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教室的布置,蕴含教师对美和善的追求~~

2015-11-28 20:21评论(0) 浏览(98)
无意间走进一间陌生的教室,我细细地打量起来。因为陌生,充满了未知,所以我对它充满好奇。也正是在对“它”的观察中,我看到了自己。这是一间普通的小学教室。我用相机摄下了教室里的几处景象。在照片背面,我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第一张照片:讲台 讲台面向学生,一张宽大的桌子,高度与课桌一样。桌子上堆着学生的作业本,还有两叠试卷。作业与试卷中间斜放着一根教鞭。讲台后有一把椅子,椅子的靠背缺了个钉子,靠背耷拉着。桌洞里有很多东西:红领巾、粉笔头、零钱、抹布…… 第二张照片:黑板报 黑板报主题名为“文苑”。内容有名人名言、小谜语等等,还有一段《荷塘月色》片断。办报时间是21天前。 第三张照片:书橱 书橱是锁着的。玻璃不厚,用手指轻轻擦过去,玻璃边上很锋利。透过玻璃,看见里面的书脊,有《柳林风声》等。 第四张照片:桌子椅子 全班分四大组,每大组12张桌子。椅子大部分没有塞到桌肚里去。随便看了几张课桌,桌洞里塞满了杂物。 第五张照片:电器 饮水机里有半桶水。桶身上有灰,包装纸还没有完全揭掉。进水口也有灰。热水和冷水出口按钮黑黑的。 电视机放在一个大电视柜上面,电视柜下半部分设计成了一个储物柜,门半开着,看见里面有几叠作业本,一个洒水壶。 电脑侧对着学生,面朝教室门。电源是从电视机背后的墙上引过来的,地上有一个长条形的突起,是不锈钢板槽,里面藏着电线。学生来往皆要从上面过。电脑屏幕上有厚厚一层灰。键盘上也有灰。我试着开机,无法启动。 空调在教室的右后角。插座是单独的,在墙上。有一个手柄开关。 第六张照片:窗帘 窗帘是淡绿色的,布满灰尘,透光。不锈钢拉杆。我拉了一下,嘎吱嘎吱的声音有点刺耳。窗帘垂到了课桌上。 第七张照片:照明灯 灯是节能灯,长灯管,共四盏,分布在天花板上的四个角落。灯管上垂着一些彩色的纸片,估计是某次联欢活动遗留下来的。纸条上有一些蜘蛛网。 第八张照片:笤帚和簸箕 笤帚和簸箕在教室后门的角落里,簸箕里有厚厚的污垢。几把笤帚堆在一起,散发出一种灰扑扑的味道。笤帚和簸箕旁边有两张课桌。看得出,有两个孩子就坐在这一大堆笤帚和簸箕旁边。 …… 我默默地看着这间教室。 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教室是这个生态系统中一个浓缩的“子系统”。老师和学生将在教室里共同度过一段不算短暂的时光。异教室里的一切,也有了一种温暖亲切的“生命意义”。但是“温暖亲切”并不意味着总是科学合理。教室是一个独特的空间,这个空间的长度、宽度以及空间里的温度、声音、空气等等,都在无声无息中给予生活在其中的人以一种暗示和引导。如果我是生活在这个教室里的学生,我会有哪些期望呢? 1.一间安全的教室 教室地面应该是平整的,因为我们是孩子,总会来回跑。 电源最好是密闭的,因为我们很好奇,有时可能会去触摸它。 玻璃的边缘必须是打磨过的,光滑的,因为我们可能会被划伤。 椅子应该是结实的,不会散架。 2.一间干净的教室 饮水机的水,我们是要喝到肚子里去的,不能有灰尘。 空调的过滤网要经常清洗,否则会滋生细菌,坐在空调旁边的同学会在不知不觉中吸入肮脏的空气。 电脑的屏幕和键盘应该是干净的。 窗帘上的灰尘会随着风在空气里飘浮,我们的肺还很嫩,经不起太多灰尘的侵蚀。 没有人愿意坐在笤帚和簸箕的旁边。即使是为了惩罚,让学生坐在垃圾旁边,也是不对的。 3.一间安静的教室 窗帘被拉动时发出的“嘎吱嘎吱”声,有时会让我们觉得烦躁。 4.一间变化的教室 黑板报上的内容,我只要几分钟就可以看完,但是黑板报三个星期才换一次。优秀作业展览好像一个学期才换一次,它们挂在那儿,难道只是为了把墙壁填满? 5.一间整齐的教室 教室里出现的东西,应该有它们自己的位置,用过这些东西之后,我应该知道它可以放回哪儿去。 6.一间实用的教室 教室里的设备是为我们的学习服务的,如果它已经失去了这个作用,就不应该再留在教室里占据空间。例如,电脑是用来学习的,不应该只是个摆设,如果它不能用了,就应该送到维修部去。其它东西也应该这样。 …… 作为学生,我有权利要求学习、生活在一个让自己放心、安心的地方。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留意着这些细节。 作为一名教师,我边看边回想自己的教室,忽然深感惭愧。 教育是“人”的事业,它不仅是对心灵的关照,也是对身体的关照。因为一切“意义”的发生,一切智慧的生成,都离不开健康的身体。教室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要是能多看看,也许就能做好一些小事。可别忽略了这些小事,在这些小事中,蕴含着对一切美和善的脚踏实地的追求。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3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