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新化儿歌集锦

2015-11-29 10:11评论(0) 浏览(34) 转自:刘会琼

新化儿歌集锦

月光光 海光光

  月光光

  海光光

  担担许

  洗学堂

  学堂洗底亮亮光

  东一拜

  西一拜

  拜到南京捡世盖

  世盖多

  捡田螺

  田螺高丽开白花

  假假戴金花

  妹妹戴银花

  哥哥骑怕马

  办到马底哈

  捡咋鹿丝马

  扬一边

  牙一边

  公耿粘碾冒一边

  担起扫故打黄天

  黄天底哈一俺塘

  两个草鱼十八长

  太给几留倒呷哩

  细给几留倒讨婆扬

  讨个婆扬懒又懒

  灶北地呕屎驻柴硝

  房门北地撒尿掺坛子

  嘎扬讯倒孬

  绞倒来劈两刀

  嘎扬讯见秋

  绞倒来救两救

王故在 许故在

  王故在,许故在

  对鸣田里呷骂再

  骂在黄,变凤凰

  凤凰飞,变咋鸡

  鸡嗯长,变块扁

  扁嗯甜,变包盐

  盐嗯含,变醋坛

  醋坛苦,变咋鼓

  鼓嗯叫,变尖撬

  撬嗯抬,变双还

  还嗯穿,留到老子扒龙船

  龙船扒烂里,老子嗯探里

麻吊崽 跳给跳

  麻吊崽

  跳嗷给跳

  跳到假假屋门翘

  假假假假嗯莫笑

  渠今老里当里教

  冒的钱喃敏哑要

  冒的敏喃荞再骂再哑要

黄牯在 许牯在

  黄牯在,许牯在,

  嘎娘骂我咯表仆再,

  嗯使行来咯,嗯使背来咯,

  花花轿子抬来咯。

  新贵人,开轿门,

  开开轿门迎丽人,

  拜天地,拜嘎亲,

  夫妻对拜圆了婚,

  洞房花烛在,我嗯使表仆再。

么给弯弯

  么给弯弯弯上天,月亮弯弯弯上天;

  么给弯弯在两边,银哥弯弯弯两边;

  么给弯弯可耕田,犁头弯弯可耕田;

  么给弯弯脚下踩,泥鳅弯弯脚下踩;

  么给弯弯两边摆,手臂弯弯两边摆;

  么给弯弯伸底直,手再弯弯伸得直;

  么给弯弯观四向,庵珠弯弯观四向;

  么给弯弯听八方,耳到弯弯听八方。

公鸡叫 阿公叫

  公鸡叫,阿公叫,

  咯嗯捡到,咯嗯要,

  捡倒捡倒,势如买倒,

  捡到手,要壶酒,

  捡到屋,要石谷。

乖态姑娘

  乖态姑娘,乖态嫂,

  毛敬故倒咯倒,

  嗯洗脚来嗯洗澡,

  行起路来至咯飚,

  呷起攀来胀个饱。

 

  艳山红,朵朵红,哥哥骑马我骑龙。哥哥骑的是赶山狗,我骑的是过山龙。

  解释:这是春暖花开时,孩童上山去摘艳山红,边摘边唱的歌,充满山野情趣。

 

  扇子扇凉风,骑马过江东;江东来问我,我是李相公。

  解释:多写在油纸扇的竹片上,边扇风纳凉,边摇头念着,顿感凉意徐来。

 

  落大雨,涨大水,对门姐姐没米煮,磨快尖刀杀野猪。

  解释:每当下大雨,我们必站在大门口对着天空大声喊叫,雨下得更欢,喊叫声便更响。

 

  蚂蚁子,报信!鸡公鸡妇回来、划算(商量),这头吃酒,那头吃肉。

  解释:看蚂蚁子搬家,这是儿时最感兴趣的事,见蚂蚁行色匆匆,反复唱着,竟流连忘返,废寝忘食。

 

  亮光豆豆,尾巴翘翘,你下来,我拿盐你吃,你吃咸啦,我拿茶你吃。

  解释:每当秋夜,满庭飞萤时,我们追着、扑着、唱着、当时默想:萤火虫怎么爱吃盐呢?

 

  个咯各果,梦文哥哥,麦子黄哩,还不来接我。

  解释:这是依照布谷鸟的叫声而唱的儿歌,第一句仿原音,第二句为变音,第三第四句仍按鸣叫声的节拍而唱,将布谷鸟催耕催种,演变为少女怀春,具有另一番诗味。

 

  老鸦子,叫四方,三两胡椒四两姜,炒得你老鸦子喷喷香。

  解释:民间认为老鸦主凶,孩童一听乌鸦聒叫,便追随声音而大喊大叫,这实为骂乌鸦的一首儿歌。

 

  麻跳子麻,娘烧火,崽绩麻,爹爹从兰田带个信回来,叫你莫打“晚女最”,“晚女最”是朵眼前花。打担叶子粑,散个满天花。还有门背后一个老母亲没散到,拿个破竹箩拍一拍,拍击两个叶子粑,狗公含一个,猫翁含一个。哦嗬!哦嗬!

  解释:此是闲时在屋里唱的,五姐常将此歌唱给儿孙们听,唱到最后两句“哦嗬!哦嗬!”总会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背后山里么子叫?“光翁光”叫。“光翁光”为么子叫?“光翁光”有八只脚。何理螃蟹有八只脚不叫?螃蟹在水里。何理麻蝈在水里又叫?麻蝈有个大口。何理“花贡”(虾子)有口又不叫?“花贡”嘴上有胡子。何理猫翁嘴上有胡子又叫?猫翁有两只大眼。何理麻筛米筛有果多眼又不叫?麻筛米筛是竹子做的。何理笛子是竹子做的又会叫?……

  解释:此一问一答的儿歌,既可一问一答,亦可两人对唱,没有固定歌词,可以任意发挥,越长越好。

 

  大妹再(仔),细妹再(仔),凤凰台下洗韭菜,媒人来哩!躲到花屋背对(后),花屋倒哩!压死细妹再。金打底,银打盖,好生埋了细妹再。

  解释:这是一首反映封建包办婚姻的儿歌,是有点意义的。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