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成绩

2017-03-22 09:52评论(2) 浏览(82)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成绩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决定孩子学业的三大考试,孩子累,家长也累。面对升学的关口,家长或紧张,或迷茫:我该如何陪伴孩子备考?

 

今天跟大家分享4句话: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抱怨,其实是诅咒;接纳、相信和祝福孩子;让孩子为自己负责,学会自觉学习。

 

家长总担心孩子学得不扎实,担心孩子会错过考上名校的机会。为此,哄着孩子学,陪着孩子学,实在不行,压着孩子学,家长们软硬兼施,想尽办法。然而,家长内心的种种担忧,其实是会传染给孩子的。

 

一个初二的男孩,每次考试时,总是要用彩笔把试卷上所有的答案都涂上色,比如选择题,答案选A,男孩就一定要先用彩笔把选项A的内容都涂色,然后才在括号内写上A。男孩的妈妈很担心:考试时间本来就有限,这么做得浪费多少时间!但她跟孩子说了很多次,孩子仍然改不了。后来,我跟孩子沟通才知道,妈妈很看重他每次考试的成绩,他这么做,是因为他紧张,他怕自己粗心写错了答案,他怕自己考不好,辜负妈妈的期望。

 

在考试现场,我们很容易看到:有些孩子很紧张,脸色通红,行为局促,一拿到卷子就埋头动笔,一个字一个字看题,生怕看漏了,写错了,草稿纸写得满满的,时间过去了一半,却还只做了三分之一,往往到最后,还有很多题没做完。

 

很显然,考试焦虑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挥。很多学霸都分享过这样的一种考试心态:像考试一样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轻松地考试。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面对考试这种难度适中的任务,中等的焦虑和紧张水平,孩子的记忆力最好,思考越积极和活跃,越能超常发挥。而当孩子坐在肃静有序的考场,那份中等水平的焦虑,自然也就产生了。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减压,而不是给孩子施压。

 

2、抱怨,其实是诅咒

 

在来访的家长中,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一些声音:

 

我每天洗衣做饭,把孩子照料的很好,只需要他全心地学习,可他为什么就是不肯努力学习呢?

 

我为了让他上一个更好的初中,给他报了那么多的补习班,又花钱又花精力,他为什么就不能体谅我,好好地学习呢?

 

孩子表现越差,父母的抱怨越多,而父母的抱怨越多,孩子的表现也就越差,就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什么会如此呢?当我们不满意孩子的表现,不满意孩子的分数和成绩的时候,很难做到不焦虑、不抱怨、不生气,而这些负面心态,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孩子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听音、读心,像雷达一样接受父母内心真实的信息。父母的焦虑、抱怨和生气被孩子解读为一种不被信任、不被欣赏、不被肯定的信号,这种信号让敏感的孩子自卑、让调皮的孩子破罐子破摔。

 

3、接纳、相信和祝福孩子

 

 

我当时问她:您打完孩子后,他去做作业了吗?

 

她说:去了,但是委委屈屈、磨磨蹭蹭的。这位妈妈又接着补充说:后来,还是她爸爸说要把灯关了不让写,她才急了,哀求我们再给一次机会,最后用20分钟做完了作业。我因为做作业的事情不是第一次打她了,我也知道打不能解决问题,但我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至少当下,我是能让她马上去做作业的。

 

我没有说什么,只是问了她2个问题:在孩子学说话的时候,您是以暴打的方式,让她学会的么?孩子在学走路时,您是以暴打的方式,让她学会站立、学会行走的么?

 

这位妈妈沉默了。

 

相信各位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触。孩子在幼儿时,不管是学习速度,还是学习能力,都是最强、最出乎父母意料之外的。为什么?那是因为在孩子幼儿时,在孩子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时,我们有着数不尽的宽容和耐心。我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当孩子清晰的吐出一个字词,当孩子稳稳地踏出一步,孩子看到的是我们鼓励的笑脸,听到的是我们欣慰和惊奇的笑声。我们相信孩子,他可以做到,我们关注孩子,每一次的进步。结果,他真的学会了各种能力,吃饭、穿衣、与人交流、思考问题,他成长得越来越快。

 

正如一位清华学霸对自己成长的总结里所说的那样:当我做得对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及时地肯定我,表扬我;妈妈平时在和朋友谈话时,当他们谈到我的时候,她会充分肯定我身上的优点。我偶尔听到,表面上,会装得不在意,而实际上,我很在意,得到肯定的这些优点,我会继续坚持,会按照父母描述的那种优秀的样子,去校准自己的言行,直至越来越好。

 

4、让孩子为自己负责,学会自主学习

 

前面所提到的那位妈妈,让女儿最终高效完成作业的法子,是爸爸说:把灯关了,别写了,第二天自己去跟老师领罚。这背后所反映出的原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有研究指出,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是逐年下降的。以小学为例,中段(3-4年级)孩子的学习热情比不上低段(1-2年级)的孩子,而高段(5-6年级)的学习热情又比不上中段的孩子。

 

那么,小学到大学,近16年的学校生涯,孩子他如何去坚持学习这件苦差事?靠家长的督促和压迫吗?显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父母的督促和孩子学习就像两个人合力抬一桶水,父母不停地提醒孩子,要走稳、要留心脚下、要注意水不能洒出来,结果水桶就会离父母越来越近。学习仿佛变成了父母的事情,孩子感觉是为了父母在学习,他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认识不到学习本来是他自己的事情,更加认识不到学习对自己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认识学习本身对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是提升孩子学习热情\自觉学习的关键。当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并且不断地感受到这些知识所带给他的好处,就会加强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那么,我们可以怎么跟孩子讲学习的好处和用处呢?一般来说,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有三种用处和好处:

 

1、能让你更有能力,感觉更加自信。这一类通常都有非常清晰明确的目标,比如考试,或者说学会解某一类的难题,或者比赛取得了名次等等。这些好处就是“你会觉得自己还不错,你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2、是社交型的,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人际关系。比如学好围棋,就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切磋棋艺;比如写作,可以和同学分享自己编写的故事;甚至比如学好了数学,可以帮助数学学不好的朋友提升学习水平等。

 

3、知识本身的乐趣。比如阅读。对于一个人来说,生活的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固定的,但是借由阅读,你可以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走进不同人的生活,在有限的时间里,体验到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我们要尽可能帮助孩子去找到能够激发他对学科知识热情的资源。比如,学琴的孩子要多听音乐会,学画的孩子要多去美术馆,学写作的孩子要多阅读,学写字的孩子要多了解文字的故事······

 

接纳孩子,不管他成绩好不好都是我的孩子,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他都是我最亲的宝贝;相信孩子,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想学得很好,都想成为父母的骄傲,相信孩子会竭尽所能;祝福孩子,在孩子的努力之下,他一定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12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