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6日

2013-05-17 04:47评论(0) 浏览(138)
             名成绩颇好的学生的父亲有一次找到我,问:“我那个娃娃数学、英语每次都能考130、140,语文咋上个120都难?”  我说:“你孩子数学考过120分以下没有?”
  家长回答:“考过。”
  “哪你怎么做的?”
  “找个老师给他补呀。”
  “现在经常考上130分,你还在补吗?”
  “其实从初一上期半期考试过后,就一直在*老师处补习。英语也在补。”
  “语文没考上120,你除了像今天这样找我外,你采取了什么措施?”
  “啥措施哟!都说语文不好补,也不好找老师,就只有一方面督促娃娃专心学语文,一方面找你问问方法了。”
  “我再问个问题,你好好想想再回答。离校后,你孩子每周花在数学上的时间比花在语文上的时间多多少?”
  “平均算,每天1至2个小时吧。”
  “好,我们就按天算,每天算80分钟,有吧?我这还不考虑假期的集中补习。”我开始跟他做算术题,“每年365天,我们只算350天,15天留给他郁闷语文的低分。那么,一年就有28000分钟。每节课是40分钟,那28000分钟就相当于是700节课。现在语文每周排课是6节,那就是说,你的孩子每年课外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比语文多了116周还有余。你知道,每年有52周,116周里面
有多少个52?余下的12周我们还不算它了。也就是说,你的孩子花了三年的时间学数学,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学语文,对不对?简单推理,如果你的孩子数学考了150分,我的语文只需考50分就算我没有误人子弟,是不是?”
  家长被我三下两下就绕晕了,半天没能回过神来。
  过了一阵,他说:“那请你给我娃娃补补语文吧。”
  我说:“有你这个觉悟的家长太少了,所以,家长们都不会把钱花在语文补习上。没有孩子愿意补语文,因此,很抱歉,人太少,我不会做。”
  家长走的时候很失望,估计还在盘算我那个“3比1”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第二个故事。有个以前的学生,发手机短信问我:“老师,怎么才能把高中语文学好?”我回她:“跟数学、英语比较,只要花同样的心思,同样多的时间,你就会发现,一切都OK了。”
  两个千真万确的故事讲完了,明白我要说的意思了吗?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大量“积累”,才谈得上“感悟”和提高;有了“感悟”,才能有与众不同的“表达”;而“表达”,是需要
能力和“技巧”的。非常抱歉地说,只要是凡夫俗子,“技巧”就必须通过“训练”才能获得。“训练”,恰恰需要时间。以为“说话”就是在“做文章”、“交谈”就是在学“表达”的“大家”不是没有,但他们所谓的“说话”和“交谈”不是许多人理解的那个“层次”或“品级”。
  结论,语文学习也需要“花时间”,也需要有人“指导”。当有力不从心之感时,也是必须要“补”一“补”的。单凭每周的六节课??就想把语文学好,不是有“天分”,就是在“做梦”。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