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这个时机您抓住了吗

2014-07-19 20:23评论(0) 浏览(95) 转自:韩智景
【悦读】暑假,给孩子铺上一条爱上阅读的小路 阅读,也像是理性的基本节奏,是一种理性活动的根本模式,是理性学习的原始方式。好的书真可以启发思想,改变眼光,丰富知识,但我更珍惜的是,每次进入书中,就是一趟出行,走进历史,走到地极,走进许多作者私人的生命角落。 █对一个沙漠旅人而言,当他缺水到一个地步,几乎渴死时,也许一杯水,就可以暂时救回他的性命。但是,如果他要健健康康地活着,却必须天天饮水,既要适量,又要适时。 █身体需要一些习惯的浇灌,理性也需要习惯的浇灌。对我而言,阅读就是孩子理性成长的水分,重点不在有没有喝,而在有没有固定喝,长期喝。还有,是否喝成习惯,让阅读成为理性的心跳节奏。 阅读习惯,来自父母的影响力现代家长,几乎人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我家几个爱看书的孩子,总听到有叔叔阿姨对他们说:“真乖,这么爱看书,要不要介绍几本书给我们家xx读,真希望他也像你一样!”看书的小孩比较乖?看书的小孩成绩好?看书的小孩成熟?聪明?不会变坏?也许是。有很多专家从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探讨阅读的好处,吸引着父母关注孩子的阅读能力。但这不是我要讨论的重点。就像每首歌,都有属于他的基本节奏,阅读,也像是理性的基本节奏,是一种理性活动的根本模式,是理性学习的原始方式。好的书真可以启发思想,改变眼光,丰富知识,但我更珍惜的是,每次进入书中,就是一趟出行,走进历史,走到地极,走进许多作者私人的生命角落。每趟出行,理性的肌肉就结实些,也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如今有孩子后,我最少关注的教养话题,反倒是帮助孩子阅读这一块。因为这是她自己生活的一环,像刷牙,吃饭,睡觉一样自然重复着。而孩子,跟着父母 的生活节奏,数着数着,就把妈妈的拍子数进了自己的乐章里。三个孩子都在喂母奶一年左右,窝在妈妈怀里陶醉时,偶而睁开眼,白天黑夜,常常看见的是我看书的模样。第一批玩具里就有书,第一个模仿是看书的样子,第一次认真,也是盯着书,不知是在思考,还是在想像。询问我的记忆,三个孩子的第一次独立,也是自己走入书的天地,从妈妈安排的世界里走出的那一刻。现代父母都在乎孩子理性发展,总是竖起耳,注意别人家孩子在什么年纪学什么,该做什么事。阅读,也被纳入学习课程里,被视为学业的大补丸。认真的父母,到处收集书单,孩子一放假,稍微不忙,就催着赶着拿书“补课”。好书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但是,我更希望父母们改变那种因为“这本书很好”而叫孩子看书的态度。父母要单单把阅读看为一个基础的理性习惯,透过每天的生活,重复重复再重复,让孩子习惯这种动脑筋的方式。就像拿东西会伸出手,要移动会用脚,想吃会动口,想动脑筋,想学习,会找书看。不知不觉,即使孩子欢乐读着一本故事书,也是一种理性带动情感的享受。是习惯,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调整,但不应该被取代;量不重要,存在的事实才重要。 是习惯,就不一定要先是兴趣。如同对那些不爱吃蔬菜的孩子来说,每天吃是习惯,爱不爱吃是其次,父母能做的,是让孩子习惯吃,然后,帮助他们发现比较喜欢的蔬菜种类和做法。有些父母告诉我:“你爱看书,孩子遗传,所以让他们习惯看书很容易,但……”他们吐舌,一脸作弊被抓还装可爱的模样,“我从小就不爱看书,我孩子一定是遗传我,所以没办法逼他们看书看成习惯!”奇怪的是,这些家庭,都有每天看多少电视,玩多少电子游戏的习惯。习惯养成的原则都是一样的,重复,长期性的重复,但养成什么习惯,取决于你的选择。 听书,训练孩子专注力喜欢阅读和习惯阅读,还是有点不同。我进一步了解:阅读的习惯,是自学的根基。