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氏始祖陈卜, 原籍山西泽州郡 (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明洪武7年 (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 (今沁阳)。因始祖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为近邻乡民所敬重。故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 (解放后,陈卜庄并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先祖后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又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杨村易名陈家沟。  始祖陈卜居

    2015-11-08 19:26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4)
  • 三、太极拳的衍续与发展 陈王庭,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文武兼优,深聆黄老之学。他根据我国古典唯物哲学《易经》的阴阳对待学说,并参照中医''经络''学说的原理,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采择汉代诸家优秀拳路的特长,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捶、十三势、炮捶、108势太极长拳;器械有:枪、刀、剑、棍、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发前人所未发,为我们后来的人创造了宝贵的财富,这也是中

    2015-11-08 19:15
    0 喜欢
    评论(0) 浏览(50)
  • 二、陈家沟和太极拳 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位于县城以东十华里,骑居清风岭上,六百年前叫做常阳村。 明皇朝定鼎(1368年)之后,尝三洗怀庆,人烟几绝,继又强迁山西之民填补。洪武五年,(1372年)陈家沟陈氏的始祖陈卜,由山西泽洲(晋城)原都郡,率领全家逃奔洪洞,复又被迫迁到河南省怀庆府河内(沁阳)县,就在该县东南三十多华里的地方结草为舍,定居下来。由于他为人忠厚和善,又精通拳械,邻近的

    2015-11-08 19:12
    1 喜欢
    评论(0) 浏览(70)
  • 几百年来,太极拳在健身、技击方面的功效,已经早被人们公认。太极拳淬广泛,风及中外。 一、太极拳的由来 究竟是何时何地何人创造了太极拳,早段时间曾引起很多人的质疑。有的说是宋朝的张三丰,或者说是唐朝的李道子,许宣平更有甚者,竟还有人说清朝乾隆年间山西的王宗岳,传授了明末清初的蒋发,真是众说纷纭,不一而是。前者近于渺茫无绪,师崇道士神仙,一片神话故事;后者涉于玩弄虚玄,有意壮大门户,终归难圆其说。结果

    2015-11-08 19:11
    1 喜欢
    评论(0) 浏览(65)
  • 战果统计 115师缴获的部分军需物资平型关战斗中115师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计有:第六兵站汽车队300余人,步兵第21联队的大行李等共计300余人,腰站、东泡池击毙日军300余人,其他外围战斗击毙敌人未计算。击毙日军中佐二人。 缴获了日军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全部烧毁),九二步兵炮一门(无炮弹)、七三、七五山炮弹2000余发、步枪3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大衣数千件,此外

    2015-09-03 15:23
    0 喜欢
    评论(0) 浏览(59)
  • 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

    2015-07-03 15:20
    2 喜欢
    评论(0) 浏览(67)
  • 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

    2015-07-03 15:16
    2 喜欢
    评论(0) 浏览(61)
  • 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收录三则鲤鱼自动破冰弹跳的故事,主角有王祥、王延、楚僚等三人。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南宋时期的画家赵子固有二十四孝书画合璧一图。元代学者谢应芳在《龟巢集二十四孝赞》序中说的:常州王达善所赞《二十四孝》,以《孝经》一章冠于编首。

    2015-07-03 15:14
    2 喜欢
    评论(0) 浏览(67)
  • 由此可见清初的龙潭寺已是残垣断壁,野兽出没,荒废不堪,一片凄凉的景象。所以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了日寇监禁民夫的集中营。现唯存一龙潭池,60年代池中又惊奇的生出妩媚多姿的五色金鱼,不幸有人竟用炸药捕鱼,致使金鱼绝种。 龙池泉水终年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的恒温,又加之池中生长着特殊水草,很适宜金鱼的生活。倘若如今加以利用,放入鱼苗,岂不美哉!

    2015-06-04 15:02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2)
  • 龙池金鱼的胜景,在龙池沟村以北的山坡上,村边有一股潺潺泉水,顺泉水上溯即可发现一池清幽的源泉,池周生长着油嫩的水草,或象水浮莲,或象水仙花。询问乡民,谓此为''九龙圣母庙'',庙内原有三层大殿,殿内木柱上雕饰着滚龙,主神为''九龙圣母'',其实是南海观音只类的佛像。殿前阶下有龙潭,围砌青石,树以雕花石栏。潭中游戏着五色金鱼,为天然所生,无需人工饲养。但是,龙潭寺至明代遭到了破坏,大书法家王铎的《龙

    2015-06-04 15:00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2)
  • 。这里南临延秋,北接龙潭寺遗址。据传唐武则天曾在此修筑避暑宫,因这里气候凉爽,武则天缱卷迟迟不愿离去,希望延长秋天季节,于是便取宫名延秋,延秋村也由此而来。这一传说古籍中未见记载,而有记载的是此间属隋唐西苑西墙最南一门名叫''迎秋门''。大概后来因''迎'',''延''二字形体相近,误将''迎''写作''延'',遂得名''延秋''而已。那么龙潭寺和''龙池金鱼''则是后世所建,与延秋宫并不相干。.

