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成绩不再拖后腿

2016-02-21 10:18评论(0) 浏览(40) 转自:罗怀云

力要求就突出。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学习环节,是学习生涯的必备步骤。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一种超越、创新、争强好胜的心态去学习。要想在学习中出类拔萃,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科学预习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2、高效听课

  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在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理清思路,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在课堂上切忌分心!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4、从做作业中提高自己

  做作业的目的是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孩子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另外,做作业可以提 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也使思维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应该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

  除此之外,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6、科学应考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能力,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素质,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 好。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 正错误。

  7、学会自学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 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 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中的大量问题,最主要的是靠自己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8、仔细观察

  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总结出知识点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琢磨与反琢磨

  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10、一日三省

  每天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分析自己在学习上的得失,尤其是做的不好的地方,及时矫正。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

  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 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1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