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叙事类散文阅读复习

2016-06-07 21:17评论(2) 浏览(85) 转自:陈艳华

一、鉴别体裁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以散文为主,而其中叙事性散文又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叙事性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形象,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的感情。叙事性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等都是叙事性的散文。例如:《倔强的仙人掌》(2008济南)《原谅》(2009济南)都是叙事类散文。
    叙事性作品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述表现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等,但他的言谈举止、相貌穿戴则形象可感。阅读叙事性作品,我们要做的常常就是从有形的人物作为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征,或者是从具体的事件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  

无论鉴赏哪种类型的散文,都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叙事性散文更是这样。从表面看,它通篇都是在写人叙事,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则往往集中表现在某些句子,即“文眼”里,我们阅读时只有找到这个“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和要义。“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另外,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要抓住作者写人叙事的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特色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循着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要凝练、优美、灵动,甚至富于哲理、诗情和画意。

二、几类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指导

考点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1)弄清词语的本意(2)分析这些词语文句中的表意作用(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内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联系上下文,它强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说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
考点2、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

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诠释深层含义。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文章开头,内容:(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

结构: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文章中间,内容:(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

结构:承上启下(过渡)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文章末尾,内容:(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

结构: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②还应考虑到句子所带的标点符号和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如:

句末带省略号,还有引人联想、思考的作用。
  感叹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作者观点,感情,加强节奏感等。
  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考点3、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回答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例如:2009浙江省义乌市中考题(《温暖的扑克》)第7题:本文叙述了白衣女孩的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为此类型的题目。
考点4、提炼中心思想

(1)应特别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抒情句子,它们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2)还应注意标题的提示,结合文章的背景,分析材料的详略。

考点5、关于标题

(1)标题的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例如:“2006年河北中考记叙文阅读《我看到了一条河》有一题: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从故事情节来看,问题中的“河”是实实在在的,“我”看到了它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结合原文可知,“我”把它当成了最后的机会,坚信自己能赢,并两次强烈要求停车,这些都能体现我乐于寻找挑战的特点,所以说,“河”比喻的是机会,题目的含义是:“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2)题目的作用:

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中考语段);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中考语段)等。

标题有时候还具有提示文眼的作用(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

如王剑冰《绝版的周庄》。“绝版”一词就是文眼,它一在表明周庄的不可复制性,二在表明作者对江南古镇周庄被现代商业日渐侵蚀的忧虑。这也就是文章所主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考点6、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

点明时间、地点,增加事件的真实性;

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2)社会环境:故事有关的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等的描写。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等。
考点7、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概括。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概括总结。
 (3)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如对比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表现方法: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设置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明线暗线、联想想象、象征等。

考点8、个性解读和迁移拓展

这一类型的题目往往是要求针对文章作者的的观点、思想倾向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做出独特的评价。如2009年江苏淮安市中考试题(《光明里那手绘的花朵》)第12题: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迁移拓展是在理解、领会文章意义的基础上读出个人的心得,是对文本阅读的超越。解答此类题型要求我们融入个人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达。

(1)       材料探究题:从表现内容、思想感情、蕴含哲理等方面综合分析文章和材料谈思考和感悟。

(2)       联系实际题:应立足于文章的主旨联系社会或个人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3)       拓展积累题:如对名言警句、作家作品的积累,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读书卡片等等。答题时,首先应该明确要求,然后锁定范围,有针对性做答。

三、备考策略之一:要有整体把握的观念

叙事类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把握整体文章,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因为叙事类散文的主旨往往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因此,要通过分析文章所记叙的人和事,来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文章的主旨。文章思路理清了,主旨理解了,把握了文章整体大意,那么,对于局部的理解感悟,像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语言品析、作品感受、个性解读、迁移拓展等,也能够比较全面、深入、细致地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了。比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主要通过写父亲在车站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来表现深沉的父爱。对于这个基本的文意把握了,无论怎样设题,无非是要求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但一切都是离不开这个主旨的。解答这一类试题时,要始终立足于文本,结合文章主旨,根据具体语境,去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特点。写作技巧是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所以,写作技巧的考查,也要结合具体的文意来分析。把握住了这个原则,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去组织语言做答,就不会有大方向上的问题。

备考策略之二:培养良好的临场阅读习惯

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是:由语言形式到文章内容(因文解道),再由文章内容到语言形式(因道解文),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理解。面对一篇现代文材料,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完成阅读理解。
第一步,精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和形式。先以较快的速度默读一二遍,明确文章:

