的看法又加深同学们的认识。

    如这是一篇时间跨度达二十多年的亲情文章,这是一篇由三个小故事构成的文章,这是一篇以“风筝”为线索的文章,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文章,这是一篇反复使用了“惊异”、“悲哀”、“沉重”、“肃杀”等词语的文章,这是一篇运用了多种方法写沉重心情的文章,这是一篇表现无尽悔意的文章……等。

  主问题二:

  请学生品析研读课正的第三段和第四段,品析作者描写、表现人物的高妙手法,欣赏课文中语言的表现力。

    这个“主问题”所领起的,是课文精段的品析活动,是本节课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们对这篇课文进行赏析时涉及内容最多的地方。在学生们的品析讨论之后教师精致地作好活动的小结;作者写“弟弟”,主要突现了动作描写和外貌神情描写,作者写“我”,主要突现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不论是写“弟弟”还是写我,寥寥几笔,往往就能让人物神情毕肖。

  主问题三:

  请同学们从第一人称的自度,以“一只小小的风筝……”为话题进行描述性说话,表达《风筝》的读后之感。

    这个主问题所领起的,是学生们学习课文之后的理解、感悟活动。是再次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情感倾向、进行语言实践的活动。学生们可以这样描述:

    一只小小的风筝,几十年来牵扯着“我”的心;

    一只小小的风筝,串起了课文中深沉的故事;

    一只小小的风筝,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精神的虐杀”;

    一只小小的风争,让“我”得到了“不幸的惩罚”:

    一只小小人风筝,让“我”知道,不管真假,“说谎罢了”是故事的最完美的结局……

    以上三个“主问题,形成三个话题,三次引领深八的研读活动,使学生有三次课中交流的机会。全课的教学以简驭繁以易克难,层次明晰,覆盖全面,课文品读充分,能力训练充分。

    在这样的教学创意中,由于完全没有了细碎的提问,学生就得到两个方面的重要“实惠”,一是得到了在课掌上进行认真阅读,冷静思考,准确表达的时间;二是在完成有一定难度的阅读任务之中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实践了方法。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主问题”是立意高远而又切实的课学教学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艺术效果和表现出“妙在这一问”的新颖创意。

    相对于课堂教学中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对学生随意的“追问”而言,“主问题”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形成如课标所言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它既能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从学生活动的角度看,“主问题”在教学中能表现出这样一些明显的“力量”: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深入品读的牵引力;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形成一个持续较长时间学习板块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在教学节奏方面具有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有致课堂氛围的调节力。

所以,“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其重要意义就是大大降低零碎提问的数量,大大提高精粹提问的质量,使“提问”这种教学现象成为形成课堂训练活动的手段。

(四)

    “主问题”是具有力度的精致有效的提问设计。它有明显的使课堂提问简洁、使学生活动深入的重要作用。与课堂教学中一般的随口而问、随意而问相比,“主问题”有着鲜明的特点:“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结果,是具有让学生深入阅读与思考的教学问题。

    一节课中的几个“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彼此关联但又各自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一定的引发作用。“主问题”的设计着眼于整体地带动课文或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学生长时间的有适当难度与深度的课堂学习活动。“主问题”的运用,能将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交给学生进行思考,能让课堂教学过程动静相宜,能够让师生充分地真正地展开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一节课中运用几个“主问题”,所形成的就是“板块式教学思路”,每一个“主问题”引领的,就是一次内容比较确定的专项训练、专门活动。

    “主问题”的运用,不一定表现出“提问”形式,它可以变为“话题”变为“任务”,变为“活动”,变为学生思考与实践、学有所获的过程。下面再通过一个教学设计来感受“主问题”的特点。

    朱自清的名篇《匆匆》教学创意:

    美读活动之一:诗意地读课文

    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整体朗读而把握文意,通过片段朗读而感受美句美段中的哲理。这次活动大约10分钟左右,此中没有提问,“主问题”在这里就是朗读活动,就是学生集体参与的朗读训练。

    美读活动之二诗意地加副标

    任务: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语言片断给课文加上副标,也可以用其它名言警句给课文加上副标。如“太阳是有脚的呀”,如“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这次活动大约10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细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学用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提问,但“加副标’的活动让学生兴味盎然。

    美读活动之三诗意地品句子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中的专句,话题是:这个句子写得真美,真好。如“太阳是有脚的呀”句中,“脚”字用得真好……。这次活动大约10分钟左右,“主问题”在这里以“话题”的形式出现,同学根据话题进行品析活动,同样不需要零碎的提问。

    美读活动之四诗意地写感受

    活动:请同学们用集聚哲理美句的方式,诗意地“写”50字以内的“读文感受’,然后背诵下来。这次活动也是10分钟左右,“主问题”在这里就是安排给学生“写”的活动

    运用这种思路教学《匆匆》,教学效率极高。所以,“主问题”就是词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章活动的引爆点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抵十”的力量,它再也不是原始意义上的“提问”而是表现出形成活动的巨大力量。

    在以“主问题”为线索的阅读教学中,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课堂学习活动以学生的读、思、说、写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教学因此而显得生动扎实。可以说,“主问题”式的阅读教学设计能革除阅读教学中多问杂答与碎问碎答,能精炼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将谈话式、答问式的教学引向以学生课中实践活动为主的阅读品析教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用“主问题”来牵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用“主问题”来引领学生的课中活动,用“主问题”来制约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能有效地克服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与活动的主体,让那些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的课型与课堂教学新结构脱颖而出。

    由于“主问题”的运用,课堂提问因此简洁有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大大增加学习的收获大大增加,这样的课同样因为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有效的实践活动而显现出“好课”的本质特点。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