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要给学生这些惊喜,老师您做到了吗? |高效课堂

2016-06-23 23:21评论(1) 浏览(123)

学生最喜欢听哪种老师讲课呢?

 

我觉得,第一,风趣幽默;第二,老师在课堂上能给学生们一种新的东西。让学生们感觉意外,让学生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哎,我怎么没想到呢?”老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某个道理或观点很妙、匪夷所思,但是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惊喜。

 

我们一直提倡要尊重学生,我认为老师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不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学生交交朋友,拍拍肩膀,在礼貌上做得很周到。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应该是在课堂上给他惊喜;对学生最大的轻视,就是在课堂上表现平庸。老师要是在课堂上表现很平庸,在生活上对学生照顾得很周到,我认为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不够尊重学生。

 

老师要力争在每节课中都给学生惊喜,就像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一样。如果我们的课堂当中常常会有一些出乎学生预料的、又能够让学生感觉很有收获的东西(他可能在课前想到了一些,但是没有老师在课堂上讲得那么深刻),于是他就成长了,认识更深刻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压根没想到,结果老师给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观念,或者挖掘出了学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种深深隐藏在心底的想法与观念,而且这个想法和观念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说服力,学生也会觉得很惊喜。

 

 一、给学生惊喜的课程具有一定的“侵略性”

 

课堂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的一次精神上的旅游,有时候是精神上的探险,在旅游和探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意外,所有学生所看到的景观都是事先知道的,都没有超出他想象力的范围和理解力范畴,那学生就不会喜欢这样的旅游和探险,他会在课堂上感觉很乏味。这时候他可能就独自去旅游和探险——俗话把这称为“走神”,所以我们要力争带给学生惊喜。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课程就要有一定的“侵略性”,就是要让学生感到震撼。杰克 • 伦敦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篇文章不能使我感到额头被猛击了一掌,我还读它干什么!同理,如果学生上课的时候,他不能感觉到额头上被人猛击了一掌,那么他上课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说的“侵略性”,就是指教师要追求这个效果,让学生有一种一拍桌子的那种冲动:“哇!豁然开朗。”“哇!终于想明白了。”

 

2001年《教师博览》第1期上刊登了一篇文章《美国孩子的一段历史课》,内容是讲美国独立战争,我觉得就很有“侵略性”。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学生发了一些纸和铅笔,这是惯例,老师可能要搞一些什么活动。以前发铅笔和纸都是免费的,都是学校提供的。这一天老师发完了纸和笔之后,告诉学生:“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大家所使用的笔和纸我们要收费了!”学生们一下就沸腾了,下面七嘴八舌地议论:“凭什么以前都不收费,现在却要收费呢?”老师解释说:“由于学校的经费不足,再说纸和笔也不是很贵的东西,所以只收很少的一点钱,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支付得起。”但是学生还是不乐意,他们说:“不论金额是多少,只要是不应该支付的钱,我们都不应该付!”学生很气愤,就在课堂上闹起来了。这个时候老师一拍掌,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听我解释!同学们今天的想法,就是18世纪70年代英国人提出给我们的祖先增收税收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的想法。虽然税收数额并不大,但是我们的祖先认为,这是不正义的,是不应该的。为了捍卫自己的财产,反对这种不正义的侵害,所以我们的祖先进行了独立战争!”


这样的上课方式,把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书本上将要讲述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了,学生体验了遭遇不公平时内心的愤怒。同时,有了这种体验之后,再回到课堂上要讲的18世纪的历史,学生就很容易专注地关注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仗,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曲折,最后结果怎么样。这样一种上课方式,我认为就是非常具有侵略性的。

 

二、给学生惊喜的课堂教学内容具有颠覆性

 

侵略性还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内容本身就有颠覆性。我们的历史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是严重滞后的,甚至是不正确或者说不够正确的。如果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甄别,针对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些观念,把不正确的、歪曲的部分揭示出来,或者颠覆了,学生也会感觉很震撼。这种课堂也会有侵略性,它能够打动人,给学生惊喜。上课内容的侵略性可能是侵略性最主要的一个体现。

 

当然,内容的侵略性不仅体现在颠覆性上,还体现在对同一个历史问题,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却能各自自圆其说,这也会构成激烈的冲突,让课堂变得有侵略性。

 

我曾经上过这样一堂课,内容也是美国独立战争。一开始我播放了两段视频,一段是美国拍摄的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中的片段,另一段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中涉及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原因的片段。这两个片段都是讲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独立战争的看法的,结果美国的纪录片把独立战争称为“革命”,称为追求自由的正义的行动;而英国的纪录片却认为它是叛乱,是分裂,是内战。

 

我把这两段视频一起放给学生看,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独立战争究竟是一场正义的进步的解放战争,还是一场分裂国家的叛乱?当时在教室里听课的老师有美国的老师,也有英国的老师。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有一位英国老师不等学生发言,就举手要求发言。他说:“这是一场叛乱!”然后美国老师又对他的看法进行了评价。

