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交锋

家长

“孩子应该以学习为主”

●张女士,学生家长

从小我就没让儿子做过家务,觉得他年纪还小,应该以学习为主。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晚 饭后我正在洗碗,他走过来说要帮我刷碗,说老师要求学生分担一些家务活儿。我当时突然就觉得孩子长大了,内心有些感动。于是我就告诉他碗应该怎么刷。儿子 学得很起劲,刷碗时跟玩儿一样,张牙舞爪,把油和水溅得衣服和地上都是,我赶紧制止了他,“这哪是帮忙,是添乱啊”。从那以后,我就不再让他做洗碗这样的 家务了,后来他又尝试过墩地,但墩完以后,我还得墩一遍。索性也不让他做了。那之后他再也没提出过要做家务。现在他上初三了,学习压力很大,做家务更没必 要了。我觉得等他上大学之后再学习做家务吧。

教师

劳动体现了一种思考方式

●孙建,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德育处主管

在我看来,劳动不光能培养个人品质,背后更体现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在学校里曾仔细观察学 生扫地,发现那些没做过家务的学生,连扫地都是乱的。扫地应该按一定顺序清扫,但他们都是哪有纸屑扫哪,看着表面没有脏东西的地方就算了。这个思路反映到 成长上,是不是以后别人关注的事情就好好做,别人不注意的就放弃呢。没有劳动思维,按照规律和方法来做,就有可能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再例如,在学校里我们要求学生洗墩布之后要用手拧干,我们也经常示范,但很多孩子怕脏不屑于用 手握住墩布。我最担忧的是,不少学生家境不错,家里有保姆,在家从来不做家务,甚至认为家务劳动只是某些阶层的人才做的。如果这种一些人凌驾于另一些人之 上的观念进入他们的内心将非常可怕。

1、你觉得毕业班的学生需要做家务吗?

当然不需要,毕业班的学生升学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做家务纯粹是浪费时间。做家务什么时候不行,何必非要在这一年里面做。——秦女士,中学生家长

不用做吧,还是应该以学习为重。不过学习累了,做做家务换换脑子也未尝不可。——陆元明,高三学生

毕业班的学生也可以做家务,劳动可以起到休息作用,内心也会有成就感。一旦成为习惯,适度的家务是不会影响学习的。

——洪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学生做家务需要用金钱或物质鼓励吗?

对于孩子自我服务的劳动之外的家庭公共劳动,可以给予适度的物质或金钱奖励,但不能一切都给,尤其不能让孩子为了金钱来劳动。如果孩子总是为了要钱而做家务,你可以反问他,父母做家务时谁给钱呢?——洪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我非常不赞成。家是讲亲情的地方,不能讲金钱关系,将做家务物质化会冲淡亲情。这样的孩子长大 后对亲情也会非常淡漠。有些人可能会说美国很多家庭就是这样做的,但这不一定值得效仿。一些美国孩子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冷淡,从这个角度看也不是没有 道理的。——尹建莉,教育学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