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走动管理,突破课前准备混乱之难题

2013-10-31 10:54评论(0) 浏览(140)

 

【转载】走动管理,突破课前准备混乱之难题  

 

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当教师的都有体会,当你走近一间教室,人还未到,教室里的吵杂声传来,进入教室,眼前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走动的、哄闹的、闲聊的、扔东西的……你必须首先进行组织和镇压,才能开始上课,而上课前的大好心情已经不复存在,教学计划甚至都受到影响……

       课前准备的各种混乱,直接影响到教师上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也影响到教师对这个班级的评价,这种差评,对班主任和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打击和伤害。

       所以,我一直很强调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要真正做到位,并非易事。开学初给课代表和执勤班委开了会,布置了任务。其中,对执勤班委的要求是:每节课预备铃响后站起来执勤,提醒同学不要走动或讲话,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课代表(教学助理)的要求是:打预备铃时,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必要的话可以在黑板上写下预习内容,组织好本节课的预习工作(看书、看笔记)或者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如:背书、默写的准备,等等。

       我的想法初衷是好的,即用有意义的活动代替吼叫式的“镇压”(因为过去班干部的工作作风,要么不管,管的时候又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学生不听班干部的,班干部只能靠大喊大叫。往往一声高分贝的“不要讲话了!”响彻整间教室,能吓人一跳)。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有两个:

       第一,一些班干部不给力。再好的制度也是靠人来执行的,所以,人的能力和素质起决定性作用。职责都知道,但是,很多班委并未履行。可能是班委不适应新班的制度,以前没做过,不敢管理,不好意思管理,或者根本就忘了,等等。

       第二,部分学生的规则意识欠缺,并没有形成“打铃就是上课”的条件反射。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打铃不是信号,依然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老师进教室也不是信号,学生照样可以说话、走动甚至往教室外跑。一直要等到老师开始整顿纪律了,学生才意识到要上课了。

       两方面因素相加,导致课前准备情况并不好。如果班主任亲自抓,情况要好些。但是,不能什么事情都指望班主任啊。且不说班主任的事,顾头不顾尾,就算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讲,高中生了还不应该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吗?

       规定执行了一段时间,我也观察了一段时期,有效果,但问题也充分暴露。于是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用什么办法呢?

       首先还是教育,面对全班的教育。

       第一,强调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前准备相当于运动员比赛上场前的热身活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如何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听课效率呢?

       第二,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学生,当老师走进一个非常混乱的教室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以这样的情绪开始一节课的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学水平吗?教师教学受影响,谁损失最大?

       第三,混乱的课前准备会让我们这个班很令人厌烦,带来的是差评,别人会说我们班浮躁、班风学风不好,诸如此类。大家愿意听到人们对我们这样的评价吗?不会的。我们都有集体荣誉感,班级就像我们的家,谁希望听到别人说自己家不好呢?

       第四,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从打预备铃开始,而不是等科任教师发话才开始的。预备铃响,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自由时间了,学生不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两分钟处理与本节课无关的事务。
       软硬兼施地反复教育的同时,提出要求:

       科任教师走进课堂时,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就绪,同学们的心已经定下来,进入了这节课的学习状态,对教师的教学有所期待。这样,科任教师就可以立即开始教学活动。我们的要求是决不让科任教师来维持课前的课堂纪律。

从达成目标上讲,课前准备的要求可以简化为“一硬一软”到位。

“硬”,就是硬件上的保证:黑板必须擦干净、讲台保证清洁整齐、(根据学科要求)电脑或者投影等设备准备就绪,等等;所谓“软”,就是“软件”,特指学生的状态。

再次,指导学生怎么做。

学会如何掌握时间,个人事务一下课就处理,不要等到打铃才想起要做什么。注意力要集中,要把课前准备当做大事来对待,而不是很随意的。这件事只要思想上重视了,要求不难达到。过去做不好主要是因为没把这个当回事。

当然,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教育虽然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规则意识普遍淡漠,不辅以一定的制度,效果绝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教育虽然必不可少,但制定相关的规则更是当务之急。

