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01-17 12:32评论(0) 浏览(74)
当教育形成合力时 当教育形成合力时 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1/8 11:34:26 这个学期开学,我有遇到了一个“感统失调”的小男孩,他常常因为自己无法和同学们一样儿感到烦躁、愤怒和沮丧,当情绪无法排解时,会迁怒于他的同学们。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根据临床观察研究于1972年提出的,即“感统”理论。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他们的智力都没有问题,如果能够在12岁以前得到训练和校正,是能够让他们自身的优势显现出来的。 这个男孩今年十岁,由于前期大家不知道“感统失调”会给孩子造成心理方面的负担,而没有对他进行必要的训练和辅导;他的妈妈也因为不懂得怎样去帮助孩子而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地看着孩子一步步的发展到前面说的地步,迫于无奈只好选择以陪读的方式守候在孩子身边。三年多过去了,母子都有难堪和难以言说之感。 他的班主任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分别与我和心理辅导老师联系,把他的情况非常全面地给我们作了一番介绍,希望我能在美术与心理方面的联系,在美术课中关注孩子的表现;希望心理辅导老师,能够对他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为了让他的妈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时间的紧迫性,我们又分别与孩子的妈妈讨论孩子的现状,设法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争取在仅有的两年时间里,协助孩子逐步向恢复正常的方向转变。 由于有了教师们相互间的配合和孩子妈妈的努力,孩子上课的状态开始有所改善了,不再像开学之初那样频繁地表现出烦躁和不安,学习也有了一些进步。在一次心理访谈中,他谈到很喜欢上美术课和信息课,每个星期都很期待这样的科目学习。在两个科目的学习中他比较安静和专注,能够根据学习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在与心理辅导老师谈话后,为了提醒自己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他专门用绿色的纸条写上“认真听讲”四个字,贴在他的课桌上,以此来督促自己,看来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了解了他的想法我利用课间,找他商量能不能美术课让妈妈休息一下,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他想了想后轻声同意了。 转眼又到了上美术课的时间,学习内容是剪纸,由于他和少数孩子没有带齐用具和材料,我只好把事先备用的作业纸“借给”他们,要求他们下次上课的时候“如数奉还”。剪纸练习是在不浪费一粒纸屑、把剪下来的边角余料用于图案拼贴的要求下进行的。折、剪、拼贴对他协调能力提出了挑战,尤其是拼贴让他感到有点力不从心,我就用对称的原理提示他,发现他理解的比较快,拼贴也开始顺手了,他完成的作业在互评中得到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终于看到了他开心的笑脸,我为这个孩子的进步感到欣慰,更为班主任不屑地努力而感动,为老师们之间因协作而形成的合力而感动。这种合力源于教师们对日常工作的勤于精,源于教师们对教育的思考和理解。 扫码下载智慧云人人通,千万积分好礼抢不停! 人人通二维码.png
前一篇:
分享
后一篇:
分享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3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