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火箱上学的日子

2016-01-20 09:26评论(0) 浏览(40)

提着火箱上学的日子

叶超英

每到冬天,看到孩子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时常会想起孩提时提着火箱上学的日子。

那时,乡下的冬天似乎异常寒冷。冬天的教室,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教室四周的窗户就用废报纸简单的糊弄一下,经常会有风从缝隙里钻进来,吹在后脖子上,让人时不时打一个冷战。上课时,双手双脚都是冰凉的。只有到了下课时分,大家为了取暖,靠在教室的墙角人挨人“挤油渣”,借此吵闹出一点热量,热窝热窝身子。

这时,有火箱的同学就是冬天的富翁了。火箱在我们那一带又叫“烘箱”,是烘烤手脚用以取暖的小箱子。这种火箱在集市上有卖,有木材质制作的,有铁皮制作的,也有塑料制作的。有的火箱四周雕龙画凤,图案精美,这种特别精美的是姑娘出嫁做嫁妆的。

记得我的那个火箱是父亲用手工做成的,非常简单,四块短木板围拢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两块更短的木板做底板,底板上搁置一个瓦钵,钵盆里盛着柴火坑灰,坑灰中是星星点点的木炭,一亮一闪的,散发着令人欣喜的热浪。火箱的上方是用来提着的提手,用竹篾做成的。虽然整个看来有些笨拙和粗糙,却非常中用。

早晨,将昨天早就准备好的木炭点燃,上面再罩一些坑灰,防止一下燃完。到了教室后,用木制的夹子将上面的坑灰小心翼翼地拨弄两下,里面的木炭就一闪一闪地亮了起来,将双手或双脚搁在箱沿上,暖烘烘的。时间稍长,热力减少了,再用夹子略微拨弄一下,中间和底层的木炭又燃得更亮些,热量也就重新大起来。如此反复,直到一天的课上完,那热量都不会消失。

放学后,木炭接近烧完,我们成群结队地提着火箱回家,往往会在路边捡拾一些小树枝、小木块放到火箱里,一边让他们燃起来,一边提着飞跑,看谁的火箱火燃得更大更亮,一路上欢声笑语,青烟袅袅,火苗在火箱里明明灭灭,就如我们的欢乐,不断地起起伏伏。

火箱伴着我走过小学,走过初中。后来考上师范,火箱一方面不方便携带,一方面学校也不许带去,也没有条件烧坑灰,所以,火箱取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没有什么取暖的日子,手肿冻成了馒头包子。此时记忆起火箱烘烤的日子,才知道有火箱的日子,是多么的温馨和快乐。

时光如飞。不论城市还是乡下,已难觅火箱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现代的热水袋和电取暖器。童年时的使用过的那一只火箱,在搬家的过程中不知所踪。唯有火箱中那温暖的火光,在记忆中总是明明灭灭地不断闪烁,永远难以磨灭。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4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