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教学三十六计——围魏救赵(第2计)

2015-11-11 13:08评论(0) 浏览(34) 转自:liuling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原意:强攻不如分攻,与其先发制人,不如后发制人,可置于死地。公元前353年,魏国伐赵,包围了其国都邯郸。齐孙膑趁魏国内部空虚,奔袭魏国国都大梁(开封),从而迫使魏军后援,立解赵国之围。

教学应用:在教育上,事物的表现往往不是由明显的表象所决定的,而是另有其原因。所以我们必须标本兼治,方能取得好的效果。就如心绞痛却往往是后背痛,你如果乱贴风湿膏,岂不是要贻误病情。

案例:如何矫正学生考试马虎的习惯;有的学生考试时丢三落四、会做的题也往往由于马虎,而不能写出正确的答案。这时如果就事论事,不仅纠正不了此习惯,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这时,可采用如下“围魏救赵”的方法。

1、从试卷上矫正:把每次重要考试做错的题,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知识章节分门别类的贴在剪贴本上,以备下次考前复习之用。有的家长认为,这太麻烦了,干脆保留题纸装订在一起不就行了吗?其实不然,首先,根据斯特鲁普效应,这样做特征更明显,更容易引起警觉和注意;其次,这个过程恰恰说明,你如果不想找麻烦,就少错几道题吧。

2、从课堂练习上矫正:让学生尽量不使用铅笔,少用橡皮,增强一次就做正确的动机;老师在检查时,也做到每人只检查一次,看谁做正确?使学生形成自己做完题快速检查的习惯。

3、从作业上矫正:逐渐让学生做到,“下笔如有神”,减少作业的返工率,即交上来的待批作业应该全是正确的。并给每人建立作业错题记录,记载每次作业学生错题的个数。

4、从日常行为习惯上矫正:建立课余时间分科作业作息时间表,并在每天晚睡前,养成整理书包、使其成为整装待发状态的习惯。

如此经过一定时间,通过对上述“日常行为养成”魏国的包围,可救“考试马虎习惯”赵国之险。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1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