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生活化、常识化”作文: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

2014-12-17 17:43评论(0) 浏览(63) 转自:朱柱石

“生活化、常识化”作文: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
 
2009年,高考作文的核心命题开始倾向于有关生活化、常识化的内容,比如全国卷Ⅱ的“关于‘发现’的三个小故事”、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天津卷的“我说90后”、湖南卷的“踮起脚尖”、四川卷的“熟悉”、广东卷的“常识”、宁夏海南卷的“关于‘诚信’和‘善良’的对话”、重庆卷的“我与故事”、湖北卷的“站在 的门口”、江苏卷的“品味时尚”等等。其中,不少试题将“我”摆在特别特殊的位置。这些变化,当引起2010届考生的充分重视。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铺开,新课标作文写作的基本理念也得到了大力的贯彻,鼓励学生写真话、说实话,写出个性、写出自我,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这也是对当前高考作文普遍存在的套作、抄袭、仿作的有力矫正。认真盘点2009年高考作文“生活化、常识化”的命题取向,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命题者认为。作文就是要从社会生活中、从生活实践中去积累、去关注,从而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活水。而社会生活、社会常识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最本源的依托,可以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帮助学生生成新的成长信息。所以,本着让时代脉搏与学生心灵共振的姿态,这种命题形式得到迅速的认可。
二是引领考生品味生活。命题者认为,社会生活、人生常识中蕴涵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而生动的社会生活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冷与热、好与坏、多与少等等相反相成、相近相成的艺术辩证法则。2009年许多高考作文佳作,体现出考生热爱生活、向生活学习、品味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特点。
 
三是引领考生感悟生活。命题者认为,透过生活的外衣、常识的约束,从而深入现象本质,去感悟生活带给自身的人生滋养、生命体验、群体体验和社会体验,由这些体验深入思考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显得更加本真,高考的考查也变得富有选拔意义。本着这些思考,我们认为,“生活化、常识化”作文在今后的高考中依然会成为主流。
 
二、如何写好“生活化、常识化”作文
 
写好“生活化、常识化”作文,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去积极备考:
 
一是提升对区域生活、区域常识的敏感意识。这里所说的区域,是指考生所在的省市区的“区域生活”和“区域常识”。自从2004年分省命题以来,高考作文试题正不断向本地域的文化、生活靠近。因为高考作文的区域化,本地区的考生如果结合本区域的生活实际,那么也会写出能够体现本区域特色的作文来。所以考生应该多读多看多积累本区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常识。例如2009年高考重庆卷的一篇满分作文:
 
我与故事
重庆一考生
 
和所有的三峡人一样,我的故事扎根于那山清水秀的天上人间,扎根于那清冽的三峡水,扎根于祖祖辈辈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深情。
 
门前叮咚流淌的小溪是三峡水的分支,儿时的小脚丫曾经在这里踏起朵朵水花,溅起的水珠滴滴有我的故事,有灿烂的微笑与美好的回忆。
 
屋顶的炊烟弥漫在小小的村落,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饭菜的香味。玩耍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起身,擦擦满手的三峡土,向家的方向奔跑。
 
而今的我,却随着滚滚的人流,一步步不情愿地离开这里,离开这生我养我的三峡。
 
依旧是叮当作响的小溪,你是否在与我告别?我丢下水珠里的欢笑,却不得不在与你的故事后画上句号。
 
依旧是土房瓦顶的房屋,却再也看不到熟悉的炊烟。灶膛里火早已经熄灭,在没有炊烟的空气中,我闻到泪水咸咸的味道,家乡与我的故事就这样完结。
 
同千千万万的三峡人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我走在背井离乡的道路上,用不舍的泪水写下千千万万移民的故事。
 
你可曾看见白发苍苍的老者,抚着同样沧桑的老树,哭泣跪拜不能起身;你可曾看见顶天立地的三峡汉子,如孩子般眷恋地吻着厚实的黄土;你可曾看见刚直爽快的三峡妹子,一步三回头的留恋与不舍?移民的故事是一个让经历者和旁观者都泪如雨下的告别。
 
这告别中的我,还是千千万万主人公中的一个,平凡而渺小得如同他们一样。我留恋峰峦间的宁静和谐,月影衔山的凄清哀怨,落泪于两岸猿声的孤独悲切。不舍三峡生生世世相依相伴的山山水水。
 
别了,我的三峡。这告别的故事,总得有人为它画上句号。我害怕他们太用力了,用笔尖深深刺透我们相连的血脉,这一笔请让我来画下,我会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生怕弄疼我们的离疡。
 
太多的不舍与哀愁,请你们不要再送,停步吧,接下来的路,我得自己走。
 
新的城市、新的土地,我会在那里扎根、生活。千千万万的移民会擦去睫毛上的三峡雾晶,微笑地合上告别三峡的故事,翻开历史新的篇章。
 
三峡,我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吗?
 
