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时期的叛逆,需要不同的策略

2015-12-03 13:33评论(0) 浏览(75)
为人父母真的是好辛苦,小小的人,常常能把自己气得半死。 小婴儿时最可爱,大人怎么摆弄都行,小孩子不懂得反抗。 两三岁了,懂得交流了,可是脾气也大了,也有主意了,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哭闹不休,才不管你大人是否说破了嘴,人家小人连听都不听。这个时候,脾气说来就来,稍有点不如意,就大哭大闹。 好不容易,孩子长大了,上小学了,可是,妈妈们发现,孩子还有个“七八岁狗也嫌”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倒是不哭闹了,可是他的不听话,也让大人抓狂。一件事情,说了八千遍了,人家还是我行我素,连理都不理你;很多父母受不了的是,小东西居然学会了顶嘴;什么事情,你越不让他做,他偏要做;经常用老师的话来对抗父母。唉! 刚松了一口气,孩子转眼又到了青春期,这个时候的孩子,经常和父母对着干,你刚说了一句,人家十句八句话的早就等在那里了。动不动就同父母发脾气,不喜欢同父母相处,似乎更喜欢同学,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好像在迅速下降。长大了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到底该怎么办? 从心里学的角度看,孩子的脾气大的阶段,其实也是心理需求大的阶段。两三岁的孩子,逆反,发脾气,是因为他们有了自主意识,他们总是要坚持自己的主张,争取自己的自由。随着受挫次数的增多,孩子对自己和周围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五六岁时,孩子的脾气会有很多的改善。 可是到了七八岁,孩子又开始犯别扭了,调皮捣蛋,搞的鸡犬不宁。其实,这时是孩子好奇心最强的时候,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他们对所有的事情都要摸摸看看,摆弄摆弄,就是想知道这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同时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不断的挑战父母的权威,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心眼, 青春期的孩子,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他们的心理上强烈的渴望摆脱父母的牵绊,要自主要独立,然而,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让他们不安、焦虑、自卑。这是,他们有很多的困扰。 通常来说,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经历逆反时期,如果孩子没有逆反时期,一般是因为家长过于严厉,对孩子管教过于严格,压制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欲望,这样的孩子成年后,没有自主意识,过于依赖别人;或者是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味的迁就孩子,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会比较自我。这两种家庭教育模式都会造成孩子没有逆反期。 逆反,是对父母的依赖和寻找自己的自由的不断的斗争。每一阶段的逆反都意味着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长大了一步。所以,逆反期并不可怕,是正常的孩子都要经历的,关键是要找到与逆反期的孩子相处的密码。 通常来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由于各种不同的特点,父母对待孩子的脾气和任性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第一阶段,两三岁,父母的爱,是孩子永恒追求的主题,父母的冷落,是他们最恐惧的事情,他们对父母的依恋也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感情。所以,此时,对待孩子的脾气,父母要做的就是: 1, 通常是要安抚、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孩子的情绪。 情感的满足,会减轻孩子的哭闹;转移注意力,也是个好办法,通常会让孩子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哭闹。 通常情况下,面对孩子的哭闹,单一的冷处理会让孩子忘了自己到底为什么发脾气,而转移到靠哭闹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靠哭闹来赢得父母的关注和呵护。 所以,冷处理一般在安抚和转移注意力都无效的情况下,父母可以不理睬,让孩子哭闹一会。 2, 多陪伴孩子,可以减轻孩子的焦躁。 很多时候,孩子的哭闹和焦躁,就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是对爱的渴望。平时,父母多陪伴孩子,多陪孩子玩耍,可以让孩子得到情感的满足,同时也为父母和孩子的亲子交流模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 保护好孩子,让孩子自主探索。 这个时候的逆反,一般要采取放任的策略,而不是约束。对孩子自主的探求,父母只要做好保护,约定好范围,就可以给孩子更大的自主权,让孩子在这个对他具有无限吸引力的世界里上下求索。 4, 不能娇惯孩子。 第一逆反期通常要采取顺应的策略,但这并不是说就要对孩子百依百顺,娇惯宠溺。对孩子,任何时候,都要理解,但是不能娇惯。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太好了,父母也愿意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和生活的保障。但是,如果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提供什么,其实是在害了孩子,让孩子没有生活的动力和斗志,让孩子体会不到满足感,从而对快乐麻木。 所以,不要为孩子提供过多的物质支持,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玩具衣服和零食,不能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孩子的无理取闹,要坚决不理睬,不能顺从。 5,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遵守。 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规则规矩。规则缺席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是,父母常常心太软,经常会为规则找到变通的办法。这样不利于父母威信的建立,也不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不利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规则一旦制定了,就要遵守,不要退让妥协。 6, 自己少发脾气。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怎样做,孩子就会怎样学,所以,面对哭闹的孩子,父母要能控制自己。