    2015-06-04 14:58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5)
  • 龙池金鱼 ''郭外探芳径,悬挂万树清。台高风气肃,龙卧水华磬。翠阁凌霄汉,雪山列障屏。倚栏频送月,瑶草媚沙汀。''这是明代张美写的《九龙含翠》诗。诗中描写了洛阳龙潭寺和龙池沟高台翠阁,池清花磬,葱树高悬,雪山列屏,且有幽曲芳径相通的宜人佳景。此间便是龙池金鱼一景的所在,具体位置在今洛阳西郊30里的辛店乡龙池沟村。

    2015-06-04 14:54
    0 喜欢
    评论(0) 浏览(69)
  • 可能就是西苑池塘的所在。隋炀帝常在月夜中带领宫女数十人,骑马奏着《隋夜游曲》,到这里取乐,并常同嫔妃,宠臣以及僧,尼,道士,女官在苑中林亭间,盛陈酒馔。贡院606年,突厥酋长染干来东都朝贺,隋炀帝总集四方散乐百戏在苑内池侧隆重表演,节目奇妙精彩,染干看了惊奇不已。 到唐代,西苑曾改名会通苑,芳华苑,神都苑,其中的人工海也改称为积翠池,凝碧池,但到安时之乱时,这里遭到了严重破坏。西苑的胜景已无迹可寻

    2015-05-10 13:53
    1 喜欢
    评论(0) 浏览(84)
  • 瀍壑朱樱 瀍河是一条由北向南流的季节河,它从孟津入洛阳城,至老城东汇入洛河。当它穿过邙山时,两岸峭壁耸立,沟壑深邃,民间便在沟底沟坡密植樱桃,每至春天樱桃熟时,满沟满壑,一望数里,千红万绿,煞是喜人。然而如今却不见此景,到是在洛阳西北十余里的王村沟,樱桃沟繁衍发展起来。

    2015-04-05 11:35
    0 喜欢
    评论(0) 浏览(61)
  •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柳无限时。更有意境的是唐代刘希夷的《白头篇》: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谢白头翁。据说《红楼梦》中的《葬花词》就是这首诗的摹拟。这首诗尚有一桩疑案,据《唐语林》载:诗原作为刘希夷,而其舅宋之问为得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竟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所以《唐诗季事》说:刘

    2015-04-05 11:34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4)
  • 金代的中京金昌府也在这里。这座城东接缠水,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仅一里。故而可知今洛阳老城既是金中京城,其西半部当为隋唐东城的旧址,经勘测证明,今老城西墙和北墙西段90米,就是利用隋唐东城西北两墙旧基修筑起来的。东城东墙全部压在现代建筑之下,实测长1270米,横穿老城中的高明街,同化街,吴家街,亨通街,向南一直与老城南墙相接。但是东城桃李的美景却不在这座森严壁垒的东城之内,而是

    2015-04-05 11:33
    0 喜欢
    评论(0) 浏览(67)
  • 东城桃李 唐宋时代,洛阳被誉为花城,这不仅因为洛阳牡丹甲天下,也因为东城街市罗植桃李,别富韵致,为许多诗人文士所歌咏而久负盛名。 东城是隋唐宫城,皇城以东的所谓夹城,位于太子居住的东宫以东和含嘉仓以南。按《元河南志》记载:此城南北场里197步,东西宽离30步,城南有承福门,东有宣仁门,北有府监,军器监等官府衙署,北为黎民聚居之地。

    2015-04-05 11:31
    0 喜欢
    评论(0) 浏览(69)
  • 伊沼荷香 伊河,是洛阳境内的第三条大河,它从龙门入口,向东北蜿蜒曲回,经偃师县境内汇入洛水。其沿岸沟渠纵横,土地肥美,唐宋名人如李德裕,裴度,白居易,富弼,司马光等的别墅都建在这一带,其池沼花木之盛,屡见于诗人的歌咏,尤以荷花遐迩闻名。由于灌溉便利,至今伊河两岸的村庄还是产藕的地方。每至夏季,村边护寨河里荷花盛开,微风吹来,清香四溢,沁人肺腑,使人会感到暑意顿消。

    2015-03-09 11:51
    0 喜欢
    评论(0) 浏览(68)
  • 石林雪霁 是一个嶙峋耸立,冰雪覆盖,风霜酷寒,别有天地的景致。其位于洛阳东南约30公里偃师水泉石窟以西的万安山上,这里海拔937.3米,是洛阳附近较高的山峰,为古都之南的天然屏障。这座山巍峨入云,林木葱茏,所谓皇宫对嵩顶,云收中岳近的诗句,便是指洛阳皇宫遥遥与万安山相对的形势。万安山又称玉泉山,《名胜志》说:玉泉山在洛阳东南三十里,上有泉,水如碧玉色。泉上有白龙祠,祈祷甚应。今山腰间不仅白龙祠依

    2015-03-09 11:49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1)
  • 石林雪霁 洛阳偃师李村镇境内有万安山,又名石林山,居伊阙之东,紧连嵩岳,为古代洛阳的东南门户。因为是洛阳周边最高的山,每至冬季,雪后转晴,其他山上的雪都已化去,只有此山仍是白雪皑皑,尤为壮观。今山上有师祖庙、玉泉寺、白龙祠等景观。

    2015-03-09 11:47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1-20 共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