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三峡的水在我的血脉中奔腾汹涌,三峡的山在我骨骼中伸展挺立。
 
新的故事,仍是三峡人的故事,那碧水青山,仍是扎根于那割不断的血脉,仍是扎根于祖祖辈辈的眷念与深情。我的故事,同千千万万的三峡人一样,永远弥漫着浓浓的三峡味道,铺天盖地挥之不去。
 
三峡移民,本就是一个伟大的壮举,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记录,值得歌颂。作者立足本地,选取离开三峡这一经历,用平实但颇具感染力的笔触将这段故事描绘出来,不仅充满现实感,而且紧紧扣住了“我与故事”这一主题,使得全文感情充沛,读来令人动容。

二是提升对自身生活、身边常识的敏感意识。要善于去观察、去发现自身的生活周遭现象,去积累、去思考、去沉淀、去生发对生活事件、生活常识的习得,并将这些习得形成自己的文字,形成写周记的好习惯。重视对自身体验、自身感悟的矫正与分析,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部分不再举例子,更多例文请参阅《2009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一书,下同)
三是提升对社会生活、杜会常识的敏感意识。一方面可以扩大自身的写作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入思考社会内因和民族价值取向,可以更深刻地将高考作文升华等。所以,对于生活的时代脉搏,对于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对于近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值得关注的事件、现象、论争、话题、街谈巷议、民生里短等等,都要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全新高考作文备考的“资料库”。
 
四是形成自身的特色。“生活化、常识化”作文是将“我”放在首位的,所以考生在平时备考过程中就要更多地尊重自身的内心感受,尽量不要受一些所谓的“模板化”作文的影响,尽量不要仿、套、抄,多写一些内心真实的声音,让词语在心灵深处蓬勃生长,从而去探寻写作的真正本源。
 
五是多进行思维训练,特别重视辩证思维、全面思维、主流思维、发散思维、内聚思维等训练。“生活是一张网”,是错综复杂的,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交错的,没有一双慧眼,没有一个会思维的头脑,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成为井底之蛙,在表达生活或思考生活时,常常流于表面或片面,考场作文还是不能够成功。
 
三、“生活化、常识化”作文写作示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现代人忙于眼前杂乱的事务,或者久居城市,始终在繁忙与喧嚣中穿梭。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内心世界却十分荒凉。人们彼此之间显得冷漠、相互设防、互不信任、心灵逐渐沉睡,人际关系也逐渐疏远。面对这纷繁的生活,我们多希望将我们那颗沉睡的心唤醒,去迎接真正的笑脸和感动啊!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什么体验、感受,或者想法呢?请以“把心唤醒”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
 
【提示】这是一则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文题。题目是“把心唤醒”,根据原材料,现实的指向性是非常强的,主要针对的是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代人,当然也包括考生自己,可以写“体验、感受”,也可以谈“看法、思考”等等,所以本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要写好本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准确理解题意。“把心唤醒”的前提应该是心灵的麻木、冷漠或者说是“沉睡”,“唤醒”的过程应该是对心的一种“浸染、熏陶、感染、内化”,而“唤醒”的结果应该是“热爱生活、亲近美好、走向积极人生”,这些,在写作之前应该考虑到。二是要立足于生活实际选材,体现本题的现实针对性,最好将自身的写作视角投向现实,从现实的源头活水去激发写作的动机,将现实中那些“心灵沉睡”的现象或者“心灵能够唤醒他人的现象”加以整合,从而有效地充实文章的内容。三是要辩证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事件、问题、矛盾,特别是“心灵沉睡”引发的批判性的思考,更要注意辩证分析,科学准确地加以评判,不可一棒子打死,用词绝对武断。

 

把心唤醒
张斯柯
当树枝上的第一片枯叶飘落时,把心唤醒感受一叶落而知秋的韵味;当潺潺流动的溪水从指缝里流过时,把心唤醒,感受百川东到海的坚韧。生活就像一本绚丽的画册,需要我们把心唤醒才能领悟到它的多姿多彩。
 
当冰凉的清水被稚嫩的小手捧起时,海伦把心唤醒。海伦的出生,似乎是个悲剧,没有听觉、没有视觉的她,在世俗的眼光中就只能生活在孤独的黑暗中了。然而,命运的车轮碾到这里突然拐了个弯。当年轻的沙利文老师让海伦触碰了泉水,在她的手掌心写下了“水”字后,海伦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与美好。她把心唤醒用心去融入生活,最终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伟大篇章,成为了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
 
