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孩子的情绪

2015-12-09 15:36评论(0) 浏览(46)

什么是情绪

  最早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人类情绪的应该算是达尔文,他在《人与动物的情感表达》一书中指出,人的面部表情是本能而非习得的,这一点在世界各种文化中都是共通的,也包括动物的情绪。从今天来看,仅仅强调人类发展的生物性一面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不过,如今的心理学界仍然认可情绪的面部表情有很强的生理基础。

  虽然情绪这个词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心理学界目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严格定义。在《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一书中,戴维。谢弗认为情绪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1、感受,通常具有积极或消极的特点;2、相关的生理反应,包括心率的变化、皮肤电反应(即汗腺活动)、脑电波活动;3、认知,引发或伴随感受和生理变化的认知活动;4、目标,或采取行动的愿望,如趋利避害、影响他人的行为、交流需求或愿望等行动。

  他还举了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情绪的上述四个成分。假设一个男孩看到他三岁生日收到的礼物卡车时神采飞扬。他的这种非常积极的感受伴随着心率加快和可能的认知活动——“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并且这些“快乐”的伴随成分会驱动他马上去接近玩具(或向满足他愿望的人表达感谢)。

  尽管戴维。谢弗并未给出一个关于情绪的确切定义,但他归纳的情绪的四个组成部分却对我们更深入和准确地理解孩子的情绪大有裨益。当孩子表达出一种情绪时,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感受和认知无法捕捉,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生理反应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去琢磨孩子的感受和可能的认知活动。

  情绪的分类

  在情绪的发展研究中,一般把人类情绪分为基本情绪(或初级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或次级情绪)两大类。

  基本情绪是指那些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动物身上的情绪。这些情绪被看作是“基本的”是因为它们有很强的生理基础,这些情绪在生命早期就出现了,并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愤怒、悲伤、惊讶、恐惧和厌恶等六个方面,可以简称为喜、怒、哀、惊、惧、厌。这些情绪在孩子出生后的六个月内就出现了。

  自我意识情绪是指那些需要自我觉察的情绪,有时也被称作次级情绪。它们的出现晚于基本情绪,在动物身上表现得并不明显。自我意识情绪包括同情、嫉妒、尴尬、自豪、羞愧和内疚等。这些情绪需要等到孩子的自我意识出现之后才会逐渐出现,一般都要到1岁半到2岁左右。因为当自我意识情绪产生后会涉及到他人的情绪反应,也有人把自我意识情绪称作“他人意识情绪”。

  当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分类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就能根据孩子的各种表现更准确地区分情绪类别,并且知道六个方面的基本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再看到任何一个6个月大的宝宝表现出喜、怒、哀、惊、惧、厌中的一种或几种情绪时,不但不会感到惊奇,甚至还可以清楚地辨别究竟是哪一种或几种情绪。

  基本情绪的发展

  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各种基本情绪都会相继出现。婴儿一出生就能表现出感兴趣、痛苦、厌恶和满意等面部表情,但愉快、愤怒、悲伤、惊讶、恐惧和厌恶基本情绪一般是在2到7个月之间逐步出现的。比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吃饱后就会表现出满足甚至微笑的表情,新奇的视觉刺激可能引发婴儿的兴趣,疼痛的刺激会引发婴儿悲伤和愤怒的情绪。

  1、快乐

  快乐的面部表情为眼睛发亮或眯成一条线,脸颊鼓起,嘴呈笑状;生理反应为心跳加快、不规则呼吸、皮电提高。

  婴儿最初的快乐情绪的表达就是微笑。刚开始只是吃饱后的反应或者对抚养者的轻摇、轻拍等抚慰刺激的反应,这种微笑不是对外源性刺激的回应,所以被称为反射性微笑。心理学家认为,这些微笑是因为生理状态变化带来的反射性反应,而不是社会刺激或者社会互动带来的变化。

  6到19周时,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发的,在与抚养者的互动中最为常见。比如大人可能因为婴儿的积极情绪感到开心,或者用微笑回应孩子,甚至继续做出让婴儿感到高兴的事情,这时孩子也会用微笑进行回应。

