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只考语数外,外语可考两次

2016-10-21 22:05评论(0) 浏览(57)

统考只考语数外,外语可考两次

  《方案》: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高考命题试卷。外语科目将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解读:全国统一的高考中,考试科目将只有语文、数学、外语,将采用全国卷考试、分值不变。那么这三科每科满分仍为150分,总分450分。尽管另一次外语考试的时间尚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统一高考的时间将由现在的2天缩短为1天半。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重要参考

  《方案》:一是制定《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客观、真实、全面记录学生高中阶段发展状况;二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方便、快捷、准确地记录与保存学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表现情况;三是规范评价过程,强化公示审核,确保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材料的真实可靠。

  解读:这一改革的关键是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信,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措施予以保证:一是如实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材料,对相关材料要进行公示,责任教师要审核把关,确保真实性。二是建立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保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便于档案的使用和监管。三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查处惩治力度,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

关键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方案》:制定《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改革考试形式,建立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合理设置和安排两类考试科目。

  解读:与现行制度相比,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将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所有科目都要考,以“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等级性考试纳入高考招生范畴,将会以A、B、C、D、E五个等级计入高考总成绩等。


高职单招规模将扩大

  《方案》:一是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实施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完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逐步扩大单独招生规模,提高单独招生录取比例。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分别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和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录取模式。三是完善对口升学制度,构建中职与高校有效衔接的升学通道。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和本科学校学习。

  解读:2015年,我省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已占到高职院校招生总人数的一半左右,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到2017年将成为主渠道。这种招考模式,它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有利于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也减轻了学生的高考负担。

关键词:录取

  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

  《方案》:一是不断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投档录取率。二是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取消录取批次后,学生不再分批次填报志愿;学校在考生志愿填报范围内按学生专业志愿和高考分数择优录取,克服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三是试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选报多所学校制度,使学校选拔学生和考生选报学校更加合理有效,逐步实现“双向选择”。

  解读:我省是最早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省份,据了解,2015年我省已将本科第三批A、B两个批次合并为一个批次,将逐步合并本科第二、第三招生批次,直至取消录取批次。

高考改革,一个词语就是血雨腥风!

湖南高考改革也就是从小编的孩子那一届开始,改革的模式和下面浙江省的差不多,看了下文,脑袋都大了,先努力学习学习,希望为两年后的高中升学的你以及家长与学校带来一些参考。

转眼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最早的一批改革试验品将要升入高三,马上要面对高中阶段最后一次选考的激烈竞争。改革在浙江、上海两地试点之后,现在也有在全国推广的趋势。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文理不分科”,因为文理不分科的缘故,原有的高中教学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本来吧,大家只有文科班和理科班,所有的教学活动也都是围绕文科班和理科班展开的,各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但如今变了天,试点区的各个学校都陷入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困境,没有经验可循,在试错的过程中撞的头破血流。趁着最后一天假期,我为母校的诸位带来改革试点区的一线报道,方便大家对可能到来的改革浪潮有所准备。

高考改革政策篇
1.分科
改革之后,理科和文科从此成为历史,新的分科将从七门功课中组合产生。这七门功课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湖南好像没有技术,但有综合素质评价)
是的,你没有看错,还有一门技术!技术包括了原来在高中只需要参加会考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现在也已经跻身高考科目了!
每名学生需要从这七门功课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三门功课,和语数外一起组合成自己的高考科目。所以在理论上,以前的文科、理科将变成数量多达35种的高考组合!35种啊(湖南组合下来应该是20种,也不少啊,同志们)同志们!这是选择困难症的噩梦啊!
原则上,分科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自主选择来确定,但是哪个学校支撑得起一个年级35个班啊,所以实际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一般来说,学校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从所有组合中敲定N种供学生选择。这个N浮动很大,少的话有的学校只开了三四个组合,多的话有的壕校甚至可以开十几个组合Orz,真的很看学校的师资和硬件啊......教务处的内心是崩溃的。(我们的内心都是奔溃的,所以,看似选择面广,其实说不定也就三四个组合。)

