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困惑与思考

2011-10-15 01:19评论(0) 浏览(213)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把学生培养成人、成才是教师的天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成人上,德育工作就彰显出了它的至关重要。

自己参加教育工作已十六年了,对学校德育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次县进修学校召开会议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讨和座谈,从内心讲我确实心存许多感动和感慨。首先是上级领导对德育工作一如既往的关注和重视让我为之感动,其次是县进修学校想为德育工作之所想,急为德育工作之所急,及时为我们大家搭建了一个共同探讨德育工作,交流困惑,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平台,使大家有机会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举动让我为之感慨。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和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导向作用是明显的。我们学校德育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德育工作得到学校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德育为首已形成共识。

第二、德育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了校长­­­、政教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工作网络。

第三、学校注重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比如升降旗制度、优秀班级、优秀学生的评选制度、班级考核评比制度、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等,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纳入了制度化的管理。

第四、德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这是德育的实施途径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已为学生所接受,事实上从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纪念日等,已经将活动形成了系列化。

第五、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明显,从整体上讲,校园变得整洁美观了。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都张贴在了学校的显眼处。。学校的花草、树木也逐渐多了,校园环境改善了,为全校师生营造起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

的确,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感慨过后是冷静,冷静过后是思考。 静观现在的学校德育工作,仍然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学校德育工作一直不断地被加强,同时也不断地被指责,“加强德育”这个“口号”,我们喊了多年,德育工作也一直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德育文件“不厌其烦”地下,德育会议“风风火火”地开,德育活动“大张旗鼓”地搞,德育问题却依然“铺天盖地”地来……就在这学校管理越来越完善,教育理念越来越新颖,德育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的同时,校园内却上演着不和谐的一幕幕……学生侮辱打骂老师、损坏公物、欺负同学和年龄小的孩子、上网、抽烟;学校刚刚布置好墙壁文化,偏偏有学生故意损坏;刚刚把墙壁粉刷一新偏偏有学生蹭上污渍;早恋现象堂而皇之出现在校园;同学之间拉邦结派,形成了校园内部的黑恶势力;考试作弊成风,就连小学生都在考试中遇到不会的题,都要想方设法作弊......。 诸多的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愈演愈烈,泛滥成灾!领导、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管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有心管又怕触“体罚”高压线。严峻的现实是:学生难管、学生难教,德育工作处于几十年以来最困难的阶段。社会的转型、价值的异化,思想的多元,家长、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社会环境却越来越不利于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家长和社会都陷入了道德盲区,德育成为“烧不开的白开水”。于是,困惑多了,陷阱多了,意想不到的事多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不再单纯,校园不再宁静,教师不再权威,德育工作的巨大付出与收效甚微形成巨大反差。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当前德育工作的种种困惑和不解:

困惑一:学校落实德育首位问题,意识上到了位,而行动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德育工作会没有少开,文件没有少发,但实际工作起来德育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困惑二:全员育德,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部门之间、领导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在德育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内耗问题。出现问题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的德育工作,事实上成了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单出头”。政教处除了要负责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管学校的校规校纪、清洁卫生、体育比赛、节目演出等等。可谓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

  困惑三:德育主体不明,德育目标高、大、空,远离生活实际。德育内容说教成分太重,教师高高在上,学生缺少认同感,没有吸引力,脱离学生个体发展实际。德育工作难以做到有效推进。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缺少计划随意性极大,针对性不强,难以收取实效。

  困惑四:没有发挥出学科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初中的《思想品德》等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学科渗透德育的目标还多停留在要求上。

困惑五:重活动,轻实效。落实德育目标的途径以活动为主的模式还没有改变。常常是活动搞的轰轰烈烈,但活动效果却微乎其微。

困惑六: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在总结工作时,每每都要谈到已经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但事实上,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学校教育是扎实的,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而社会教育这一块就显得有些糟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冲突,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学校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而家长则担心孩子诚实会受欺负,学校教学生要爱劳动,而家长则担心孩子搞劳动会影响学习等等,学校所教往往回家就被冲消得一干二净,有点应了常说的那局话:学校教育加家庭教育往往等于零。正因为现实情况如此,所以才出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

困惑七:学校强调行为规范,道德礼仪、校规校纪、学校常抓,学生常犯——学校总是在抓反复,反复的抓——这是一种循环趋势了。

困惑八:目前在农村,单亲家庭、隔代看管、寄养等情况较为普遍,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这一块相当薄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困惑九:网吧和游戏厅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上不健康的内容对上网学生的消极影响日益严重,而目前学校对网络的管理还没有相应有效的措施。

  困惑十:评价制度上重智轻德,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例如在教师评先晋优中,教师职业道德差一点或者有严重的违规行为但所在班级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也可以如愿以偿晋优。

困惑十一:政教处经常陷于德育管理监督上的两难境地,上级的要求和学校的不理解;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误解,使政教处左右为难。

困惑十二:参与上“全员都是德育工作者”缺乏支撑,政教处常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其他部门的领导干部却熟视无睹,遇事常常推委、回避,自己不直接面对,直接处理。

困惑十三:待遇和奉献上失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使政教部门的领导经常早来晚走,起早贪晚,加班加点。现实工作中却经常让德育干部讲奉献、讲精神、讲风格,而在教学岗位上的人员却只要加班,就有补贴。

……问题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下面就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粗浅认识和建议:

1、继续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要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抓德育常抓不懈的机制”,不是在领导组上有名单,而且应该有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使德育工作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和教师的考评进行挂钩。

2、树立真正意义上的“全员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确实起到齐抓共管的作用,建立与每个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优晋级挂钩的规定和制度。

3、办好现有的德育研究会,开展德育论坛活动。在加强德育研究会研究的同时让基层德育工作者直接参与研究,保护基层德育工作者对从事德育工作的热情,使德育工作更落实,信息更沟通,效果更好。

4、让德育工作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岗位,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待遇、优先考虑德育工作者在评职晋薪、年终考核。

5、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搞出本校德育特色,让德育工作者参加有关的学习、培训参观。

当然,我们应该知道,德育工作它不是一个立竿见影,今天播种,明天就可以收获的高见效的产业,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百年树人,长期的、持久的工作;不象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可以通过补课、加班等时间的累加,而在短期可以见效。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有那种百折不饶的精神,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坚持搞好传统教育,把握时代要求,乘势而上,抓出实效,努力使我县德育研究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