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学生劳动课的思考

2012-05-09 00:52评论(0) 浏览(545)
 

十年前的秋天,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到华东地区考察中学教育。当我们一行来到上海久负盛名的建平中学时,恰巧看到了全校清洁劳动的场面:同学们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自主地劳动,没有一个老师在场指挥和监督。我曾好奇地问一位正在擦试校门瓷砖的同学:“你们的校园已经很干净了,为什么还要做清洁呢?”她说:“我们的劳动不是为了清洁卫生,也不叫清洁卫生劳动,叫养成性劳动,目的是为了养成劳动习惯。”那位同学冲口而出的回答使我感到十分震惊,震惊于东西部教育在理念上的巨大差距,震惊于东西部学生在认知上的巨大差距。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们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高考升学率,甚至把升学率当作衡量一个学校成败的唯一标准。学校、家长、学生都把学习文化知识看得重于泰山。在家里,不少家长把家务劳动全包了,有些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逸恶劳的习惯,只想索取不愿付出;在学校,有些老师和学生把学校的清洁卫生劳动看成一种负担,一个累赘,学校安排清洁卫生劳动时,不仅学生怨声载道,甚至有些老师也有报怨,认为清洁劳动影响了学生学习,还影响了学校升学率,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有的学校干脆把清洁卫生劳动承包给清洁公司打扫。

仔细想想,这些认识立足于学生、家长、学校和眼前的利益,不是没有道理的。可是,到底什么是教育?教育就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吗?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就够了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此外,这些人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这是因为,让孩子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韧负责、珍重亲情、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由此可见,劳动对塑造一个人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价值。

纵观历史,正如鲁班,李冰……哪一位能工巧匠不是从平凡的劳动中汲取营养获得成功的。“劳动”就是为了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没有劳动,社会便得不到发展;没有劳动,人类将变得一无是处。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凡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任何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辛勤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可耻的。不仅辛勤劳动者光荣,而且珍惜辛勤劳动者的成果,尊重辛勤劳动者的成就,也是光荣的。

我们的中学教育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也不能仅仅放在高考上,而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持久的社会竞争力的培养。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一代又一代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分类:
默认分类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