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想象,一所学校竟让教育有了“动”感

2017-03-07 16:26评论(0) 浏览(24)

“动”的风采,彰显学校魅力所在

魅力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从建校之初的100多名学生、10余名教师发展到今天的一校三址,3572名学生、192名教师,73个教学班的大型实验性学校。学校始终秉承优良的传统,积极探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办学路径,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真正践行素质教育、提升师生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精神家园。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素来注重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倡导以“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为核心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确定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校园文化主题,以培养“德才兼修·身心两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为目标,引导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获得真知、感受精彩、焕发生命活力、发展个性特长,激励师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学校精神,践行“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校训,为自己积蓄成才的力量。学校所营造的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办学氛围,使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精彩纷呈,学校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近几年,获得了“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教育部国培教育基地”“贵州省安全文明示范校园”“贵州省语文学科基地”“贵州省语言文字示范校”“贵阳市首批教育教学优质学校”“贵阳市音乐学科基地”“云岩区减负增效提质示范学校”等等荣誉称号。一个个奖杯,一块块奖牌,不仅凝聚了师生的智慧和汗水,还记载着师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足迹,学校也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

 

教师“动”起来,激发职业幸福感

幸福

 

教师是学校最具有核心价值的竞争力,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直接决定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先让教师“动”起来,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动”起来。为了发展教师核心素养,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和幸福,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长期致力于打造“强化合作、弱化竞争”的教师文化,“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管理理念,以建设“友善真诚,互助互学,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团队文化为路径,构建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这样,激发教师发挥自身的潜能,创造性地工作。

 

 

1. 建立团结协作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是“个体劳动,整体效益”的智慧和效益共同体。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形成合力、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还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建立资源库。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十分重视团队建设,先后搭建了名师骨干团队、学科教学团队、德育工作团队、体卫艺工作团队等,明确每个团队的领衔人、工作范围和具体目标,让教师的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团队可依托。比如,数学教研团队,整体师资比较年轻,缺乏教学经验,学校就把名师、骨干、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了合理划分,组成备课组、听课组、课题组,围绕数学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科组发展等维度进行了人员的合理配置,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形成了《数学学科微型教案集》《数学训练册》《数学专用观课反思册》《数学思维训练册》等一系列教学资源库,明显缩短了教师的成长过程。去年,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数学组被评为“贵阳市优秀教研组”。

 

2. 创新校本研修思路,促进教师动态发展

 

一支敬业奉献、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学校“精、气、神”的代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教师的活力源于对专业的自信和对职业的热爱,而这两者间又有着相互促生的作用。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把打造参与度高、趣味性强、针对性突出的校本研修作为重点,让教师们在轻松、愉悦的研讨氛围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提升专业素养,找到职业幸福感。

 

2016年夏天,学校语文组为了提升年轻教师的基本功,以全国第二届“曹灿杯”朗诵大赛为契机,组织教师撰写描述师生共同成长的校园故事,并由语文组全体年轻教师共同演绎。大家在一次次排练、展示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普通话水平,也增强了教师的互动交流和自信,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品味了做教师的尊严和幸福。老师们带着自己的原创作品——《时光它溜走了》一路过关斩将,在北京“曹灿杯”朗诵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了铜奖。

 

3. 创新教师工作方法,增强教师工作活力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积极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指导教师合作共建学科“资源包”,分享教育智慧;要求教师变“我来教”为“共同学”。通过对“微课平台”“学科资源管理平台”等的学习和操作,老师们不仅积极主动地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还积极参加信息化技术的各种竞赛。今年11月,8名教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荣获三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

 

团结协作的团队、创新进取的研修,激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增进了教师的交流,激发了教师工作的潜能。教师们在这个研修平台上,丰富了学识、提升了人格魅力、优化了职业技能;这样的研修,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让教师们享受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

 

学生“动”起来,走班选课助发展

发展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是重要的载体。教育的机会、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成长,均寓于课程之中。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首先从核心教育条件——课程建设入手,为学生的发展着力构建“多维”的发展空间。

 

 

 1.  创新课程设置,发掘课程资源

 

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核心,重新整合学校课程,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开设更加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如:开设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师特长为基础、以打造学校特色为目标的社团活动;开设以发展学生体能、彰显学校足球特色的足球课;开设以完善学生道德情操、塑造健康心理、培养礼仪修养的“校园礼仪与心理健康”课;开设以拓展学生阅读量、提升阅读效率、培养个性化阅读方式的群文阅读课等。我们还适时举办艺术节、体育节、阅读节;举行有特色的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举行班级足球联赛、班班有歌声比赛、朗诵比赛、才艺展示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到省外的绿荫场上踢球、在国际舞台上合唱、到世界各地游学等等,努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兴趣爱好,锻炼了能力,促进了健全人格的培养。

 

2.  构建“多维”发展空间,探索多元评价体系

 

倡导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综合性能力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实践探究型过程评价,淡化原有的考、比心态,搭建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动”的过程中协调统一起来,拓宽视野,启迪智慧,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与思维习惯。

 

如果说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了一个“多维”学习生活空间。那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就更好地实现了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目标,让每个生命更精彩。

 

家长 “动”起来,共创学生美好明天

明天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像人的左右手,缺一不可。为此,学校必须充分调动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开展“家校合作”“家社合作”,让他们“动起来”,实现多方的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创新“家校合作”机制,聚力落实 “三大举措”

 

第一,开放课堂。家长随时都可以到任何班级进行课堂观摩,了解学校情况,配合教师教育子女;第二,班班组建家委会,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沟通协调家校关系,定期举行家校恳谈会,通过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增进了解;第三,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如,开放书吧进行亲子共读、外出踏青多元学习、游艺联谊彰显个性等,不断增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学习与情感交流。这样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2.创新师资来源渠道,合理招募家长自愿者

  

为了进一步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合作,拓宽学校师资的渠道,学校还招募一些学生家长与其他社会各界精英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来。聘请一些优秀家长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开办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学生书法练习、舞蹈训练等;“六一”、元旦迎新等活动时,招募家长自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组织活动、参与活动、评价反馈,既丰富了学生课程,又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感,还融洽了家校关系。

 

3.  定期举办专题培训,引导家校有效沟通

 

结合实际,定期举行家长心理健康培训,引导家长与学校、老师有效沟通。通过对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毕业生家校互动、转学生家长恳谈会等,多形式、多层次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培训、辅导与交流,既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和管理孩子的科学方法,形成对教育问题进行观察、反思的习惯,又延伸了学校教育服务,将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深入家长内心,提升了家长教育的理论水平和行为能力,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需要学校丰富的教育“动感”。大家都动起来,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本源,尊重学生生命的个体成长、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样,学校就能拓展特色办学空间,就能形成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办学氛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只有让学生、教师、家长等这些教育因素都动起来,以学生“动起来”为中心,教师、家长都围绕着学生“动起来”,才能使师生的学习生活精彩纷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5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