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九项注意

2016-04-26 13:47评论(1) 浏览(338)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句话不仅在家庭教育中适用,在学校教育中也同样适用。作为班主任,要想带领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备考、应考,并在高考中发挥应有的能力和水平,必须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工作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一项教育资源。
作为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在交流沟通中增进了解和信任,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可信,可以给予他们力量、支持和认可并以此推动班级工作的开展。老师要想引导教育学生成长必须先接纳学生,不管他们学习和行为习惯状况如何,学生感觉到被接纳是我们引导他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前提。面对成人感越来越强、有思想、有主见的高三学生,有时我们可能觉得不合他们的一些想法和行为难以接受,但这时我们更要认可、接纳他们,试着站在他们的位置去理解他们。我们只有从心理上、认可、接纳学生,才容易被他们认可,才能建立更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我们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才能让容易出现效果。
另外一点就是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因成绩、行为习惯、家庭等因素而宠爱某些学生或冷落某些学生。

2、认清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作为高三的班主任,谁都希望自己的班级在高考中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多考上几个大学或者名牌是我们高三班主任共同的期望。此外。我们可能也承受着来自家长、学校、升学指标等方面的压力。那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想如果每个学生都能以良好的状态备考、应考,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和能力,我们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就不太难了。那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们都能以良好的状态备考、应考,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和能力呢?我想重要的就是我们用心引领学生走好自己备考应考中的每一步,过好备考应考、备考中的每一天,而不是整天告诉学生或者让学生每天提醒自己:高考马上来了,如果考不好会怎么怎么样?高考我们班如果考不好,作为班主任我会怎么怎么样。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努力走好每一步,结果就会水到渠成。

3、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1)注意观察认真观察,及早发现问题
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的考验,他们总会出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的。对于学生出的心理问题,我们发现得越早越好解决,对学生的影响也就能降到最低。而优秀生出问题往往都在毕业前夕较短的时间内,因此及早地发现便显得更加重要了。一般优秀生出现心问题时,总会有一些异常表现的。如有的怕考试,甚至一听说考试就变颜变色;有的愁眉苦脸,不爱说话;也有的人变得孤僻,经常独自一人呆着;还有的优秀生自我感觉非常好,觉得什么都会了,进而产生了不知道学习什么,其外在表现便是无所适事等。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是。而有些异常言行不明显的,我们则可以通过测验来摸底。如果成绩有大幅度地下降,则说明该生已出心理问题了,应该抓紧解决。总之,对于优秀生的心理问题要早发现早解决,不要造成师生的共同遗憾。
(2)经常谈心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高三那么忙,作为班主任有很多事情要做,那还有时间经常和学生谈心?!高三的确很忙,作为高三的班主任谈心还是不可缺少的,面对压力和困境,有时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以激发孩子的勇气和斗志,有时孩子可能需要只是有人倾听、理解自己,希望能够从自己信任的人那里得到内心的支持。面对高三的学生,谈心要“随意而行”,不要“集中轰炸”。集中轰炸的方式不仅让我们自己感到没有时间,也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焦虑,因为时间紧了,用太多的时间他们会担心浪费掉了时间,有的孩子甚至还会想,班主任用这么长时间和我谈心,是不是我哪里出了问题?所以,作为高三班主任,和学生的谈心要随意而行,去食堂的路上,课间的休息时间,或者趁着体育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活动的时间,随意地聊上三句五句,都是一种不错的谈心方式。
(3)建立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
作为高三班主任,要随时了解班级和学生的状态,比较全面的把握学生和班级的情况。这就需要建立畅通的沟通、反馈机制。首先,班主任要在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让学生遇到问题、困扰时愿意和自己沟通和交流,愿意把自己当作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学生需要被关注、倾听时能够关注、倾听学生,不要在备课或者批改作业时听学生说,如果实在忙不开那就和学生另外约一个时间。另外,还可以通过班委等人员建议一个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但要注意反馈不是打小报告,而是反馈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几个雷区:
(1)少用否定
作为高三班主任,面对学生,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尽可能的少用否定,因为压力本身会导致人的反应敏感,学生更是如此,一个不经意的否定都可能会给学生努力造成很大的影响。面对学生的困境和困扰,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结合学生的情况找到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去逐步化解问题就可以了。生活中,我们处理事情时需要用思考、判断,就是使用我们意识的力量,但实际上,与此同时,潜意识也在工作,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自身要大的多,并且潜意识是无法接受否定词。比如,我告诉你你:“不要想红色”,你想到的是什么?当我们告诉学生不需要紧张,不要有压力时,影响学生的又会是什么呢?所以,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具体如何去做,但为了减少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还是要尽可能少的使用否定词。
(2)情感困扰——平静而非打击、轰炸
尽管老师和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在高三阶段出现困扰,但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会在高三会遇到情感的困扰。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亲子关系不良、缺少交流沟通、压力过大等等。但面对孩子在高三出现的情感困扰,我们生气、指责和打击恐怕都是没用的。所以,面对这一境况我们首先要冷静,然后分析一下学生的状况,如果还没有谈开,就引导学生把这份感情珍藏在心里(记住,不要贬低学生的这份感情,也不不要用不屑一顾的态度去对待);如果已经打开了口子,那就让两个人减少接触时间,不讨论有分歧的问题,不使性子、发脾气,有什么问题放到高考之后再去谈论和解决,尽可能地减少因此而受到的负面影响。
(3)不唠叨
高三的学生自身就容易有压力,如果这时唠叨会让学生很烦,甚至激起逆反情绪。作为班主任来说,遇到事情说明事情就可以了,然后给学生以思考、消化的时间。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判断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和消化,他们能够明白、理解老师的用意,如果没有其他的困扰,他们也会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并为之努力的。
(4)不要有意无意地看不起成绩低的学生,并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和行为倾向。也许是我们无心一个动作或一句话,都肯能伤到敏感的学生们。

