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妈妈给我的智慧还给她 儿女和父母争辩时,有着先天的弱势,父母一句我是为你好犹如千军万马,你纵有千般理由也瞬间土崩瓦解。 其实这句话也没错,小时候让我多吃饭少吃零食,念书后让我多看书少看电视,这些管教造就了我现在成为一个身体健康、有文化、有理想的好青年。只不过从大学离家的那一刻起,父母思维的更新速度慢慢就跟不上一个如脱缰野马放风在外的年轻人,于是,各种矛盾在酝酿中一触即发。

    2014-05-06 11:11
    0 喜欢
    评论(0) 浏览(68)
  • 【什么遮住了你的眼界,让你迷茫?】 1.读书少,书是通往智慧的直线,让你看得见自己,看得见别人,看得到未来。 2.交往少,越停留在自己的小圈里,就越孤陋寡闻,久而久之,就没有自信和优秀的人交往。 3.不旅行,读书不如旅行,走出去才知道什么伟大和渺小。 所以,要多读书,多交往,多旅行。

    2014-05-05 17:10
    0 喜欢
    评论(0) 浏览(54)
  • 【厨房里的智慧】1.锅:没有痛苦的煎熬,何来沸腾的生活。2.碗:若不首先充实自己,怎会有营养供给别人?3.擀面杖:尽管其他方面一窍不通,可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4.菜刀:最会制造分裂,却能做得两面都光亮。5.高压锅:压力,能缩短通向成功的距离。6.筷子:一生正直无私,为别人尝尽甜酸苦辣

    2014-05-05 17:09
    0 喜欢
    评论(0) 浏览(68)
  • 母亲儿子和两个苹果一位母亲问她五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那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

    2014-05-05 17:07
    0 喜欢
    评论(0) 浏览(64)
  • 如何不让孩子卷入责备风暴 今天的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前面几代家长,而且这一代家长也是最具自我批评精神的一代,我们最常听到的话是: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问题孩子的根本原因在家长 所以,当幼儿园的孩子不肯上厕所,而拉在裤子里时,老师和专家常会让家长反思在教养孩子时是否有不当的行为;当孩子上了小学解决了在裤子里大小便的问题转而欺负班里同学时,周围人就会怀疑家长是不是给了

    2014-05-05 11:26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8)
  • 教育本质是父母自我修行 孩子需要被看见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 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种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

    2014-05-05 09:33
    0 喜欢
    评论(0) 浏览(53)
  • 如何教孩子自我保护 对一个15岁学生战胜绑架的方法学分析 编者按:没有一个父母不期望孩子安全。但当今社会风险很多,有时防不胜防,父母苦于没有好的方法教育孩子自我保护,于是不许孩子春游,不许独自出门,甚至十四五岁了还要家人接送。那么,父母如何把握分寸,既让孩子平安长大,又能在他需要锻炼的时候放开手脚? 要管好事情,先管好心情 这件事发生在我儿子吴牧天15岁时。那是一个周末傍晚,他和两个同

    2014-05-05 08:16
    0 喜欢
    评论(0) 浏览(46)
  • 有用的无功用之学 时常听家长这样训斥孩子:不干正经事,做这有什么用?玩这有什么用? 那么在家长眼里,什么是正经事?什么是有用的呢?一项调查显示:有八成的家长认为:正经事就是学习,有用的当然就是和学习有关的。   新东方创始人,曾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的徐小平先生则与广大家长的观点不一致,他在《没用的东西最有价值》一文中说:其实,伟大的艺术都是在没有用的情况下诞

    2014-04-29 14:31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0)
  • 用心看完,你就成熟了 1、姥姥去世了。妈妈平静地处理完后事,晚上回来她栽倒在床上抽泣道:女儿,你知道吗,妈妈没有妈妈了我顿时心酸至极。 2、出国一年,回来时妈妈已患上老年痴呆,迷迷糊糊,不认人。我走到床边看她时,她竟忽然冲我笑了,说:你胖了。 3、今天坐火车,两个老婆婆坐在我身边,其中一个是来送另一个的,两人双手拉在一起不停念叨着。要发车了,一个老婆婆下车,回头说了句话-姐啊,今

    2014-04-29 10:25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2)
  • 爱的天空太低了就会变成鸟笼,这是龙应台所说的话,我深有体会!

