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么完美的孩子

2016-08-03 08:47评论(1) 浏览(37) 转自:李文元
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育出这么完美的孩子? 丹妈 中国教育报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部片,没看过的强烈建议看看~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对影片中家庭教育与亲子相处模式进行了细致地分析,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丹妈说,真正的富养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是“富”在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信任、“富”在父母教给孩子的看世界的格局、“富”在父母恩爱带给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要问我哪部电影看的次数最多 那肯定是这部《怦然心动》 从大二第一次看,到现在不下20遍了。 ▼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很高 8601130061214141.jpg 这是一部让人心动的少年纯爱电影 一棵树,一对小孩,特别简单的故事, 却讲得荡气回肠。 男主布鲁斯像莱昂纳多 4943942316915814.jpg 女主朱莉有娜塔莉波曼的气质 9110649569158487.jpg 导演采用双线结构、视角切换的形式拍摄,通过一个看俗套的爱情故事,来展开男女主角的内心成长之路。 女孩朱莉:从最初的怦然心动到大胆追逐,再到失望迷惑,直至看清释然; 男孩布鲁斯:从最初的厌烦朱莉,再到懦弱、逃避,最后逐渐发现朱莉的特有光芒,而怦然心动,转而改变自我,挽回芳心。 当然,这次我向你们推荐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它令人砰然心动的爱情主线,而是我反复看了N遍之后,被深深吸引的是剧中有关家庭教育与亲子相处模式的种种细节。 2397149876766650.jpg 朱莉生长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妈妈是家庭主妇,爸爸是个没什么名气的画家,家人为了照顾弱智的叔叔,节衣缩食,甚至连打理花园的钱都没有,但朱莉却拥有许多现在所谓“富养”教育之下的品质与气质: 4268447403801082.jpg 她纯真可爱,却又热情大方 碰到喜欢的男孩就勇敢去追。 8436278175113895.jpg 3621498242040951.jpg 但当家人遭受对方侮辱,她也敢于表达愤怒与拒绝,独立而充满自尊。 4301435790468048.jpg 生活中,她爱思考,常常自省,去伪存真。 2505994011724422.jpg 她爱自然,爱劳动,鞋上沾满鸡屎,却满脸笑容。 1160233101697128.jpg 爬树远眺,只为完整的欣赏田野与朝霞。 9252220043508478.jpg 更重要的是,虽然生活清贫,她却依旧以家人自豪,知足快乐...... 到底是怎样的家庭培育出这样完美的孩子? 今天丹妈就从朱莉的家庭教育,谈谈“精神富养”的那些事。 01 富在信任 影片中,朱莉的父母总能及时体察女儿的情绪,面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奇怪行为,他们选择的不是责问与愤怒,而永远是倾听与理解。 9005499981656059.jpg 片中朱莉为布鲁斯扔掉她送去的鸡蛋而黯然神伤,爸爸关切问候,朱莉却不知如何开口,妈妈便握住女儿的手,真切地说道“没事,宝贝,你可以和我们说说”。 言下之意正是你不用顾虑,我们不会评价指责你,只是真诚地想要关心你。 9324803222411334.jpg 正是有这样温暖与值得信任的父母,电影结尾处,当朱莉差点被布鲁斯当众亲吻,而尴尬地逃回家时,她也能与母亲坦诚相告,而妈妈听了只是建议女儿和布鲁斯好好谈谈,并礼貌的先替朱莉拒绝前来道歉的布鲁斯,并无插手与指责,这正是对女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充分信任。 换成中国的母亲,我想结果不堪设想。 6596376938865683.jpg 片中还有一幕更令人印象深刻,朱莉为阻止工人砍去她心爱的梧桐,坐在树上不肯下来,引来整个镇子的围观。 最后,朱莉爸爸来了,他爬上树与女儿展开了一段这样对话: 9124792479872220.jpg 爸爸:乖女儿,该下来了 朱莉:爸爸,求你了,不要让他们砍树 9105860871413236.jpg 朱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爸爸:没有什么美景比我女儿的安全更重要! 3341169544613796.jpg 朱莉:我不! 爸爸:朱莉安娜!是时候下来了。 众目睽睽之下,爸爸依旧淡定从容,温柔而坚定地劝服女儿下来。 他并不是抱着愤怒与否定——“不就是颗树吗”,或用恐吓的语气给孩子下命令。 而是一面温柔着传递着爱与担心:“在爸爸心里没什么比你更重要”,一面坚定重复的告诉朱莉规则:“即使你再舍不得这棵树,但是时候下来了”。 看到这里,也许你们会疑惑:为啥朱莉爸妈总能如此淡定。 我想这种淡定的背后,是对朱莉无条件的信任,而信任后面则是对孩子更深的爱。 在他们眼中,孩子是独立且值得尊重的个体,他们相信孩子每一个令人不解的情绪与行为背后,必有合理的原因,在没有得到真实的答案前,他们并不想随意指责、评价,而选择用爱与理解,打开心门,倾听心声,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 怕与爱,两种不同的方式也许都能让孩子顺从,但却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 尹建莉曾说“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利,而这种权利的下放,必将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与责任感”,反之,权威之下,捆绑之中唤起的则是孩子的懦弱胆小,逆反暴躁,心理失序。 反观身处富裕家庭的布鲁斯,正是权威教育之下的真实写照。 布鲁斯虽家庭富裕,但却有一个势利、爱评价、自以为是的爸爸。 