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主,阅读拓展知识比较简单

2015-02-28 10:52评论(0) 浏览(34)

 

    我比较信奉“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这一观点的。像黄首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他们主动探知未来世界的时期,他们还比较纯净,家长引导好对孩子今后成长大有裨益。但他们所处的时代与我们迥然不同,我们只有拥抱这个时代,才能确保把握时代的脉搏。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面对琳琅满目、题材繁多的儿童作品,当我们为孩子挑选时经常会困惑:“这些孩子能看懂吗?那些孩子能理解吗?”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替孩子过滤掉很多看起来有点深奥、有点难懂、有点不知所以然的作品。其实孩子的格局很大、视野深邃,往往比我们大人更热衷于探讨生命、幸福等深刻话题。但我们却常常误以为孩子无法理解深刻,必须从欣赏浅薄搞笑、故作天真的作品开始,才能慢慢看懂含义深远、艺术性强的作品。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孩子们理解深刻的权利的剥夺,将他们隔离在那些我们曾感受过的或荡气回肠或掩卷沉思或兴奋得想要和全世界分享的感受之外?

    我分享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

    比如电影。黄首博喜欢看电影。85后或者90后的都爱看动漫片并且深受二次元文化影响。家长要主动拥抱趋势,因势利导。比如《变形金刚4》,我们一般是看完电影找同名小说或图书再看一遍。将电影画面与文字结合,增加他的阅读量。这种阅读都是主动的。二是要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电影场景,他爱扮演擎天柱,我就扮演霸天虎。他充满正能量,一心要拯救地球。这个时候有很多思想是可以传达的。男孩都想当英雄,我就会问他: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本领?他就会说:有超强的武功。我就会继续问:有哪些才是超强的武功呢?他就会说:多学习、帮助人、不怕强敌。我们会这样持续较长的对话。也许从我们的视角来看,他并不一定明白很多,但我希望他的心智模式有所改变。我把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和知识学习原理通过他的爱好引导出来。三是为什么美国大片在中国这么火?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会谈到数字技术、文化输出等问题。最后我都会回到我们怎么做的问题上。他就会说:好好学习,争取自己以后拍一部比美国更好的电影。

    比如历史人物。去年10月份,他在看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特别对毛主席很感兴趣。

    我一般都请他先百度一下“毛泽东”。他有了一个初步轮廓的时候,我们连续3个晚上到西西弗书店阅读《毛泽东传》。由于这个版本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不是很好,我们到方所买了一本《早年毛泽东》(三联书店版本,斯诺著),每天晚上阅读一小节。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作为千古一人的毛主席,我们背诵了毛主席的诗词《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不断拓展他的知识量。

我们还讨论毛主席为什么能打败蒋介石,二次世界大战如何取得胜利等。

把握孩子的兴趣点,激发他主动探求知识,适时引导,阅读并不再难。

黄诚(黄首博爸爸)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