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的禁忌,你犯了吗?

2016-11-17 20:35评论(0) 浏览(55)

  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一年,学子们个个踌躇满志,准备咬咬牙拼一年。而在很多同学(也包括家长)眼里,“拼”就意味着复习资料准备多一点,做题量大一点,学习时间长一点,研究的问题难一点。殊不知数学复习是讲究科学方法的,弄不好就犯了高考数学复习的禁忌。下面提醒2016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别犯了高考数学复习的四大禁忌,因为我们只有半年的时间了。

 

 一忌顾此失彼  

 

 

   有些同学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不科学的。他们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应该知道,那些数学学霸们并不是拥有复习资料最多的,做题量最大的,他们违背了数学复习的科学性,却不自知。

   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二忌学而不思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能举一反三。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4.当老师要你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你总是觉得不重要或者总结不全面;

   5.对自己做错的题,往往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只知接受,不会挑选,只知记忆,不会总结。你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你不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就更不能“由厚到薄”,不能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三忌好高骛远    

 

   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学成绩不怎么样,也瞧不起基础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好高骛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深的理论,也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而不少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来自基础,回归基础”的道理的关键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双基,千万别好高骛远。

 

   四忌得过且过    

 

   进入高三后考试的次数会逐渐增加,直到最后的周周考。有些同学不重视这些考试,总把希望寄托在最后的高考,这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在高三不仅要重视每一次考试,甚至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对于高三同学的数学作业问题,有人做过调查,发现47.67%的同学认为“完成作业是因为老师要检查”,37.67%的同学完成作业是“自己做,遇到问题参考同学作业”,另有14.67%的同学是“先看同学作业,看懂后再做”。

   不独立完整作业,只指望考试出成绩,往往是一次次的失望;不重视平时考试,总把希望寄托在最后的高考,也只会以失败告终。高考拼的是实力,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只能逐步让你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迷失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3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