2.考试
在高中生涯中,有两项考试非常重要。一个叫做会考,会考是否通过,直接关乎高中毕业证书的有无。不过以前的会考都是水水的(这一点,大家也许都知道),绝大部分人都是可以顺利毕业的。另一个就是万众瞩目的高考,举国上下一年一度的盛会,多少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就为了能在这一天愉快地互相伤害。

但是新高考改革之后,这两项考试被改的面目全非,昔日的模样一去不复返。
首先是名字,为了和以前的考试有所不同,现在叫法也不一样了。“会考”不能叫了,要叫“学考”(湖南早就叫学业水平考试了,只是今年才交由高考主*教育考试院主考);“高考”不能叫了,要叫“选考”。反正我刚工作的时候,脑子是混乱的。

其次是时间,每年的大考数量增多了,四月一次,六月一次,十月一次,这意味着学生们要放更多的假,老师们要监更多的考。其中六月的那次就是传统的高考时间了。但是!六月份考核的科目,只有语!数!外!那么其他的选考科目什么时候考呢?当然是在四月和十月的时候考。如果四月和十月用来考选考科目了,学考科目又放在什么时候考呢?教育考试院微微一笑,谁说,选考和学考不能一起考了......
我们来归纳一下高考改革之后的大考时间表:
4月:七科学考、七科选考
6月:语文、数学、英语
10月:七科学考、七科选考、英语

除了语文数学依然是“一考定终身”之外,其他的科目都可以参加两次考试,取其中的最高分作为最终的高考成绩。英语考试现在也可以进行两次了,不过浙江省的英语一直以来都是分开两次考察的,所以对时间安排上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个估计湖南是差不多的。

但是学考和选考在同一时间进行,带来了无限的变化。为了能在同时进行学考和选考的考试,诞生了一种复合卷,同一张试卷分为学考和选考两部分。为了方便理解,你可以把其中的选考部分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附加题”,附加题的难度要比正文部分难太多啦。同时考试的参与者、组织方式、分值和结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湖南到时候怎么操作待定。

我们通过一个情境来了解一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明是一名高二学生,他的高考科目并不包括地理,所以他准备参加10月份的地理学考。如果这次考试通过了,那么他之后的高中生涯就再也不用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了。小红是一名高三学生,地理是她的选考科目,但今年4月份的选考成绩她并不满意,所以打算10月份再考一次,争取拿到一个更好看的分数。于是在10月的时候,小明坐在A1考场,拿到了一张卷面满分为70分的学考卷;小红坐在A2考场,她拿到了一张与小明的一模一样的学考卷,同时还拿到了一张30分的选考卷,两张试卷的满分是100分。开考60分钟后,小明的考试结束了;又过了30分钟,小红的考场也结束了考试。考试的结果:小明的卷面分是40分。但因为卷子实在是太简单的缘故,所有写了学考卷的人中,只有不到5%的人分数比他低,他的学考成绩被判为不合格。小红在学考部分的卷面分是70分满分,选考卷的卷面分是20分,总分为90,但因为选考卷实在是太难了,所有学考卷成绩被判为合格同时写了选考卷的人中,只有1%的人总分超过了她,所以她得到了一个赋值分97分。拿到结果后,小明抱怨道,要不是因为有像小红这样的高年级生的存在,他这次肯定可以通过学考的。

通过这个情景,我们可以看到新的考试方式中,学考和选考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个地方:
1.学考和选考的试场是分开的,考试时长也有所不同,选考的考生在完成学考卷后还要完成选考卷。
2.学考的等第是按照比例划分的,计算比例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的学考卷,包括那些由选考考生完成的学考卷。因此如果有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参加了同一场学考,他们就要一起竞争合格的名额。
3.对于选考考生来说,通过学考是取得高考成绩的前提,如果他/她的学考卷成绩无法拿到学考的合格,那么这次选考的成绩是作废的,无论他/她的选考卷完成得如何。
4.选考的卷面分数并不是考生的最终成绩,所有有资格参与选考竞争的人中,总分从高到低按比例给予赋值分,名次越靠前分数越高,最高为100分,最低为40分。
(湖南的考试方案和浙江的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大致的框架应该是一样的)
3.录取
文理不分科之后,自然也就没有了文科线、理科线之类的东西,那么理论上全省共有35中组合的考生,要如何进行录取工作呢?划35套录取分数线?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所有人同台竞技不就好了?

