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语文者得高考

2015-04-01 17:44评论(0) 浏览(49)

“得作文者得语文”,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且不说古代科举时代,寒门学子写就一笔好文章就可以登科取士,荣华富贵。就今天高考而言,一篇作文占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考生稍有闪失即会前功尽弃,遗恨考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可不慎!

关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专家们精见迭出,各有其理。不过,我最为附和的是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孔庆东的见解。他说,语文不仅关乎高考成败,而且关乎安身立命。语文不是跟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并列的一个学科,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语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就是你这个人,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语文学不好,干什么都愚昧弱智。你看我们古人一天到晚不就是学“语文”吗?学完了就什么都能干,判案子,修水利,打鬼子,搞经济,堂堂五千年中华文明不都建立在“语文”上吗?一切其他学科,不都是用语文表达出来的吗?离开语文,就如同虎毛离开虎皮,一阵风吹散,啥价值也没有。

关于学习语文的方法,老师们八神过海,各有奇招。不过,我最为赞赏的是山东潍坊北海小校韩兴娥老师的做法:海量阅读教学法。韩老师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海量阅读”,“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个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而全班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代表了中国当代先进的语文教学观念,对于医治多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的痼疾,对于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艰难宗旨和实现教师“授之以渔”的渺茫目标,对于推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毋宁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

关于大量阅读的作用,学者们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过,我最为认可的是有教育经典之称的《朗读手册》一书中的宣扬:阅读带来的好处:1.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他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他们。2.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聪明。3.阅读与背景知识互相滋养。词汇量越大,读起书来越容易理解;理解得越多,读得越多,词汇量越大。4.用课外读物当课本的学生,最能享受阅读乐趣。5.读书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6.写作成绩最好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每天写作最多的人,而是那些平时就将阅读当做消遣,家中有很多读物,并常写随笔的学生。……

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这不是一个新鲜时髦的见解,稍有学识和头脑的人都会认可这一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常在我们嘴边流淌的话语,有谁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我们缺少的是那种大胆的开拓、彻底的行动和默默的坚守;缺少的是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得心应手的举措;缺少的是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相邻学科的真诚理解,家长社会的密切配合。别的不说,单说菏泽一中所编写的《菏泽一中学生语文读本》系列,蔚为大观几十套册,洋洋洒洒上千万字,其耗费的金钱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如果没有学校财力的倾囊相助,单凭语文教师自己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

“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石和关键,无论是致力于提高学校升学率还是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都不能不予之以高度重视,但是,搞好语文教学决不单单是语文老师自己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菏泽一中的成功就完全说明了这一点。韩老师在研讨会上提议,将择机在菏泽一中举行一场“大语文、大阅读”教学改革现场会,邀请全市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去观摩学习。这个提议鼓舞人心,令人期盼。

语文教学不能只盯着课堂,还要放眼课外,引导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底线,语文课实质上就是读书课,抓住了阅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在阅读上下功夫看似不能立竿见影,实则功效最长久;看似走了一条弯路,实则是一条捷径。天天瞄准高考,大搞题海战术,最后将会得不偿失;过滥过繁的训练会磨掉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好感,影响学生终生的发展。阅读搞好了,写作就有了;阅读、写作有了,应付高考自然易如反掌,小菜一碟。语文教师要有大格局,大境界,大气魄,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自乱阵脚。要坚定地相信:得阅读者得作文,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