当轻妙的音乐如月光般流泻时,盲女把心唤醒。执著于音乐的盲女一次次摸索着手下的琴键,却弹奏不出心中的音乐,一次次地失望。这时,贝多芬轻轻坐在了盲女的铜琴前,随着他的完美演奏,一首温暖明净的《月光曲》流泻于空气的每一个分子中。皎洁的月光铺满了盲女期待的脸,优美的旋律中,她的心在颤动。她看到了贝多芬闪耀的灵魂。那一刻,她把心唤醒,因为她不仅领悟到了音乐的真谛,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
 
当手中的指挥棒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舟舟把心唤醒。一个智障儿童,谁能指望他能有多大出息呢?可是,舟舟做到了。也许一辈子都只有六岁儿童智力的舟舟,在他父亲所在的乐团的一次排演时,他不经意拿起了一根指挥棒。过去连话也说不清楚的他,成功地指挥整个乐团演奏了《卡门》。从此,舟舟把心唤醒,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在音乐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了中国残疾人乐团的指挥。
 
生活是美好的,同时也不是都尽如人意的。在前进的路上,也许我们会因为挫折而徘徊不前,也许我们会因为迷惘而不知所措,从而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有人说过,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可是如果我们封闭了自己,让自己的心沉睡,还能感受到晨曦的温暖,还能站在自已的舞台上吗?所以,这时需要我们把心唤醒,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无限精彩,去创造出自己人生的辉煌。
 
把心唤醒,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分析】本文是一篇高分作文。文章语言流畅,结构严谨,三个分论点富有文采,相互对应,既很好地突出了把心唤醒的总论点,又为文章添色不少。所采用的事例有共通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事例材料紧贴现实,且都富有建设性的意义。

2. “雾里看花”是一句经常挂在我们嘴边的常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以“雾里看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目定,角度自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提示:这是一个富含喻意的文题。和“水中望月”一样,“雾里看花”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熟语,也是一个常识。要写好这篇命题作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理解“雾里看花”的含义。“雾里看花”出自于唐朝诗人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原用来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多用于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二)要把握题目的比喻义或引申义。“雾里看花”中的“花”和“雾”不仅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事物,更多的是指它们所蕴涵的象征义。“花”指代一些美好的事物,如精神之花、幸福之花、艺术之花等;“雾”则指的是人生道路上那些遮蔽我们眼睛、模糊我们视线的障碍物,如生活的挫折、不良的情绪、看待问题的方法等。
 
(三)选择好立意的角度。既可正向立意,不能“雾里看花”,要拨开“雾”来欣赏“花”,如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学习、科研上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有钻研精神等。也可逆向思维,要“雾里看花”。如,在为人处世上,不能用显微镜或放大镜看他人,要留一道缝隙,留一些距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在美学(审美)上,因距离而产生“朦胧美”,“花”因为“雾”的存在给人留下退想的空间而显得更加美丽等。还可多角度思维,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看待和分析“雾里看花”。
 
特别要注意的是,写作此文,一定不能只写自然界的“雾”和“花”,而要在文章中体现出它们的寓意,否则,文章容易流于低幼化。
 
雾里看花
赖涛
 
没有见过大海,就无法体会它的广阔;没有到过沙漠,就不能感受它的无边;没有登过高山,就难于领略它的险峻……
因为,没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就不太真切,就像——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似乎有些贬义,可我偏偏想褒奖它。雾里看花,难道就一定不好吗?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雾里看花叉何尝不是这样呢?
 
对于某些事物,我们虽然感受不真切,但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体会它的滋味。往往,就是因为没有亲眼见过大海,大海在我们心中辽阔、蔚蓝的完美形象才没有被破坏;往往,就是因为没有亲身踏入沙漠,才无须忍受黄沙入口的痛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在我们心中才不会被损毁;往往,就是因为没有亲自登过险峻的高山,才没有命丧黄泉的危险……
 
雾里看花,让我们美好的梦不被打碎。或许,当你走近那朵娇艳的玫瑰花,俯身细察时,发现花下有很多的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想方设法看清它的真面目呢?保留心中那无瑕的美,或许不是件坏事。
 
我们不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吗?家庭要和谐,单位要和谐,社会要和谐,归根到底是人的和谐。但人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某些时候,我们不妨用“雾里看花”的态度与他人相处,也就是关注他的优点,模糊他的缺点。这样,你就会觉得这世间是美好的,活在这世上是一种至上的享受。同时你将更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更愿意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为什么有的朋友会分道扬镇?为什么有的父子会断绝关系?为什么有的夫妻会反目成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拿放大镜去看对方的缺点。先前的花成了如今的刺,岂不悲哉?
 