根据观察和经验,最混乱的课前纪律一般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

一是学生心目中的副科,如音乐、美术,等等,因为不重视,也不是考试科目,学生自然不重视,甚至很多人都把这些课当做自习课一样,写作业、看书甚至睡觉。教师看到学生的这种状态,也多少有些泄气,自己也不重视了。

二是脾气较好、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的课堂。学生对老师的脾气摸得很透,他们总是先突破防御最薄弱的地方。

鉴于此,采取下列措施:

1、将最有力的班干部调整到所谓的“副科”担任课代表,在薄弱环节增加管理力量。

2、将“课前准备”作为一周工作重点,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为了在管理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我的习惯是每周有一个工作重点,提前告知学生和家长。在一周之内,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3、建立相应的检查督促制度。

我设计了两张表格。一张叫《课前准备班委上岗情况记录》,给班级的纪检委员,一张A4纸可以使用近一个月。如下:

 

 

日期

星期

1

2

3

4

5

6

7

8

课代表

 

 

 

 

 

 

 

 

 

 

值周班委

 

 

 

 

 

 

 

 

 

 

 

纪检委员只负责监督课代表和值周班委在打预备铃后有无上岗,其他不管。(数字为上课节次)正常上岗执勤的打个勾即可,不上岗的记下名字。要求是先提醒,提醒无效或者需要反复提醒,才做记录。尽量不记,因为记录不是目的,只是为了督促。如果督促有效,最后大家养成习惯,这项记录就可以取消了。

在重点管理周,要求纪检委员每天给我看记录,发现问题立即找责任人谈话。

第二张表格叫《课前准备情况记录表》,给值周班委记录,一天一张,一张A4纸用一个星期。如下:

 

 

科目

迟到

走动

喧哗

其他违纪

1

 

 

 

 

 

2

 

 

 

 

 

3

 

 

 

 

 

4

 

 

 

 

 

5

 

 

 

 

 

6

 

 

 

 

 

7

 

 

 

 

 

8

 

 

 

 

 

 

       数字为上课节次。把问题比较大的同学姓名记在表格相应位置里,记录原则同上,先提醒,无效再记录,尽量少记或不记,只要达到管理效果即可。重点管理周内也是每天要给我看,及时解决问题。

       发现了学生的问题,要先进行教育,不是说立即就要实施一定的处罚。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处罚学生。处罚作为一种必要的管理手段,能少用要尽量少用。

       4、班主任、值周班委、教学助理全部采用“走动管理”。

       这是所有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走动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思与瓦特门在一九八二年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班级管理中借用这个概念,意思是班主任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要经常下到班级里走动走动,观察班级和学生的情况,予以必要的指导或督促,班主任也可借此机会多了解一线的信息,现场解决一些问题。走动管理做法是针对于一些班主任除了上课、发通知的需要,平时较少下到自己班级里去的情况而提出的。事实上,班主任如果不亲临第一线,很多事情都不清楚,管理也就缺乏力度。

       对于班委工作,我发现一些班委喜欢坐在座位上“管理”,比如,发现教室里比较嘈杂,只是在座位上喊一声:“安静!不要说话了。”这样的效果是很差的。如果班委能站起来,走下去,在教室里巡视,下到具体有问题的同学旁边提醒,效果会好得多。因此我规定,打预备铃后,所有执勤人员:值周班委、教学助理(一个或两个)都必须进行走动式管理,完成此前我布置给他们的所有执勤任务,其中,值周班委要拿着上述的表格和笔去巡视,一边观察一边提醒。作为班主任,我也在自己有空的时候,多去教室走走,而不是仅仅在放学后检查班委的报表。

       班主任在办公室里坐久了,身体也疲劳,经常去自己班级里走走,既可以帮助班委做好管理,也可以了解最新情况,还可以当做锻炼身体,一举数得。

       实践结果,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特别是两张表格投入使用和走动管理的实施,打破了课前准备管理的僵局,班级管理的水平终于又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转载自老板老班《走动管理,突破课前准备混乱之难题》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