    2014-04-25 16:11
    0 喜欢
    评论(0) 浏览(43)
  • 怎么样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老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但是每天早上,你会发现自己忙于叮嘱家人按时出门,和孩子争执他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总而言之,一个逐渐壮大的家庭迫使你贡献出更多的时间,你对此感到压力重重,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恰如其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运的是,萨古鲁的智慧可以帮助你解除这种压力,并避免被孩子逼得发疯。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经常听到这句口头禅,自己也一遍又一遍

    2014-04-25 11:24
    0 喜欢
    评论(0) 浏览(159)
  • 家庭催眠状态之循环作用 1.所谓的催眠状态,也可以用来看待整个家庭系统。在一个开放的家庭系统里,有良好的婚姻和健康的环境,家人可以灵活地选择,催眠状态虽存在却并不固定,而且可以时时更改。 然而在一个封闭式的家庭系统里,催眠状态变得僵化而刻板,来自不健全家庭的人通常会持续地扮演某种刻板的角色,甚至于把家庭中的不健康因子带进未来的生活里。 2.家庭中纳入了教养方式的文化,这种文化是被人创造出

    2014-04-24 11:55
    0 喜欢
    评论(0) 浏览(40)
  • 病态行为何以代代相传? 另一个了解家庭系统的方式是,想象一群同时处于恍惚、催眠状态的人。 事实上恍惚状态在生活中经常很自然地发生,许多人一天中就有数次,例如做白日梦、深深地沉入对未来的幻想,想象过去或沉醉在电视、电影及书本中。 人在恍惚当中,有更为整体性的意识专注。天真的小孩,由于对人有高度信赖感以和父母的紧密联结,因而最容易进入恍惚的催眠状态。 这种催眠的状态也在家庭里面以循环回馈的

    2014-04-24 11:55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3)
  • 满足家庭的需求 家庭跟所有的社会系统一样,有它基本的需求,家庭的需求包括:价值感、安全感、成就感、亲密感、对于挑战和刺激的需求以及精神上的寄托。 家庭需要一对彼此之间关系良好的父母,并且他们自己也要有相当的安全感,才能安心抚养孩子。 假设母亲有癔病症的倾向,整天幻想自己有病,并且长年卧病在床以逃避责任,那么由于母亲拒绝扮演她应该扮演的角色,这份婚姻在亲密关系上便会出现真空状态。 然而家

    2014-04-24 11:52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6)
  • 了解您的家庭规则 家庭系统功能出了问题,并非因为家中的成员不好,而是彼此之间信息的传达出了问题,或是他们用了不妥当的行为、不妥当的规则,出现不妥当的回馈。 我们的社会系统失败也是如此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父母和上一代的人并不是传送毒性教条的坏人,真正有害的并不是他们,而是那些毒性教条。 家庭通常要制定许多管理规则,包括经济的、家事分工的、节日庆祝方式的以及教育的、情感的、性的身体的(

    2014-04-24 11:51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9)
  • 新的信念 正向的回馈可以打破系统当中固定的现象,它持有一些新的信念,也主张一些创新的思想和行为,来打击旧有的陋规。 正向回馈向毒性教条的假设提出挑战,输入新的信念,而不再墨守成规。 改变家庭系统运作的最佳方法,并不是使某一个家人凸显出来,贴上病态的标签,而是要观察所有成员彼此之间如何给予回馈,以便了解整个系统的运作,而带来一些新的修正和改变。开放式的家庭系统会准许正向的回馈。 封闭系统

    2014-04-24 11:51
    0 喜欢
    评论(0) 浏览(58)
  • 家人关系 系统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家人关系,任何家庭系统都是由联结家人之间的关系所构成。每两个家庭成员之间都有一种关系存在,例如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 研究家庭系统时,我们必须注意各个成员之间不同的关系,以及他们互动的方式,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互动网络。 每一个人既是整体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受到整体家庭的影响,他既代表着个人,也代表着家庭整体。

    2014-04-24 11:50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9)
  • 整体性 系统理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整体性,也就是相信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这表示所有的部分机械地、简单地相加在一起,并不产生整体,因为整体的系统是来自于各个部分之间互动,如果没有互动关系,就没有所谓的系统。

    2014-04-24 11:50
    0 喜欢
    评论(0) 浏览(63)
  • 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说,它能够解释许多人类行为。 传统的心理疾病学说往往偏重于孤立地研究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现象,而家庭系统则着眼于个人与家人的互动关系,它更能揭示个人心理形成的深层原因。 家庭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为什么同一家庭中的孩子在发展上却会如此迥然不同,为什么毒性教条会一代传染一代。 其实,每个人的心理疾病永远不会是单独的、个人的现象。 家庭系统论者认为,个人的

    2014-04-24 11:49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2)
  • 生命的形成 现今的研究资料证明:6个月以后的胎儿即开始具有丰富的情绪生活。汤马士维尼博士(Thomas Verny)在所著的《胎儿的秘密生活》一书中(The Secret Life of the Unborn Child)曾做了下列有关胎儿生活的摘要: 1.胎儿可以倾听、体验、品尝,在子宫中胎儿已经开始原始的学习和感觉。 2.胎儿在子宫中以所感觉和认知到的事物逐渐形成他(或她)对自己的态

    2014-04-24 11:49
    0 喜欢
    评论(0) 浏览(59)
301-320 共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