尽管科技发达,光盘、网络都可以成为自学的途径,但阅读,仍然是一个最宽广、最不受限的自学方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除了买书、上图书馆借书、泡书店,还有一环容易被父母忽略,那就是培养孩子阅读的主动性。买了新的玩具或用品,让孩子自己读使用手册;收到信件通知,让孩子自己阅读内容;训练他们读食物包装的说明;自己看广告单比较价钱和产品种类;出门旅游看地图、旅游简介;到博物馆科学馆读每一个展示说明……这些都是阅读的脉搏,不断跳动在现实生活里。培养阅读的习惯,实在不限于坐在那里读一本书。另外,我特别鼓励父母,在孩子还小时,帮他们把用眼睛阅读和用耳朵阅读的习惯都建立起来。那就是,用眼看书,用耳听书。听书,是我的孩子们除了看书之外的最大乐趣。几个小时的车程,整理凌乱的房间,甚至跑步机上运动,全因着聆听一本精彩的书,而变得娱乐般享受。自幼听书,培养了孩子的听力,使他们在学习上,尤其课堂中,成为非常专心的学生。而聆听能力极弱的孩子,曾经在一开始的时候无法听书,我只能一点一滴,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更吸引他的故事,如此循序渐进地,恒心地浇灌在他的生活里。终于,有一天, 我发现他一个人坐在自己房间地上玩玩具,背景是一个读书的声音。我好奇地开口想问话,却被他一个手指“嘘”回来。这孩子,自从爬进听书的世界,学习的专注力也开始增强。 选书,让孩子品尝“美”的滋味当然,任何习惯,都是长期工程,起步的确很重要。选书!在孩子刚进入阅读的习惯过程中,我的确费了一番心思,帮助孩子们习惯好书的滋味。那是值得花心思培养的胃口。每个孩子会有他们偏好的书籍类型。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尽量让他们尝试不同类型的书籍,稍大后,通常会进入一段时期,固执于自己偏好的类型,排斥其他类型。这个时候,不需要因为听到许多“非读不可”的好书,就担心孩子阅读范围狭窄,甚至逼迫孩子只能读书单上面的书。其实,这段时期是阅读习惯的固定期。每种类型(即便是漫画书),都有好书可以选择,只要父母花点心思,帮助孩子撷取他们偏好类型的精华,让阅读习惯在生活中成型为愉悦的节奏,渐渐地,他们会有机会在阅读领域里再度接受被拓宽。我家老二曾经走过这段路。相当长一段时间,她只读动物小说,其他类型的书,无论老大怎样鼓吹,她都不肯尝试。如此,她把图书馆里借得到的此类小说都读了,仍然坚持,不肯接受姐姐和我的建议,跨越到其他类型的范畴里。很快,她开始重复读那些动物小说,一遍,两遍,三遍……因为习惯,这种自我的局限终于让她渐感不饱,因为习惯,当她终于尝试跨进别种类型的书籍时,很快就能够享受其中的美好。因为习惯,把欣赏好作品的能力潜移默化在她里面,早等着爆发的那一天,星光灿烂。“这书好精彩呀!”老二兴奋地说。“早就叫你读了,固执!”老大摇头,一副不听老人言的感慨。阅读的习惯,在三个子女生活中织成一张大网,连结了他们思考、学习、情感、娱乐的各个触点。我喜欢在茶余饭后,听孩子们讨论某本书的情节,评论某个作者的手法老套或者创新,分享自己跟着书起伏的情绪,期待他们喜爱的作家写出下一个作品。我也惊讶地看到孩子们会用书里的人物为例,劝戒彼此如何在现实的挫折中,找到应对,超越的模式。而最让我惊叹的,就是小儿子。曾经,他天天带书出门,回来时,问他读了什么,他经常说不出个所以然。为此,我还自问:这小小人究竟是望着书本发愣,还是真被带出游了?但那些问题不揪我的心!看着他渐渐习惯出门带本书,看着他听到要去图书馆或书店像姐姐一样欢呼,看着每晚家人安静下来,各自随着书本,进入自己的秘密花园时,他也有属于自己的“神秘角落”可以安歇。我非常欢喜。然后,在没有期待的某个时候,一些自己以为“深奥”的知识或讯息,突然像春芽,从小儿子看似空旷的思想平原里冒出来,探头,眨眼。蓦然回首,她才看清楚孩子一路习惯铺成的阅读小径,发现,原来每趟来回,一路掉在孩子身上的,都是种子。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