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文山中学德育校本课程

2014-06-26 11:34评论(0) 浏览(304)

《成长》德育校本课程

徐岩涛

2012年1月,学校确定把一切德育活动作为课程研发,形成独具文山特色的育人课程体系。2013年12月完成,形成《成长》文山中学德育校本课程。下面,我从为什么、怎样做、做得怎么样三个方面阐述课程的研发情况。

一、为什么要研发德育校本课程

1、课程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的产品、是育人的资源。开设多少课程,就能培养多少学生;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就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能否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是学校的特色。所有的育人资源都能转化为学校的课程,师生共同构成的积极的生活空间都是课程。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发所有的育人资源,无论是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将其转化为课程,形成文山育人课程体系。

2、在以前的教育活动中,也举行一些育人活动,但那时是只为举行活动而活动,为检查而活动,没过多的考虑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发展,育人效果不系统、不明显。疲于应付,有点累。我们想:如果把每次活动在开学时提前安排好,像语文、数学一样呈现在课程表上,大家心中有数,提前准备,不感到累;次之,如果把每次活动当作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上,我们势必会项其它学科一样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每项活动会做得更加精致。因此,将一切育人活课程化,将会更加规范、系统、长效,更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怎样研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1、实施德育主题教育月活动,形成课程开展系统化。结合每月的特点,确定了每月的德育主题,然后在这一主题下开设相关的德育课程。例如一、二月份结合春节确定为传统文化教育月,然后开展相关的国旗教育课程、班会课程、实践课程等。三月份的传统美德教育、四月份的理想信念教育、5月份的感恩教育、6月份的诚信教育、七八月份的三生教育、九月的行为养成教育、十月的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的公民素养教育和十二月的学习创新教育。

2、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新课程特点,增强育人功能。既然把活动作为了课程,那么开课就要彰显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做每项活动时,要考虑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考虑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我们的国旗教育课程,原先只是领导老师做一个国旗下讲话。现在我校的国旗教育课程由学校三个社团共同完成,有国旗班、广播社团、演讲社团。国旗班负责升旗,有正式的服装,自主学习国旗法,自己组织培训,学长培训学弟;广播社团负责音响操作;演讲社团负责各班国旗讲话的把关指导。并且每周每班轮流,自主设计。参与这一课程的学生多,充分体现了活动即教育的理念。

3、注重细节育人,挖掘一切育人资源。德育就是一种积极地生活方式,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每一环节都能成为育人资源。例如远足活动,我们举行了七届。原来只注重走,能走到目的地、能走回来就行。但作为课程开发不能这样,首先成立学生策划小组,策划方案。准备阶段,各班级准备了个性化化地太阳帽,形成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启动仪式更加细化,增加了成功大道和凯旋门这一环节,出发时让学生踏上成功大道,期盼归来时步入凯旋门,增强学生的信心、激扬学生的生命;在目的地增加集体签名和文艺演出等项目,在途中和目的地有捡拾垃圾的任务,让远足行成为文化行、环保行。好教育,拥有穿越时空、滋润人心的力量,甚至几十年后依然如此生动形象、历历在目。

七律《文山2013远足》

四月飞雪太罕见,校园银装天愈寒。

远足考察多挑战,文山学子志更坚。

晨铃乍起穿朝雾,气氛欢腾队列鲜。

誓师大会国歌奏,五星旗下誓言宣。

路途辗转多泥湾,你追我赶不等闲。

绿博园内旌旗展,才艺展示尽欢颜。

归途方知跋涉苦,互帮互助情谊添。

读书问学自觉浅,成功人生源实践。

4、注重育人环节,实现过程育人,而非结果育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培养学生还要注重育人的过程,所谓的课程不是一节课,不能一蹴而就,而要有开课的时段。例如我校学生干部竞选课程,有人说:搞什么竞选,安排一部分得力的班干部就得了,自找麻烦。我看不是,我认为,做教育的事就是自找麻烦的事,最终不在于谁担任学生干部,而重在这个过程,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准备的过程,学生享受的过程。学生会改选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1月4---11日,提交竞选纲领,旨在考察学生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思考能力,结果是没认真写的同学没有入围。第二阶段:11月12---18日,候选人公示和现场竞选阶段,向全校师生公示考察了学生的处世能力,现场竞选分演讲、才艺展示和现场答辩三个环节,分别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辨等能力。学生都要为好的表现自发的做积极的准备。第三阶段:11月19---26日,竞选出的学生会干部公示和就职演说阶段。从以上三阶段看,学生每时每刻都在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老师的任务就是不断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然后,静静地看着他们准备、看着他们成长。活动尚且如此,课堂何尝不是这样?

三、课程实施得怎么样

1、活动即教育。校园是年轻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应该是最具有人气、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课间和活动课时间,校园内应该有走动、有各种忙碌、有年轻人的热情甚至激情,正因为有了这些忙碌、热情和激情,这块土地才称之为校园。能够给学生带来忙碌、激扬生命的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活动、管理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实践活动等等,学生通过设计活动、准备活动、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得以成长,因此我们将这些活动作为了课程,将这些独具文山特色的校本课程命名为《成长》。

2、教育主要功能是发现、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关键看我们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空间,可以充斥于广厦,可以压缩于斗室。媒体的评价和学生的感悟大部分都记录在课程里面了,下面我展示几位参与课程实施青年教师的心得。侯西东老师,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会给我们一个精彩。马琳老师,我展示,我精彩!张栋老师,相信学生,支持学生,把舞台交给学生!张明祥老师,要以发现的眼光、激励的眼神看待学生,文山中学是卧虎藏龙之地!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课程体系,比如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选修课程,在自由奔跑中,积压在学生身上的文化课学习中的沉重压力,或许会随着清风、随着汗水悄然消逝;开展更加富有吸引力的心理疏导活动,如心理辅导课、个体心理咨询、心理剧等,或许能为压抑的情绪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进行更具包容性的价值教育,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成功不只是升学一种表现形式,只要拥有诚信、乐观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样可以活得有尊严……人过怎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这是谁都无法推翻的铁律。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