1、主要内容(写的什么),领会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旨。

2、思路(怎么写的)。

3、关键句:体现作者写作目的、思想感情的主旨句、段落的中心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词句以及前后照应的词句。

4、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等。

这一步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但也是同学们容易忽略的环节。
第二步,研读问题。一字不漏地阅读文章后面的问题,找出题干中的重要词语,明白命题者的意思,避免答非所问。
第三步,细读文段,做好标记。仔细研读问题所涉及到的文章段落或区域,筛选对答题有用的信息,在原文中做好相应标记,以便精心组织答案。
  应该注意的是:
  1、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有的是文段局部,有的则涉及整篇文章。同学们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善于准确有效搜索信息,全面地整理出答案。
  2、组织答案。最好摘取文中的词语综合整理,尽量少用自己的语言。平时复习训练中同学们要加强这个意识。

四、典型试题链接

                     船长的勇气

 

我跟着他连续去了四家书店,我们在四家书店都碰了壁。小家伙的脸上布满了失望的(A)阴云

“你还要试试吗?”我问。

“不错,先生。我要到所有的书店里都去试一试,说不定我能找到一家肯赊账的书店的。”

我们来到了第五家书店。小家伙勇敢地走到书店老板面前,讲明自己的请求。

“你十分需要这本书吗?”老板问。

“是的,先生,十分需要。”

“你为什么如此需要它呢?”

“学习,先生。我没钱上学。一有空,我就在家自学。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书,假如我没有,我就会落在他们后头的。再说,我父亲是个水手,我想知道他去过的那些地方。”

“你父亲现在还出海吗?”

“他已经死了。”男孩情绪低沉地回答,头也低下了,眼睛里淌出一串泪珠,“我长大了也要当水手。”

“是吗,孩子?”老板盯着他,惊讶地问。

“嗯,先生,只要我还活着。”

“呃,小家伙,我告诉你我要怎么做。这本新书你只用六十二美分就可以拿走,至于不够的部分,你什么时候来还都行;或者呢,我给你一本旧的,只要五十美分……”

“跟其他书一样,而且不缺页,只是旧了点?”

“对,跟新的一模一样。”

“啊,好极了!这样我还可以剩下十二美分。现在,我倒要庆幸没在别的店里买到这本书了。”

男孩付款时,老板用探询的目光看了看我,于是,我把前面所发生的事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老板在给男孩书的同时,还送给他一支崭新的铅笔,外加一叠雪白的纸。

“你叫什么名字,小伙子?”我问。

“威廉·哈特雷。”

“你还需要什么书吗?”我又问。

“当然,越多越好。”他迟疑地说。

我给他两美元,说:“这点钱给你吧。”

两行快乐的眼泪从他的眼睛里扑簌簌地流了下来。

“我可以用这钱给我妈妈当本钱。”

“当然可以。”

他的眼泪流得更欢了。他说:“你真好,我得好好谢谢你。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报答你。”他记下了我的名字。

几十年的时间飞快地过去了。

我乘船到欧洲去。这是当时最好的一艘船,它曾经在大西洋远航过。在开始的绝大部分航程里,天气好极了,可是后来,天公不作美,我们遇上了一场罕见的风暴,它足以使任何一位有丰富经验的船长都束手无策。所有的桅杆全断了,船就像是一片在煮沸的锅里上下翻腾的菜叶,更糟糕的是,船还漏了,水不断地从船体上的一个大窟窿里涌出来。水泵一刻不停地转动着,可水仍然越积越多。舵几乎失去了作用。(B)水手们全是体格强壮、意志坚强的男子汉,大副、二副也都是经验丰富的一流海员,但是他们全都绝望了,离开了岗位,决定听天由命。

刚才一直在研究海图的船长,这时神态自若地走了过来,看看事情究竟糟到了什么地步。过了一会儿,他镇定地命令水手们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在船长坚定的信念面前,那些强壮的水手不由得为之所折服。

船长在经过我面前的时候,我问他,船是否还有得救的希望。他仔细地看了看我,说:“有希望,先生!只要还有一英寸甲板露在水面上,那就有希望。”他转过脸去,对所有围在身边的乘客说:“乘客们,大家都去排水!”“             ”他说。 我们又重新振作起来,比原来干得更猛。

他终于指挥着船安全到达了利物浦港。乘客们下船时,船长一动不动地站在渐渐下沉的船上,频频向乘客们点着头,接受他们的祝贺。当我经过他身边时,他拉住了我的手,问:“普莱斯顿法官,您不记得我了?”我想了想,遗憾地摇了摇头。

“三十多年前,在辛辛那提州,您曾经跟着一个男孩去买书,他多次碰了壁。这个男孩您还记得起来吗?”

