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工作浅谈

2013-10-18 13:29评论(0) 浏览(101)

                                                                       “学困生”转化工作浅谈

                                                                            冷江七中  刘斌峰

“学困生”即后进生,是班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通常表现为不守纪律,对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差等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国教育原则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深入探讨的课题,现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后进生研究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粗浅见解和具体做法。

一、学困生的成因与表现

1、成因

学生原因:学生自身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商偏低,无法接受所学知识,或无法适应各科学习的要求,这一类学困生的彻底转化是很难的;另一类是非智力因素,但他们无心学,学习方法不对,习惯不良等等。这一类学生,若引导得法,转化的希望是很大的。教师原因:教师教学语法枯燥,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责任心,使命感。就更容易增大差生面。

2、表现

行为表现:知识缺漏,学习懒散,作业马虎,抄袭,交愿了事。

心理表现:或自卑,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老师很冷漠;或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或想学好,但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学好等等。

二、要转化后进生,教师先得修炼自我

1、思想修养。“人民教师”前冠以“人民”,即你干“教师”职业是“人民”的重托。你肩负的是人民的希望。试想,一个成天只盯着自己的腰包鼓起来没有的教师,毫无奉献和牺牲精神,哪还有什么责任感和使命感?又怎么会去管后进生是否能转化呢?

2、知识修养: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也需要拓广知识面,用最新信息来创设情境,更能激发兴趣。

3、人格修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良乃为师之本”教师不能包容差生,讽刺,挖苦差生,能将其转化是不可思议的。“动人心魄者,莫先乎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主动与学困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其感觉老师的关爱,才能改变他们对老师的畏惧、冷漠。情感的桥梁搭起来了,转化的路才可能走好。

为师者,通过自我修炼,树立个人魅力,是转化学困生的“导火索”,学困生的潜能就无法释放。

三、转化学困生要牢记“三字经”

1、“早”

早发现,早转化。如发现太迟,前面的知识遗漏太多,后面新知识的压力更大,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要在第一学期的作业批改,单元小考中发现差生,并立即着手转化工作。

2、“立”

帮助树立信心。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切记用空洞的政治道理与学生交谈而应根据学生家庭状况,社会状况,做一此现实分析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激发其勇于拼搏的精神,矫正其厌学心理,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抚平心理鸿沟。这样,才能让他们树立起学好的信心。

3“多”

对学困生要多鼓励,多提问,多板书,多检查,多辅导,多作业面批。在这“多”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感觉到不用功恐怕是不行了,不努力就愧对老师了。尤其应该多辅导,多面批作业。由于学困生的基础、智力、学习方法习惯等存在差异,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可能一样,必然有学生难点,没突破,重点没有抓住,这就需要通过及时的课后辅导或作业面批来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知识链不中断,有效防止学困生的产生或差距拉大。

四、转化学困生,要因材施“转”

1、对智商低下型学困生的要求,要有一把“橡皮尺”。

通过研究学困生发现,真正的智商低下型学困生的比例不超过整个学困生的20%,而他们又极难彻底转化。教师对这类学生切不可抱放弃态度。放弃一个,便会感染一批非智商因素的学困生。正确做法是:

(1)在情感上,要与优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不讽刺,更不可辱骂。要让其感觉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他才能愉快地接受老师指导。

(2)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习题的布置,难度要降低要求,但要诱导其独立完成。视转化情况,逐步适当提高作业难度。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都可降低要求,同样要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4)要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也许特长能帮助开发智力。少年爱因期坦,显得木讷,反应迟钝,但对音乐特别敏感,由于他聪慧的母亲诱导有方,而成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

2、对非智商因素的差生要“对症下药”。

非智商因素的差生,归结起来,大致有三大类型:控制能力薄弱型、易受环境影响型、学习方法习惯不良型。对他们的转化可采用如下方法:

(1)培养自制能力

因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而成为差生的比例是较大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还是很强的。比如,在他们心目中,学得好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优秀,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都是很强的学生,当我问他们想不想向他们靠拢,他们几乎都说,心里想,但做起来难。他们之所以想而又做不到,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控制不住外界的干扰与诱惑。做进一步了解,这类学生往往同兴趣、情感、意志等有关,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做以下工作:

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兴趣。首先,引导差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和社会意义,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兴趣,从而强化内驱力,增强自制力;其次,在教学中把好教材难度关,注意突破难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他们乐于学习。

磨练差生意志,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差生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和挫折,这无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因此要注意引导他们把战胜困难,攻克难题当作一大乐事,让他们不断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学习上循序渐进,不断攀升,产生向上攀登的情感。通过磨练,战胜困难,他们学习信心也会提高。

教会听课,培养注意品格。差生的另一特点是注意不稳定,常被某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干扰。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他们勤做笔记来集中注意力。

(2)重视改善环境。

做好环境影响型差生的转化工作,要着重改善其学习环境、加强诱导。

①班集体环境。

班集体对差生影响很大。其中差生的个体参照者、差生的交往小圈子、班级的整体学风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很大,对此,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转化工作。

一些差生,往往选成绩比自己还差的群体来做参照者,以求心理平衡。为了做好转化工作,一方面,请曾经是差生,转化成了优生的已毕业学生给他们谈体会,谈认识;另一方面,给他们各自定个追赶目标。

一些差生,形成“情趣相投”的小圈子,这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小圈尚未完全形成之前,进行转化工作,因为小圈子一旦形成,工作就难做了。一方面,做一些优生的工作,让他们加入其中;另一方面,做圈子内有影响力的差生的工作,让他领着其他差生转化。

一个团结、上进、有良好学风的班级,能有效约束差生的行为。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能收到奇迹般的效果。为此,组织全班开展分组学习竞赛活动,优劣搭配,比哪组进步快。经验证明,收效显著。

②家庭与社会环境。

家庭影响而形成差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家庭经济宽裕,政治地位高,而缺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另一类是由于家长是个体户,需要帮手,因此常缺课,课外也没有学习时间。对这两类差生我们要与家长多联系,以提高他们对教育子女义务的认识,同时,也要对差生进行诱导。

当前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缺失学习目标。对这类差生,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引导:一是让他们明白,现在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阶段,将来会终生受益。知识掌握的多与少,对今后处理问题有影响,知识丰富的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比知识贫乏者好得多。

3)加强学法指导。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差生智力的不足,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改善差生的心理品质。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对初中生学习的方法作共性指导,使差生尽快地纠正盲目的学习状态和不良的学习方法,其次,教会他们认真阅读教科书,要求他们课前预习,在认为重要的地方划线,难懂地方留下问号,看一遍还没有印象的,要多看几遍,要求他们结合课堂笔记研读重点、难点。第三,要求差生学会听课,勤记笔记,听课时既要听那些简单的自己能基本弄懂的内容,专心听那些自己觉得难的地方,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第四,引导差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第五,让学生做单元小结。每单元学完后,要求差生系统整理学过的知识,使之纲目清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第六,用多种形式帮助差生进行学习方法总结与交流。如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听课笔记展,单元小结比赛。

教育教学原本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转化差生是其中更繁杂的事情。我们教师对差生要多研究分析,要在研究分析中,找到转化差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转化的成果就会丧失。只要全心投入差生转化工作,大大提高初中后进生转化率是很有希望的。这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所做的一项极为有意义的工作。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