5、不要过分夸大高考对学生今后生活的意义
高考是我们目前选拔人才的一种形式,通过高考的学生能够继续深造,能够往前走得更远一些。但并不是说升入大学就完事大吉,也不是说升入大学的学生一定无忧、一片辉煌,更不是说考不上大学就一片黑暗,没有未来。上大学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这件事完不成并不等于就天塌地泄,前途渺茫。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尽自己的全力为了自己去拼搏,努力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发挥出来,但不要因此而过分夸大高考对学生今后生活的意义。这样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压力和困扰而不利于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学习、备考,发挥自己的常态。

6、批评人后,表扬人前
作为高三的班主任,要尽量的不批评学生,而多通过表扬、可能给学生以内心的支持、力量和勇气。学生出了问题通过交流沟通让学生明白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就可以了,如果实在要批评就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因为批评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批评只是让学生明白问题并加以改正的一种手段。批评人后,表扬人前,不要因为批评一个人而影响到班里的其他人。

7、因人制宜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长大,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所以,面对这些学生,我们也要做到因人而异。同样的一个问题出现了,两个孩子的感受可能会有差异甚至很大的差异,毕竟面对压力和困境,每个学生的承受能力不同、“弹性系数”不同。比如,激将法是我们有时激发学生斗志和勇气的一种方法,但激将法不适合所有的人。对于那些争强好胜的孩子而言,激将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力量,让他们为了保护尊严而振奋和努力,但对于那些自卑、内心弱小的孩子而言,激将却可能是致命的当头棒喝。再如,有的老师幽默、风趣,喜欢在玩笑中春风化雨般的把问题解决,这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但是玩笑不能对谁都“开”。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孩子而言,老师的玩笑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老师不重视他或者他的问题,老师不关心他。

8、引导学生理解考试的价值和意义
在高三阶段的备考、应考过程中,考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考试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有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加以有效利用的。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考试和练习、作业一样,都是我们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找出自己在前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的一种手段,通过考试发现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解决掉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明白:考试中出现问题并不是坏事,遇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遇到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个循环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进步、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学生实在难以接受,那我们不妨让他思考一下:如果某个问题肯定要出现,只是出现早晚的问题,那你希望现在的考试中遇到,还是希望最后的高考中遇到?

9、引导学生保持常态
在紧张有序的备考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一个规律的生活、学习、作息习惯,如果习惯被打乱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生物钟而给学生带来干扰。所以,在高考结束前,我们应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学习、作息常态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如每天跑步,早晨起床,晚上休息,都按照自己形成的习惯去做就可以了。当然,学生的作息时间如果和高考的时间不太一致,则要提前(以一个月为宜,最少不短于15天)进行适当的调整,把自己的兴奋时段调整到和高考的考试时间吻合。

 

分类:
摘抄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4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