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步根海:有序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2016-07-26 10:36评论(0) 浏览(75) 转自:黎明华

步根海:有序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有序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步根海

  对不少中学生而言,古诗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往往读的量越大,畏难情绪就越盛。

  要克服心理障碍,就得从学习意义角度来认识,也就是说,先解决动机问题。

  首先

  我们知道,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延续的。现代使用的语言形式虽然不同于文言的形式,但绝不是无迹可循的。且不说现代汉语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如成语、惯用语的沿用等,就说古汉语的不少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没有质的差别,如表事物的日、月、山、水、人等,只不过,古汉语的词大多是单音节的,而现代汉语的词大多是双音节的。当然,许多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由于年代久远,其本来意思已不太知道了,这给文言文的阅读带来了困难。但读一点文言诗文,了解一点古今异义的情况,对掌握现代汉语的语言运用规范,是不无益处的。

  其次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无论是文言文的阅读,还是现代文的阅读,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一脉相承的。从某种意义来说,读文言文,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实际意义,因为现在我们所读到的古诗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经典作品,不仅有思想意义,而且也是语言的典范,古人在表达思想时,语言是何等凝练,表现力是何等丰富,现当代著名作家的语言,都从古诗文中汲取过养料,这可从许多语言形式上发现端倪。如果认认真真读了,积累了,产生语感了,对使用现代汉语,尤其是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一定会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继承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基础上的,而要认识传统文化,光是记住一些概念是没有用的,必须读一点原作,有一点感性的认识,例如,现代经常说的儒家文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读一点儒家文化的代表作品是无法知道的。

  第四

  一个人气度、风格的形成,与他的文化积淀是密切相关的,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一个人只有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才可能表现出他的气度、品貌、才华,乃至风格。尽管,我们并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饱读诗书的才子,但有没有文化底子对他能不能成为有修养、有品位的文明人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

  即使功利地说,在自己的表达中,尤其是作文中,能融会古人的名言警句,用以表现自己的思想水平,也是大有意义的,别人读到这样的文章,会感到颇有点不同味道。

  综上所述可知,在求学期间读一点古诗文,虽不能立即学以致用,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拓展,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思想的发展、语言素养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是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的重要学习内容。

  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是学什么。

  从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课程内容来说,负担是比较重的,再加上考试、升学的压力,留给自己支配的时间不是很多,因此,要考虑学习内容的量和难易度的问题。《课程标准》对中学毕业的学生所提的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文。现在中学教材所选的古诗文教学篇目有百余篇,如果再扩展百余篇,从量上来说大概差不多了——当然,这里所说的篇目量是从学的角度来说的,如果是考的话,应再缩小一些范围。有了一定的量,就得重点考虑读哪些内容,难易度如何确定的问题。

  一般来说,中学生应读一些各个时期的古诗词,而重点应是唐宋诗词;至若文言短文,应以散文为主,如先秦诸子散文和历代文人散文(包括文人笔记),历代史书等,文体可包括寓言故事、文言小说、历史事件记叙、政论、史论、文论以及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等作品。作品内容应能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特点,能理解作者的思想、个性以及相关的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特点,语言形式能体现古汉语的基本特点,并尽可能朗朗上口,避免生僻字过多的现象。一般地说,现在的中考、高考内容应都属浅显易懂的范畴。

  大体明确了学什么,就涉及到怎么学的问题。

  了解、认识传统文化,必须自己沉入到有关作品中去,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从古诗词的学习来说,就有一个从读到背,从积累到理解,从理解到体验、感悟的过程。这不仅是古诗词学习的顺序,也是语言学习的顺序,甚至可以扩展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初始接触古诗词时,不必要求字字读懂、句句疏通,而是力求读顺、读通,并在此基础上记诵一定的优秀作品;在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再读文言作品时,就要能理解作品的内容,并能感受到一些语言形式。这个阶段,也不必要求字字落实,但在读顾、读通、大体读懂上要求提高了,能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词、句和相关的文字、文化常识,能发现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读作品时就要不断调动已知来认识未知,有时,已知会在未知中得到验证;有时,巳知会在未知中碰礁。于是,就会产生共鸣或困惑,而共鸣的递增与困惑的解决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在感悟过程中,也一定会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和文化背景、文化内涵的认识。如此循环往复,就有了文化积淀,就有了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也就能由“不通”转化到“通”了。

  愿中学生认识到该读怎样的作品,用什么方式来读。在阅读过程中以点带面,逐步地、有层次地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文化积淀,提高语言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

分享到:
分享 转载(1)
4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