“哦,不错,我记得很牢,他的名字叫威廉·哈特雷。”

“我就是威廉·哈特雷。”船长说,“上帝保佑您!”

“上帝也保佑您,哈特雷船长,”我说,“是您三十多年前买书的勇气拯救了我们全船的人!”          (选自《成长的滋味》,文章有删节)     

 17.文章围绕“勇气”写了两个故事,分别是:(4分)

                                                            

                                                                 

18.阅读全文,说说“嗯,先生,只要我还活着。”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3分)

                                                                  

                                                                  

19.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结合语境,将船长的话补充完整。(写在下面即可,2分)

                               ”他说。我们又重新振作起来,比原来干得更猛。

20.请按照要求,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6分)

圈点评注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阴云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B句:                                                                 

 21.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

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3分)

 22.读完全文,相信你对“勇气”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请仿照示例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理解。(3分)

示例:勇气,是你奋力前行的翅膀,有了它,即使困难重重,终会柳暗花明到达成功的彼岸。

    勇气,是               ,有了它,即使             ,终会                       。

《船长的勇气答案》

17.示例:

①三十多年前,在辛辛那提州,一位只有六十二美分的小男孩,在四家书店赊书失败,最后在第五家书店,终于买到了想买的书。

②三十年后,小男孩成了一名船长,他的沉着勇敢救了全船的人,带领大家成功抵达利物浦港。

【评分意见】每个故事2分。注意概括是要有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

18.示例1:

这句话是小男孩对书店老板的回答,简短、有力,它的意思是: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会做水手。(1分)表明了小男孩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坚定的决心。(1分)为后文描写小男孩成为一名勇敢的船长做铺垫(或与后文小男孩成为一名勇敢的船长相照应)。(1分)

   示例2:

“我”会坚守做水手的梦想,永远不会放弃。(1分)这句话表现了小男孩坚定执著、勇敢乐观的性格,(1分)并为下文写船长在风暴中勇敢坚定的指挥做铺垫。(1分)

19.示例:

“我要带领你们每个人都安全地登上利物浦港。只要你们无愧于自己所应尽的责任。”

 【评分意见】围绕“坚定信心、鼓舞干劲”来回答。同舟共济。2分。

20.示例1:

(A)阴云:原意为“天空中的乌云”,在这里指小男孩极其失望的表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孩内心的失望,富有表现力。

(B)通过对水手们外貌的描写和身份的体现,写出船员意志坚强、有经验,生动形象地写出船员们绝望的内心,反衬出处境的危险。也与后文船长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船长的镇定与勇气。

示例2:

 A:阴云:原指云层密布,天色阴暗。这里指小男孩因失望而脸色不好。(1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小男孩失望、给过的心理。(1分)与后文小男孩找到书的喜悦形成鲜明的对照。(1分)

B:这句话写了强壮、坚强、经验丰富的水手们都绝望了,衬托出问题的严重,情况的紧急;(1分)与船长镇静与坚定的处理形成鲜明对比,(1分)为后文点明船长的勇气作铺垫。(1分)

21.示例1:设置一个巧合,让我三十年后再次遇到威廉·哈特雷,见证他的勇气,揭示文章的主题一个人做事要目标坚定,坚强有勇气。

示例2:设置悬念,结尾才揭示出船长就是威廉·哈特雷,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3:情节设计一波三折,从钱不够买不到书,准备跑遍所有的书店,到买到一本同样的旧书;到三十年后一次海上的紧急情况中的重逢,生动深刻,引起读者兴趣,发人深思。

示例4:构思巧妙,富有新意。比如:开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没有交代具体的人物的名字和身份,让读者从后面的对话中渐渐明白一些,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文章一环扣一环,结构紧凑,给人以振奋和启发。

22.示例1:勇气,是人生路上的灯塔,有了它,即使身陷暗夜迷雾,终会披荆斩棘抵达目的地。

示例2:

勇气,是人生的风帆,有了它,即使远隔千山万水,终会乘风破浪抵达理想之国

 

前一篇:
教育教学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18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