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简谈积极心理学

2016-03-20 09:46评论(0) 浏览(87) 转自:刘春月

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价值

1.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积极心理学是在对消极心理学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及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以及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通过科学的方法,挖掘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和途径。1.2对积极心理学主要划分为主观、个人、群体三个层面:首先,从主观的层面角度分析,主要研究积极方面的人的主观幸福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希望与乐观主义,以及快乐和充盈,强调人对待过去要满意、现在的感受要幸福、面对未来要乐观;其次,从个人的层面上分析,其主要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含爱、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的技巧、对美的欣赏、坚强、容忍、创造性、灵性、洞察力、天赋与智慧等;现在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了解获得优秀品质的原因,以及它们对每个人成功的影响作用。想要培养个体拥有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就必须加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想要找到这条有效途径,使个体具备这样的潜质;最后,从群体的层面上分析,其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建立积极的社会、有效能的学校和健康的家庭系统,并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职业道德、乐于帮助别人,有礼貌、宽以待人。1.3积极心理学的价值。积极心理学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批判和继承,它更强调研究积极的、乐观的方面;积极心理学对心理疾病治疗方面主要是给予希望、强有力的力量、增强被治疗者的信心,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积极预防和早期干预的研究,它在预防工作中体现的价值是对个体内部系统各项能力的塑造,不是修正缺陷。积极心理学更多的是注重和培养人性中的固有力量,从而使得治疗、咨询、培训、教育和人际交往有效和顺畅。

2、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1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每个学生的发展,既受个人特征的影响,更多的是个人所处的环境影响。校园环境是学生所处的环境中最多的一个,也是能够调节的地方。学校教育中单纯的和学生讲大道理,不如把这些道理和知识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征文、演讲比赛、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它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优点、学会感恩、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学习等。开设心理健康课,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加强心理疾病的预防,增强学生的幸福体验感;必须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灌输到课堂教育中,让所有学生明白什么是积极心理学。2.2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要让学生去掉依赖心理,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同时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参与、敢于竞争,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要坚持民主管理,真正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关系,在管理中要爱护、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成功、找到自信、敢于创造,同时与学生交流中要经常换位思考,真正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成长。2.3加强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在学校的宣传墙报中应当将描述人性优点的词语融入其中,这些词语主要是:拼搏、奋进、勇敢、坚强等,这些词语让学生拥有了主人翁意识,也让学生能够接受这些优良的品质。学校的广播站,应播放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正面内容,铃声也应为积极健康的音乐铃声。学生集队时,要求学生呼喊催人奋进的口号,通过言语来增加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对学生要加强赏识教育,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多表扬尽量减少批评;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好心态。

3、结语

积极心理学是激发个人走向更好状态的一门研究学科,属于彰显现代教育精神方面的心理教育范畴。积极心理学不仅是寻求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它的积极意义是为社会和现代教育,提供新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为我们打开了服务社会和人民的窗口。积极型教育实践是从积极人格、创造力的观点培养,并将积极心理治疗理论融入其中,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让参与其中的人更加健康、幸福、快乐和自信。由于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很好地诠释以及解决当前许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矛盾和困惑;所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实践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前一篇:
体育论文
后一篇:
核心价值观
分类:
教育论文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2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