要知道,父母发脾气,只会让你们之间的冲突难以收场,可能最终孩子会迫于父母的压力停止哭闹,但是,这并没有解决孩子心理的问题。所以,面对难缠的孩子,父母要忍、忍、忍,要冷静。 7, 孩子哭闹的时候,别讲道理,少唠叨。 其实,设身处地的想想,我们自己怒火中烧的时候,居委会的大妈不停的唠唠叨叨,掰开揉碎了的告诉我们事情的正反两面,我们中,有几个人能听得进去,并且能认同居委会大妈的意见呢? 对孩子也一样,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讲道理,只会让孩子更有挫败感,更气急败坏,而不会产生任何的效果。所以,把讲道理安排在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吧。 8, 不要一味的限制孩子,让孩子听从父母的安排,孩子需要有当家作主的机会。 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认为孩子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应该顺从父母。其实,孩子的叛逆,就是要脱离父母,从而来验证自己长大了。 孩子需要有自主的机会,需要自己有选择的机会,需要自己有决定权。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对孩子的选择的机会,和让孩子做主的机会,要给出一定的范围,做出必要的限制。否则,父母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管理孩子,孩子的注意越来越大。 比如,很多父母常常发现,自己让孩子每天早晨选择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可是孩子这也不行,那件也不穿,浪费了好多时间。父母需要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则,把孩子选择的权利圈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让孩子漫无边际的选择,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任由孩子自己决定。 第二阶段,7、8岁时的逆反怎么对待? 1, 多给予正面的行为反馈,减少批评和指责。 正的行为反馈,一定比批评和指责更具有教育的效果,也更能进入孩子的内心。所以,如果孩子让你头疼的行为中,突然有了一个闪光点,千万要抓住,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 2, 不要对孩子有过多的限制。 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他们也会默默的开始比较、选择和判断,如果父母还对孩子有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 3, 多同孩子交流。 这个时候的孩子,朋友在他们心中开始占据了一定的分量,孩子需要父母也能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会把自己的心事同父母唠叨,如果父母没心思听,可能就把孩子推在了交流的门槛外。 如果父母还是强迫孩子这样那样,孩子就会很反感,他们就会开始反抗,所以,多交流,让你能了解孩子,也能让孩子了解你,让你们的关系更融洽。 4, 对孩子的一些举动,需要强权压制。 虽然要理解孩子,但是,对孩子的弄些举动,父母不能放任顺应,因为孩子已经懂事了,他需要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别人不能忍受的。对孩子的某些举动,就要坚决制止。 5, 打是没用的。 谁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打不一定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只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让孩子学会以打人做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手段,让孩子具有暴力性,或者习惯逆来顺受。所以,不管你多愤怒,不管你多无助,慎用打做为教育的手段。 6, 别唠叨。 不管是那个阶段的孩子,都对父母的唠叨很反感,唠叨意味着你们的亲子沟通不够好,意味着妈妈对孩子的不放心,意味着妈妈可能焦虑,意味着妈妈对孩子无能为力。不管怎样,唠叨都会减少教育的效果。 7, 让孩子自己面对后果。 如果父母总是替孩子承担责任,就会让孩子做事情前缺少思量,不知道事情的后果到底又多严重,不知道行为的底线。所以,有些行为,需要孩子自己面对后果。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相处? 1, 多交流,多疏通。 交流疏通的前提是父母放下架子,作为朋友,去理解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接受你和你的建议。 2, 多肯定孩子,多鼓励。 这个时候的孩子,其实是不自信的,他们强烈的渴望能得到外界的认同。这个时候的认同,会奠定他们一生自信的基础。所以,对孩子,要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同时还具有自我膨胀的特点,他们经常在自卑和自负中摇摆。单纯的鼓励和肯定,会让他们失去理性。所以,家长还需要让孩子能正确看待别人和自己的优缺点,适度的控制孩子的好胜心。 3, 去了解孩子的喜欢和爱好,尊重孩子的感受。 任何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不能因为最后可能出现的后果就把孩子的某个行为和爱好一棒子打死。疏永远比堵更有用。疏就需要先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疏。所以,如果孩子喜欢上网、孩子喜欢明星、孩子喜欢看小说,等,父母先要让自己同孩子具有相同的爱好,尊重孩子的感受,有了共同的语言,才能更有说服力。 4, 孩子长大了,不能再给孩子过多的限制了。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秘密,父母不要总想窥探孩子的小秘密,给孩子一定的宽松度,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给孩子必要的引导,会让孩子同你更密切。 同样,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喜欢通过一些特立独行的举动来证明自己的成长,希望能推翻过去自己乖巧的形象来证明自己的独立和长大,所以,孩子们常常会有一些让父母崩溃的举止,比如夸张的服饰、令人瞠目结舌的举止等,父母不过对此过于气愤,给孩子时间,同时也给自己时间,寻找机会慢慢引导。 5,不要包办代替。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机会的,自己实践的机会,自己动手的机会,自己操作的机会,锻炼的机会,独自面对的机会,等。父母的包办代替其实是在抹杀孩子成长道路的机会。所以,该让孩子自己承担的,一定要交给孩子,父母不要越权。 6, 别唠叨。 话越多,孩子越听不进去。如果实在不放心,写信吧,或通过别的方式来同孩子交流,网络也是个好途径。 总之,对两三岁的孩子,可以放任顺应;对七八岁的孩子,该压制的要压制;对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疏导更重要。
分享到:
分享 转载(1)
2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