 

当时,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完全混淆了个人的角色,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忘掉了这是在上课,都觉得这个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好像都有道理。这堂课我为什么要这样来上呢?我并不是为了让我的课堂打上“特色”这个标记,而是因为历史上的很多问题都具有这样一个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有的问题、有的事件当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的时候,真的很难说得清孰是孰非。很多时候,它更是一个立场问题;很多的历史问题,甚至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我同时也要说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没有是非。很多历史事件还是有是非的,还是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看法的。你不能够因为看法具有相对性而得出一个结论说没有真相、没有真理、没有合理的看法,这是不对的。

 

比如说,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无论怎么看它都是错的;一个过路的人把一个无辜的婴儿给摔死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也不能够说他有合理性。)我感觉学生特别喜欢有侵略性的课堂,他会觉得很刺激,就会非常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也很容易把现实生活当中的经验和智慧用到课堂当中、讨论当中,处于一个完全松弛而活跃的状态。

 

我自己上课有的时候是战战兢兢的,有种很别扭、想流汗的感觉,为什么?因为我发现那堂课自己没有能够给学生带来惊喜,我最多就是很完整地把重点、难点任务完成了。这样的课上下来我极不舒服,虽然学生不会提意见,但是我知道这浪费了时间。如果老师没有给学生们带来惊喜,那么这样上课无非就是给学生布置几个任务,其实5分钟就够了,其他40分钟全是浪费别人的时间。


若上课之前我情绪很好,那就是我心里面特别有数,我知道自己有礼物送给学生们,这一课有地方我会让学生们感到意外,感到喜悦。如果我的情绪萎靡,那我肯定是没有新的东西,我心里面清楚,什么课是好课,什么课是不好的课。

 

风趣、幽默和惊喜,我觉得惊喜最重要。幽默可以不去学,但是惊喜是不可或缺的。或是一个出乎意料的角度,或是在同样的角度走得更深、更远,或是把已有的知识融合起来提炼出一个全新的东西——总之出乎学生的意料,但是又在情理当中,都是惊喜。

 

比如,讲鸦片战争时,我发现教科书上《南京条约》的第四条(教科书中的条款与条约原文条款顺序并不一致,教科书是简化了的)是错的。我们教科书上介绍的内容是,“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方面须与英国商定”,这个表述显然就说明英国侵犯了我国的关税主权。其实,《南京条约》的原文不是这样的。原文的中文本是说,“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我没读出教科书中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方面须与英国商定”这个意思来。我当时就很诧异,我怎么没读出这个意思来呢?后来我想,是不是签《南京条约》的这些清朝官员怕皇帝怪罪他无能,于是故意把对中国不利的条款模糊了说法,然后让皇帝签了字不至于怪罪这些办事的官员,减轻自己的罪过,而英文版很可能是有这一条的。然后我就去找《南京条约》的英文版,找英语老师帮我翻译。我问他,有没有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要和英国政府商议这一条,他说没有这一条。

 

我相信他的水平,心里就踏实了,所以在公开课上我也讲了我的这个发现,对于历史老师,这个发现其实是一件很大的事。从民国时期编的《中国通史》,到我们读大学时的历史教材——白寿彝所主编的《中国通史》,都是说中国关税自主权在《南京条约》中丧失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竟以讹传讹传了这么多年。

 

在课堂上,我就把《南京条约》的中英文原文都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看原文。相对于教科书,这就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学生喜不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呢?我想至少是不反感的。我在学生时期就特别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和教科书唱反调,当然不能故意求新,不讲道理。

 

 

三、给学生惊喜的课堂对话具有“侵略性”

 

上课的侵略性除了内容方面的这种颠覆性,还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方式的侵略性,对话也要有侵略性。

 

和学生对话,就是不断地让问题深入,要一直对话直到无路可逃。我觉得侵略性对话最经典的例子是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有关公正的讨论,我看了之后甚至有一种窒息的感觉。讨论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辆有轨电车突然刹车失灵了,如果按照原有的轨道运行,会撞死在前面作业的五个工人,但是如果在一个岔路上可以改变方向,让火车开到另一条铁轨上,那里只有一个无辜的人。如果你是这个司机,你会选择撞死五个人,还是改变轨道撞死一个人?有许多人就说那就撞死一个人。然后教授又追问:如果你旁边正好有一个胖子,把这个胖子推到铁轨上就可以让这个电车不至于撞死在前面作业的五个人,你会怎么做?推还是不推?如果你还坚持用一个人的命换五个人的命,就把这个胖子推下去。

 

之后他又追问,假如你是一个外科医生,你有五名患者,都要做器官移植,分别需要心脏、肾脏等器官,这时候医院来了一个健康的人来检查身体。你若把他的器官取下来移植给这五个人,这五个人可以得救。你要不要把这一个人杀掉,把他的器官移植给另外五个人?桑德尔的对话和追问就很有思想上的侵略性,好的课堂我觉得也应该是这样的。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19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