我们来看一个情境:

小红和小王是同一所高中的高三学生,小红的选考科目是物理、生物、地理,小王的选考科目是化学、历史、技术。6月份的高考结束后,小红的总分为560分,小王的总分为520分,他们都报考了某重点大学的物理专业。该物理专业对浙江招生的选考要求是物理和化学,由于小红的总分高于小王,该专业最终录取了小红;而小王则不得不进入他的第二志愿——某所二本院校的物理专业。

高考改革后,语数外各150分,选考科目各100分,取消自选模块考试,浙江省高考的满分从原来的810分恢复成750分。由于采取了赋值分的缘故,不同的科目的最终得分之间直接进行横向比较。选了不同科目的考生,将会放在一起进行排名,按总分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不同高校的不同的专业也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提出了要求,如果考生的选考科目不符合该专业的要求,是无法被录取的。在今年,各高校已经公布了对上海和浙江的招生要求,要求的选考科目数量有0,1,2,3门,只要符合其中一门即可,这就意味着要求的苛刻程度从高到低为1,2,3,0门。举个例子,某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要求物理,化学和生物3门,只要考生选了理化生三门中的任意一门,不管你其他两门选考的是什么,都可以报考该化学专业;而某财经大学的会计专业的要求只有1门物理,这就意味着,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必须选考物理科,否则无法报考;要求0门的专业如某大学的哲学专业则允许所有考生报考,只看你的总分。

志愿的填报也与以前不同。
首先,批次会被取消,再也没有一批、二批之类的录取批次了,所有录取工作将在同时完成,一本、二本、三本同时录取!
其次,平行志愿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按照院校填报专业,现在是按照专业填报院校。
举个例子,以前的录取是先看你的第一志愿学校A,依次看你是否够得上其中的专业a、b、c、d、e,如果分数都够不上,再看你的第二志愿学校B;而现在的录取是先看你的第一志愿专业a,依次看开设了专业a的院校A、B、C、D、E,如果分数都够不上,再看你的第二志愿专业b。所以录取工作瞬间就变得非常混乱起来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极大,同样是第一志愿物理专业,你非常有可能像情境中的小王一样直接进入下一所开设物理专业的学校,而没有选择该重点大学其他专业的机会。

高考改革影响篇
看了上面的这些政策,大家想必明白,这次教改那是动真刀子啊!它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冲击都是颠覆性的,高考指挥棒一挥,真的是血雨腥风啊!!!

1.学校层面:报考策略的战场,投机分子的胜利
根据高考的赋分原则,我们可以看出,这次高考改革给了各个科目的偏才怪才巨大的优势,为了体现他们在自己擅长领域的优势,不同的学科之间是没有任何横向的关联的,学科内部的差异也通过赋值的方法进行了扩大。换句话说,每个学科的人都在内部自相残杀,而且比以前更甚的是,胜利者将获得更大的奖赏,失败者将更加一败涂地。

举个例子,以前没有赋值的时候,某一年的高考完全可能出现政治满分人数为0的情况,但现在不会了,每年政治满分的人数一定为当年选考政治的考生人数的1%,一定会有一批人满分。同时,每场考试,无论参考人员的总体水平如何,一定会有人为他人做炮灰,被踩到40分的低分。

这种情况带来了实质性的后果,比如,物理的地位迅速下降。从校长带回来的消息看,大家的心理是这样的:普通高中觉得,自己的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劣势太大,和重点中学根本没有一战之力,选择生物、政治等科目反而可以不落下风,因此不愿意自己的学生选物理;重点中学的校长完全明白普通高中的心思,但是普高不选物理的话,如果重点高中的学生去选物理,就会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一部分本来可以通过碾压普高学生拿到高分的学生,却要被自己人打的翻身不能,这种损失太过惨重,因此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选物理。于是物理大爆冷门!物理老师纷纷转行教技术教数学去了;被认为比较冷门的地理、技术等科目,却在短期内出现巨大的师资缺口。

这种博弈带来了另一种产物——投机者。

2015年的10月是改革以来的第一次学考+选考,按道理来说,这次大考所有的学校都会选择学考而放弃选考,因为学生刚升上高二,怎么可能写高考难度的卷子呢?

