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4

2014-05-09 14:34评论(0) 浏览(113)

案例4

小慧对班上的男生小超很有好感,无论上课、下课,她总不自主的观察小超,也希望小超能多注意自己,可当小超注意自己时,她又显得十分慌张羞涩。在她看来,小超是自己认识的男生中最好的,自己一定是爱上了小超,怎么办呢?她希望小超能了解自己的心思,又怕小超知道后会拒绝自己,也怕别的同学发现自己情感的秘密。这使她很困扰。

青春期懵懂的”爱情”既热烈又内敛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孩子们开始对异性产生了朦朦胧胧的好感。这种好感是十分强烈的,有的时候甚至会集中在一个异性身上,表现出”恋爱”的某些特点,如每天都希望见到他(她),有意无意地在他(他)面前表现自己等。然而同时,青春期又是一个容易闭锁的时期。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感情与别人分享,特别是不愿意与父母分享。即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异性倾慕心理,也只会以单相思的方式憋在心里。这种矛盾与冲突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

父母要改变教育方法

 现在一种错误的倾向是父母受升学压力和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对青少年男女之间正常交往过度敏感,动辄打骂训斥,千方百计地压制和遏止这种交往。殊不知在逆反心理作用下,往往适得其反。有时恰恰是这种压力把本来没有恋爱关系的少男少女给促到一起去了。正确的做法是鼓励男女青少年相互尊重,友好相处,提倡集体生活和更多的人交往,这是破除性神秘感,建立健康的性观念的基础。

若异性间互有好感,不妨引导他们进行正常的交往,鼓励男女参加社会活动,减少对异性的敏感。要因势利导,破除神秘感,让其将恋情转移到学习上,并知道早恋的祸患,如耽误学习、影响身体发育等。对于焦虑、学习困难者,让其认识到青春期每个人都会出现的,并将青春期带来的积极因素运用于学习上,而不能将消极的东西投射出来。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1、不尊重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即因被说成”谈恋爱”而赌气谈恋爱。

2、过分、过激地训斥,使孩子产生畏缩行为,会导致孩子孤僻,其正常的心理发育被压抑,直接影响人际交往,甚至生出自杀的想法(此时孩子认为谈恋爱是极肮脏的丑恶行为)。

3、也绝不可掉以轻心,放任自流,坐视不管。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