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教学感悟和思考

2014-12-25 09:56评论(0) 浏览(186)

在小学阶段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可能由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部分组成。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困生在班级里的比例越来越小,最后接近于零。不然的话,学困生越来越差,导致高年级部分学困生没有了学习动力,而自暴自弃!面对当前问题,我认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法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教学模式。 “兵”教“兵”不仅可以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的问题,还有助于提高优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为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首先自己就得充分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所以在自学的过程中,他们学习起来也有紧迫感。另外优等生还要把自己对知识理解重新整理、清晰表述,这本身就是语言能力的提高。

自从我们乐寿镇中心总校引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改革以来,我们经过近半年的教学实践对这种教育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有着一些认知困惑。此时,乐寿镇文办室的领导组织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研活动真可谓雪中送炭。本次教研活动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专业引领为我们的教研方向和途径提供了有力支撑与保证。另一个是智慧的火花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检验和碰撞。

此次研讨过程之中,我产生了以下几点切实感触:

一、教师要坚信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敢于放开手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

在教学研讨中,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我的课堂满堂问无异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听东街小学杨秀婷老师的课时,才明白自己对专业知识理解的肤浅,使我白白浪费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才知道我一直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门口原地踏步!杨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习的兴趣更浓、认识也更清晰。通过对比使我明白和其他老师一样,总认为自已不讲不分析,学生不一定会、也唯恐学生总结不全。而未发现是老师的“引导”工作没有做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真是博大精深啊!

二  教师要有娴熟的课堂技巧基本功。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学生的学习时间80%是在学校课堂上,学生的课堂活动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之一。因此,课堂活动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这次教研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同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很值得我学习,如:白楼小学的卢素梅老师,她的课堂上各个环节丝丝入扣,每个步骤紧锣密鼓,步骤之间层层剖析、步步追问;课堂上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条理清晰,思路顺畅,堪称一节完美的“先学后教”课!另外,在她的课堂上学生表达清晰、叙述完整。这也从侧面呈现出这位优秀教师平日里的教学风格!然而教研活动中也有的教师表现出机械的套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致使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有的教师 “旧酒装新壶”,在教学中做一些花拳绣腿式的表面功夫,各环节的展示如蜻蜓点水,既不深入,也不明确,颇有隔靴搔痒之感!授课过程只求形似,教学思想走的还是原来的老路。这些教师的弊病将会时时提醒我,在今后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创新和突破自己,并掌握一定的课堂技巧,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三  教师要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有把握问题关键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复习课上要本着形式多样、点面结合、把握重心。正如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一节课的关键。然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又强调不教才是教,教师要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此时没有了教师的讲,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学呢,这成了我们探寻的关键。有位名师曾经说过:“从前的教师是司机,学生是乘客,学生随着教师走;今天的教师是教练,学生是司机,学生需要自己走!”这不正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追寻的思想真谛吗?引领学生把握问题关键是我们作为“教练”的职责。我认为复习课的教授最能体现优秀“教练” 对这种模式认知的程度!例如:有的老师复习课上考的时间要求明确,议的思路设计清晰,只是在时间上不能准确掌握。这也是复习课最难以把握的一点。在课堂应用中我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困扰,不知如何解决。后经反复钻研“先学后教”教学理念,我认为“先学后教”的复习课应该抓住典型问题重点分析。对于学生由于计算或不细心出现的问题不应占用过多的课上时间。这叫把握问题出现的关键点,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好钢用到刀刃上”!

我们东翟小学的小课题组的教学研讨之中,人为的把复习课也分为概念型、习题型两种不同类型。周青老师的典型习题的复习课上,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大组之间公平比拼,为学生积极完成学习目标打下一针强行剂!刘春燕老师的概念型复习课想、查、助三个环节,要求明确、指点到位,环节之间过渡得当,思路顺畅,亮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了这两位教师的成功经验,相信我们打造高效的“先学后教”复习课堂指日可待。

四  教师要敢于走出去与同类学校共同学习,力求打造高效课堂。

教研尾声何校长指出此次研讨的不足之处。成员之间各自为政、互不关联,整体团队的认知水平不高、思路闭塞、颇有闭门造车之嫌。白白浪费大量的精力在一些重复工作之上。这既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又不能打造高效课堂。领导的指点也使我联想到永威的赛课活动和大批参观者的研修,他们见解对永威来说不也是宝贵的资源吗?作为学习者的我们更应该走出学校,探寻更高效、更实用的“先学后教”模式呢?所以我认为今后课改组的活动应该是集众人所长将课堂改到精髓上,而课题组全体成员也应该及时汇总、知识互通、校级联谊,以此达到知识的共鸣。只有课题组成员做到共同探寻个人的成长点与不足点,我们才有可能将别人的知识理念,真正应用到我们的现实课堂之上。同时还要求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保证我们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有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勇气,还要有保持多层次、深层面不断挖掘的精神。努力探索出一种适用于我们自己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前一篇:
蜕变中的明德
后一篇:
王赛的快乐平安夜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