由此看来,对某些事情,对某些人,我们确实需要用“模而不糊”的眼光去看,换句话说,看主流,看大的方向,而不拘泥于某些细小的、次要的或非本质的东西。
 
在众人眼里,贾宝玉“似傻如狂”“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是“孽根祸胎”,是“混世魔王”。可在林黛玉眼里,他眉清目秀,英俊多情,尤其是他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更深深地引起了她的共鸣。他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他鄙视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忿,他不屑于世俗的功名富贵,对为官经商,他更是深恶痛绝!于是,同样有着一颗桀骜之心却寄身于尔虞我诈的荣国府的林黛玉,与他深相契合。云雾终究没有迷惑林的双眼,于是有了让亿万人动容的千古绝唱!
我不禁扪心自问:雾里看花,我有这本事吗?
 
【分析】本文的构思有新意,先从正面论述,雾里看花”,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有些事情我们不一定要想方设法弄清它的真面目,保留心中那无瑕的美,或许不是件坏事。接着联系现实展开论述,思维严密。同时,以典型事例(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加以佐证,使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四、“生活化、常识化”作文模拟演练
 
文题设计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又有多少个“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独自回家,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登台讲话,第一次交朋友,第一次发表作品,第一次当主持人,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打工,第一次出远门……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次”会给一个人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能引发我们多么广泛的思考!
 
请以“第一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构思提示:这个话题比较直白易懂,从体裁讲,相对容易写记叙文或者散文,但并不排除写议论文。要写好这个话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从立意角度看,宜以小见大,选材要新,要有深度,应避开学生腔调,如“我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饭”等。可选取某个生活方面的经历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凡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的经历最值得回味、纪念。第一次,意味着下断探索,意味着迎接挑战,意味着不断成熟,意味着人生意义的升华。可以说,第一次越多,人生也就越多姿多彩。
 
从选材范围讲,可选家庭中的某一次尝试,学校生活中第一次做某事,如第一次演讲,第一次打工等;也可从社会生活中选材,可选“第一次做某件事”或“第一次的某种经历”等,要分析所写事件的意义与价值,提炼出鲜明而深刻的主题。也可抒发对自己人生中或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的感受。如果想议论,可以将“第一次”理解为“首创”“创新”“突破”等等,也可切中话题。
 
文题设计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那人踌躇着说:“不,刚好相反——”
 
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
 
 
“并不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就不会困扰你我了。”
 
其实,平常我们说话是这样,思考问题乃至做任何事都应当如此。请以“消息与‘筛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构思提示:话题材料的意义在于:喜欢传播小道消息,喜欢散布流言飞语,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劣根性之一。而且普通人习以为常,别有用心的人用它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可怕的是,大家深受其害,却意识不到阻止谎言传播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本题立意参考:“真实”“善意”“重要”是我们思考、说话和做事的准则,尤其是身处纷繁芜杂、人心难测的当代社会,更需要我们认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推波助澜。“谣言止于智者”,我们有责任成为这样的智者,净化社会风气,人人有责。当然,三个“筛子”各有其侧重点,不可一概而论。写作时切入点要小,并要注意辩证分析。
 
文题设计3
请以“广告对生活的影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构思提示:无论你上街散步还是在家看电视,无论你翻阅报刊还是上网浏览,都会发现广告无处不在。广告的名目,五花八门;广告的形式,异彩纷呈。婚姻广告让天下有情人喜结良缘,商品广告是商家的杀手锏,公益广告奉献一片真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信息。广告作为一种艺术,作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目前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毋庸讳言,广告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还给不少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广告中也存在着不少信息污染,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这里介绍两种构思路数:
 
一、针对目前的广告作辩证分析,指出有利也有弊,可谓“喜也广告,忧也广告”(对于“弊”的剖析,可从“广告质量参差不齐”与“广告泛滥满天飞”两方面展开)。参考拟题:1.让人欢喜让人愁;2.广告时代。
 
二、讲述一则有关虚假广告的故事,讽刺人们的盲目崇拜及某些明星的唯利是图。比如某企业推出一种洗发水,为迅速打开知名度,不惜巨资请来身价最高的当红明星为产品做广告。明星的风采倾倒众生,大家纷纷购买此种洗发水,用后却发现头发干涩、头屑多,只得到消协投诉。消协去调查时,该企业已销声匿迹……参考拟题:让广告找回诚信。

前一篇:
说 面 子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