但是!有部分山区普高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参加选考,他们通过牺牲语数外+补课的方式在短短一年内给学生填完了理化生的所有高考内容,让刚升上高二的学生奔赴高考战场,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因为参战的只有他们,规则忠实地按照百分比涌现了一批物理化学九十几甚至满分的“天才学生”。

可以想见,当重点中学的学生在2016年终于参加了选考,却发现自己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达到这些“天才学生”半年前所取得的满分的时候,内心该有多么悲愤。

毕竟,当这些普高的孩子抱着一百分的高考成绩安心地补着语数外的时候,他们却要和其他重点中学的学生为了七八十分捉对厮杀。这次投机成功也让教育考试院面临了大危机,不少人对改革的公平性产生了质疑,不过好在这种投机的时机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这是全浙江省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没有任何高三学生参考的选考了。

2.教师层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属教务最苦逼

新的分科方案实行之后,教务处的压力是最大的,因为无论开设多少个高考组合,哪怕只开设三个,教务处的排课难度都会大幅上升。(我们学校是年级部排课的,年级干事会更苦逼了)

在各个学校的摸索过程中,有两套主流的排班方案。
一个是走班,同班不同课,按照语数外组织行政班级,但行政班级内部允许出现不同的高考方案。比如说同样是一班的学生,有的选考政史地,有的选考物化生,当上语数外的时候,大家坐在一个教室里,但是要上专业课的时候就分道扬镳进入不同的教室。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在师资、硬件有限的情况下支持更多的选课方案,节约师资力量。坏处就多了,首先排课难度实在是太变态了;同时,选考科目老师无法换课,因为你一旦错过这个上课的时间点,你的班级就会分流进入其他教室,不同科目在同一时间点互相要求对方的学生,会导致班级锁死,于是一个人的换课会波及全级段的课表;也不可能找人替你代课,为了节约师资和排课的需要,你在上课的时候,同级段其他的同科老师基本在同时上课。

于是诞生了另一种更加务实的排课方案,按选考科目组织行政班,就诞生出类似物化生班、化生技班等,全班所有课都是一起上的。缺点的话,当然是老师比较辛苦,因为套餐更加集中之后,同一科的选课人数增加,教学负担加重,经常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在推广了这种排班法后,本地某校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老师教整个年级十个班的奇观,负责七八个班级的老师在各校也偶尔能见到。

3.学生、家长层面:前途未卜,充满迷茫

新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反而是最小的,孩子们没有见过高考,所以接受能力特别强。

但之前提到了,在目前的形势下,选考科目的选择变得比以前还要性命攸关起来。由于浙江历来是高考大省,三十万考生分配下去,选好了可以简化竞争扬长避短,一旦选错就是修罗战场万劫不复。加上志愿填报需要考虑选考科目的匹配,直接倒逼考生在分科之时就得做好未来专业生涯的初步规划。所以孩子们的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分科前夕全校上下都笼罩在询问如何选课的窃窃私语中,但没有人能说出条黄金大道来,问完就是面面相觑的节奏。

学校给高一各班都配发了最新的报考要求,两大本词典一样的,一直在学生手中流通,期末回收的时候书脊已经开裂。这段时间里,家长的电话轰炸、登门造访也格外的频繁,教师办公室门庭若市,一天可以接待三四批来询问如何选科的家长。由于家长们完全不清楚选科的政策是什么,老师们解释得很辛苦,家长会也变成了全校大会给家长们介绍相关的注意事项。

由于改革才进行两年,很多策略都还在调整中,所以学校也没法儿给家长什么保证,未知带来恐慌,那段时间真是人心惶惶啊。
真的印证了那一个词语:血雨腥风!!!

分享到:
分享 转载(1)
23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