3001795128708514.jpg 在两家的聚餐上,爸爸多次傲慢嘲讽朱莉的家人,布鲁斯明知爸爸不对,却因害怕爸爸的指责而选择沉默。 与同伴交往中,布鲁斯也表现得懦弱胆小,常常为迎合同伴,言不由衷。 7011690652817373.jpg 8521948862521379.jpg 这些都让布鲁斯内心困惑不已,却又找不到人倾诉。他没有朱莉那样幸运,有可以无话不谈的父母。 十二三岁的年纪正是价值观建立的彷徨时期,父母作为导师,应该言传身教地进行引导,但面对如此武断、功利的父亲,布鲁斯早已失去与父母沟通的欲望。 启示录:比起物质上的宠爱,对孩子精神上的抑制,感情上的漠视,才是“穷养”的真正表现。 02 富在格局 朱莉从小痴迷布鲁斯闪亮的眼睛,爸爸早已看出女儿的小心思,却并没横加阻碍和打击,也未将对女儿的引导放在“早恋影响学习”“以后会有更好的男人等着你”这样功利、狭隘的视角上,而是选择尊重朱莉的每一个感觉,将早恋的问题升华到了客观看待周围事物的高度。 爸爸也并未直言不讳地点出女儿的短视,而是以画为喻,隐晦做出引导,向孩子生动的阐述了“整体大于部分”的道理,暗示女儿看到外貌的同时也要去注重人的精神内涵。 6479306538610201.jpg 看着朱莉一知半解的表情,他也没再多解释,因为他知道已在朱莉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不能发芽,必须靠女儿自己去浇灌。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必须要让儿童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8862468279402078.jpg 果不其然,当朱莉偶然登上梧桐树,看到高处从未见过的迷人风景时,电光火石间,突然明白了爸爸的话,从更高的角度才能领略更美的风景,而完整的美不是部分所能比拟的。 爸爸自然也懂得大树在女儿心中的意义,树被砍之后,他没有责备女儿为保树的任性行为。 看着女儿逐渐消沉,甚至自我否定“那只是颗树,为什么我就忘不了”时,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画了幅很美的梧桐送给朱莉,并告诉她“那不只是颗树,我希望你永远记得你在那颗树上的快乐”。 父亲知道自己保不住女儿的梧桐树,但他却可以用画画的方式,重燃女儿在那颗树上得到的快乐与成长。 从那天起,朱莉将画挂在床头,日看夜看,她的世界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始理性看待自己的迷恋。 7178384630703772.jpg 十来岁的小女孩,竟然开始审视自己喜欢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她对自己的价值有了强烈的自我认知,她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这样超脱的自省意识,我们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到,更不是父母简单的说教就能引导出的。 启示录:“你如何看待万物,这是你最深的存在”,一个孩子若从小有了“整体大于部分”的思维格局,那长大必不会是一个贪图小利、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之人。 这样的格局观,父母单纯的“口授”无法让孩子领会,敢于探索、勤于思考才永远是孩子获得知识、扩宽思维的唯一途径。 03 富在父母恩爱 为照顾弱智的叔叔,朱莉一家省吃俭用,以至于朱莉被布鲁斯嘲笑,妈妈心疼朱莉的委屈,与丈夫发生了争吵,这是父母第一次当着女儿大吵,朱莉吓得哭了起来。 父母赶忙向孩子道歉,并分别去与孩子诉说对彼此的理解,展示了夫妻恩爱的最佳画面: 见到父母吵架,朱莉很难过。当时,爸爸立刻控制自己,当晚,爸爸真诚地向朱莉道歉,并告诉她,不是你的错,大人会解决好的。 后来,妈妈也来安慰朱莉,并告诉她,她有一个又坚强又善良的爸爸,临走的时候,妈妈给了她一个吻。 5704561333274605.jpg 对孩子来说,妈妈能欣赏自己的父亲,是多少重要啊! 父母吵架可能是难免的,但朱莉的父母立刻告诉孩子即使有矛盾,家人之间还是相爱的,让孩子们安心。 7053283407150386.jpg 就是因为这样,朱莉才会说出,“我觉得爸爸很不容易,妈妈也很不容易。但是拥有这样的父母,我很幸运。” 相比中国的很多家庭,父母之间有了矛盾,家里就成了肥皂剧的现场,不定时上演哭闹、吵架、冷战、翻脸无情、互相羞辱的戏码。在那样狗血的家庭环境中,很多孩子的固定食谱,就是眼泪拌饭。 《美国科学家》杂志公布了10种最佳科学育儿方法:第一位的,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第二位的,就是父母好好相爱,这比经济条件、培训班、安全教育之类的都重要多了! 老人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看了朱莉爸妈的表现,我觉得这话也不全对,穷并不一定就哀,令孩子真正哀伤的是父母互相把穷怪在对方的头上。 正如朱莉爸爸在争吵中喊到的“难道这又是我期望的生活吗?” 谁都不想穷,为何不能在穷困中试着相互理解,彼此扶持,共同面对,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何苦还要互相怪罪为难彼此…… 何况家庭的贫困是因为爸爸对弟弟的不离不弃,这种责任与担当对朱莉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正面的影响,所谓言传身教不过如此。 启示录:家的灵魂不是房子,而是屋檐下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父母的长期不和则是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对家、对安稳、对爱的渴望。 富与穷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则源自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是饥饿感还是安全感。 9331316050837261.jpg 文章来源 | 经典图画书(ID:jingdiantuhuashu) 丹妈,资深童书编辑,儿童心理咨询师,她的原创公众号是经典图画书(ID:jingdiantuhuashu)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16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