  当3到6个月大的婴儿愉快地看着大人微笑或跟他进行互动时,会逐渐地表现出脸颊上提、舒展的微笑,这被视为婴儿开始能够与一个陪伴者分享积极情感的标志。

  到6、7个月的时候,婴儿会对家人表露最开心的微笑,面对来访的陌生人则会表现出焦虑甚至恐惧。这个时候的婴儿通常会通过微笑或者其他快乐情绪作为一种社交的表现,与家人分享快乐或希望延续积极的互动。

  2、愤怒

  愤怒情绪的面部表情为嘴呈方形张开,双眉向中间皱紧,两眼瞪着前方;生理反应为心跳加速、体温升高、脸红。在打针、不能控制玩具或遇到其他事情时,2个月大的婴儿的脸上可能会出现憋红脸的愤怒,这些愤怒反应在6个月时逐渐变强烈。

  3、悲伤

  悲伤情绪的面部表情为嘴角下撇,双眉中间部分抬起;心跳慢、体温低、皮电低。悲伤出现了跟愤怒相似的发展轨迹,2到6个月的婴儿在某些引发愤怒反应的情境下会引发悲伤的反应。

  4、惊讶

  惊讶的面部表情为眼睛睁大、眉毛挑起,嘴巴张开,持续看着刺激物;生理反应为心跳减弱、呼吸暂停、肌肉紧张消失。这种情绪在出生后到6个月以内出现。

  5、恐惧

  恐惧的面部表情为眉毛紧皱,眼睛大睁,紧张,直盯着刺激物;生理反应为高而稳定的心跳、体温低、呼吸急促。恐惧是最晚出现的基本情绪,一般要6到8个月大的时候才会出现。因此,大多数婴儿在6个月之前不会出现认生(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但到了6个月以后,就会逐渐表现出来。

  6、厌恶

  厌恶的面部表情为眉毛向下,鼻子皱着,抬高两颊和嘴唇;生理反应为心跳慢、体温低、皮肤发紧。这种情绪一般要到3个月大的时候出现。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需要等到孩子能够将自身作为参考并意识到自己是和他人不同的个体时才会出现。这样的情绪会妨碍或促进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

  迈克尔。刘易斯认为,只有当儿童能在镜子里或者照片上认出自己时,尴尬这种最简单的自我意识情绪才会出现,这也是自我参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像自豪、羞愧和内疚这样的情绪,又被称作自我意识评价情绪,最早要到2岁半左右出现,这些情绪的表达表明孩子开始掌握并能够运用社会标准和规范评价自己的行为。

  当孩子为自己的某一行为获得成功而感到愉快时,就会表现出自豪感;当孩子根据自己的标准、规则和目标将自己某一行动评价为失败时,就会觉得羞愧;当孩子感到内疚时,他们就可能会改正自己的行为来消除负面感受,并防止它们再次出现。

  评价性的自我意识情绪发展尤其会受到父母对孩子行为所做出的反应的影响。比如当父母对孩子说“你刚才搭的积木太有创意了,我很喜欢”时,孩子就会感到很自豪。

  幼儿情绪语言和情绪理解的发展

  儿童谈论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及理解情绪的能力发展是儿童早期情绪发展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在2到4岁之间,儿童的情绪词汇增加迅速;能准确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简单情绪,能谈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情绪;能谈论情绪的原因和后果,可以识别与特定情境相联系的情绪;在假装游戏中会使用情绪语言。

  4到5岁时,对情绪做出口头反应的能力增强,能思考情绪和情境间较复杂的关系;明白同样的事情可以引发不同人的不同感受,在事件发生后,情绪可以持续很久;控制、调节情绪以及适应社会标准的意识逐渐增强。

  在儿童中、晚期,孩子更加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社会标准。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情绪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理解自豪、羞愧等复杂情绪的能力有所增强;逐渐明白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有时会感受到多种情绪;逐渐倾向于更充分地考虑引发情绪反应的事件;压抑和隐藏消极情绪的能力显著增强;使用自发策略来引导情绪。

  在儿童中期,孩子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更有效地控制情绪,还会通过一些表达规则有意地掩饰真实的感受,已经可以做到真正的共情和换位思考。换句话说,就是6岁以后的孩子已经可以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1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