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表扬孩子的方法会适得其反?

2016-04-18 16:35评论(0) 浏览(399)

随着赏识教育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开始懂得表扬和鼓励孩子。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促进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错误的表扬和鼓励则可能使孩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比如我就听见一位家长在期末考试之后这样表扬孩子:考的还挺好,我都没想到!不愧是我的好儿子!


还有一件真事儿:孩子考试考了59分(满分100),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这就是没有及格,妈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当面鼓励孩子:没事,又不是你一个人不及格,以后努力就好了!听完这话,孩子当场失控,把成绩单撕得粉碎。


你看看,有些表扬和鼓励,孩子怎么听怎么难受,有时候就像家里煤气罐泄漏,你却想点支烟冷静一下,结果事与愿违。那么哪些方式是不可取的呢?


1、父母对“我”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比如孩子这次考的还不错,爸妈怕孩子骄傲,于是赞赏地说:这次终于及格了,你要不听我的哪能考这么好!或者是:你考的还不错,但是跟我给你量身定制的目标相比,你还差得远呢,你得继续好好加油!


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


2、父母对“我”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孩子成绩出来了,家长赞赏:你都快赶上老李家的儿子李二蛋了,真不错!但是跟后院的张二狗比起来,你还有差距,都是一样的学校,一样的老师,为什 么他就能比你好呢,下次一定要把他比下去!


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我以前也质问我爸爸:拿我跟第一名比,我当然比不上了,您有李嘉诚有钱吗?我爸听完之后若有所思,居然没有生气,后来第二天揍了我一顿,我这才知道他昨天根本不知道李嘉诚。


3、父母对“我”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有的父母从不拿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比较,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还不如他们家的,但是他们会拿孩子的过去跟孩子的现在来比:怎么初中成绩就下来了?小学的时候你一直是每次考试满分的,那时候走哪儿后面都有大妈夸你,还有人把你照片挂墙上,现在怎么这样?


父母这样做无非就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绩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须达到,否则就是“骄傲、退步”。此时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小学得满分很平常,我们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考98分(满分100)就被揍了一顿,因为在班里没进前十名。


4、父母对“我”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父母经常会这么说:这次你的数学考的真好,真是个好孩子,我觉得你的语文也能跟数学一样。这个假期你随便玩,只要不把我们家点着了,别的都行!


这样随意的话说多了,会使孩子顺着父母的思路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我是聪明孩子。但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还可能进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这种“以偏概全”式的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了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而且过度的表扬,会造成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对孩子造成所谓的“捧杀”。


5、父母对“我”夸奖的言不由衷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孩子在向父母分享成功和喜悦时,父母表情淡漠,语气敷衍地表扬和鼓励孩子几句,对孩子来说是模糊和夸张的。


模糊而夸大事实的表扬,听起来,有一种满足感,却经不起推敲,容易让孩子变得自负,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延迟、淡漠、敷衍的表扬不会迸发出激励的效果,会让孩子的喜悦减掉大半。父母表扬和鼓励孩子时的语气与方式很重要。


所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如果我们在表扬的时候孩子没有任何反映,这是很正常的,原因很可能是我们的方式方法不太正常。我们可以尝试调整一下,不用别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的孩子,不只会用成绩衡量孩子,不只会盯住孩子的问题,而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进步,成长。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因为你的给予就减少的,就是你的赞美。加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分享 转载(1)
8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