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母亲在,孩子美丽世界就在

2016-01-19 10:59评论(0) 浏览(39) 转自:吴赛丽
母亲在,孩子美丽世界就在 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12/14 11:36:29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不知为啥,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主题曲至今没办法忘记,想着在家忙着农活的母亲,自然眼睛会湿润。 外公八十三岁就离开了人世,然而奶奶今年已经九十五岁了,不管耳朵如何 背,至少父亲回家还可以叫一声妈,这一点,似乎比母亲更加幸福。每次回家,奶奶都在儿孙面前唠叨我的父亲,说什么田里的庄稼如何的长势喜人,如果不是手脚 不灵便,肯定还要到田里去大显身手,说到这里,全家人都笑。       父亲说过奶奶这样的趣事儿,不知哪一天,奶奶在父亲面前唠叨抱怨,说什 么这辈子没有大年纪过了,一脸的不乐意,殊不知,父亲偷偷地说道,自己到已经九十五了,还不知足,事实上,家有一老,赛是一宝,更何况是长寿老人呢?奶奶 时不时地耳背,可大脑一点都不含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明镜似的,讲起过去的事儿自然是头头是道,看来,倪萍女士笔下的《姥姥语录》还不是随便涂鸦的, 难为如此用心描写。       老人如小孩子,许多话只要冒出来,你只要愿意倾听,还有别有一番风味。 奶奶讲过去的事儿,父亲总是嫌弃其唠叨,然而,我们却乐意听,原因很简单,只要老人高兴,又何必在意说什么呢?严顺开先生不是演过小品《粮票的故事》吗? 其实,父母亲对九十五岁的奶奶特别孝顺,稍微有半点不舒服,都会忙着帮助治疗,当然了,我们这些小辈也不马虎,总是带着老人喜欢吃的东西。我们知道,父亲 之所以身体倍儿棒,不就是有母亲在,自己依旧还是孩子吗?        四世同堂、五代同堂,这样的家庭往往充满着和谐,自然身在其中,孩子也能够健康成长,毕竟,每个人都有母亲守护在身边。在古希腊神话里,不是有巨人安泰吗?这样的巨人家族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叱咤风云,不就是脚踏大地母亲,自然身体里充满着力量。        我发现,许多老人,只要自己的母亲还在,往往会焕发生命力,一旦母亲离 开人世,会瞬间衰老,难怪每次祭祖,奶奶都会在祭拜时唠唠叨叨说自己的母亲,看来,在人的潜意识里,母亲是生命之源,谁都难以忘记?贺敬之在《回延安》中 写道:“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世人喜欢把祖国必做母亲,我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不是有这样的老话,宁 可跟着要饭的妈妈,也不可以跟着有钱的老爸,也就是说,母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生命之水一样不可或缺。自古以来,承担抚育任务的往往是母亲,我们读读 《三字经》,里面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记忆犹新,尽管孔子这位大圣人的传记里没有多少文字提到母亲,但从孟子成长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母亲颜徵在的 伟大,不要说别的,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父亲叔梁纥在孔子3岁时去世,母亲颜徵在二十岁便成了寡妇。这位伟大母亲甚至一生都没有将埋葬丈夫的地方告诉孔子。真是这位母亲把孩子从乡下搬到鲁国的都城,从而奠定了孔子日后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        如果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个伟大的女性,我们不可忘记的就是自 己的母亲,这方面,无论是美国总统小布什,还是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多少位伟大的母亲缔造了一个个伟大的人物。古希腊的阿客琉斯,不就是 因为母亲的庇护,才会气力无穷,如果全身上下都拥有母亲的爱,又怎么可能有阿客琉斯之踵的遗憾呢?        谈到古代的帝王们,我们往往会说道母以子贵,殊不知,母亲在一个孩子成 长过程中拥有多大的作用,这种力量是父爱所难以代替的。尽管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轰动整个大地,但真正给孩子成长发挥作用的依旧是母爱。前不久,人们议 论纷纷地谈论虎妈的故事,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女人素质的高低、性格的不一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走向。我发现,许多母亲为了孩子含辛茹苦,然而脾气又异 常急躁,这就导致许多母亲与孩子相处问题多多,矛盾重重,但是,有意思的是,无论你怎么批评孩子,但千万不要伤害其母亲,否则,你说的每句话都没有什么教 育作用。        儿不嫌母丑,实际上,在人的一生中,母爱是无法代替的。我做了这么多年 的教师,发现许多孩子之所以脾气古怪,说到底,往往是缺乏母爱,自然在许多方面缺乏教养。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一个人想要完美的看待这个美丽的世界,就得父亲给其高贵的骨骼,母亲给其敦厚的胸怀。《易经》开宗明义就强调君子立世应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么,自强 不息往往是父亲给予的,而厚德载物则是母亲所赋予的,只有两者具备,人才能够健康成长。        然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孩子俨然以留守儿童的身份存活于人间,从小就得不到母爱,更别提什么父爱了,一旦这样的现实没办法及时得到改善,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显然与一个人健康成长是背离的。        我曾经有一个中途想退学的孩子,几个任课老师,多次组建队伍,到其家去 做思想工作,可就是没有一点作用。原因也不复杂,从小,母亲就因为什么特殊原因离开了这个家,父亲又在外面组建了新的家庭,这孩子就有了被抛弃的误解。轮 到中考报名之后,这孩子就不想上学了。直接原因就是父亲答应好好的,说中考报名一定回家,可惜的是父亲食言了。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还是父亲的好说歹说才 算勉勉强强毕业。恰巧,在其上一届,也有一个脑袋瓜特别聪明的孩子,他整日里只知道打游戏,后来家访才知道,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生下孩子不久就跟着 别人溜走了。        在我们乡下,这样的家庭还不是少数?为啥呢,乡村里,有平常人家,男人 娶不到老婆,只能到外地花点钱把老婆娶进门,然而,这些女人往往生下孩子就像完成任务式的,无情地离开嗷嗷待哺的孩子,试想,这样的孩子从小就是后脑勺冷 风飕飕,没有了安全感,俨然是一棵无人关爱的小草,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够看到希望的太阳?        这不,二毛(妻侄儿)的妈妈过生日,由于在上海工作,小家伙老早就念叨 着母亲,别以为只有四岁,小脑袋可不含糊。一大早,就问奶奶,为啥自己过生日,爸爸妈妈都在身边,轮到妈妈过生日,却没办法一家人在一起。轮到给妈妈打电 话说生日快乐,小家伙竟然硬是不说,偷偷地流下了眼泪,在小家伙的心里,妈妈的地位不可撼动。        时间过得真快,这一周,二毛的妈妈回来了,小家伙自然特别高兴,嗓门也大起来,步履无形中轻快起来,我知道,就算吃更多的好的东西,也不如母亲回家来得重要。        我觉得学校应该如温馨的家一样,不要让孩子整日里战战兢兢的,自然,在家里,可贵的母亲们,不要忘记,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无可撼动,只有尽心尽职,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把母爱带来的力量改变对这个美丽世界的看法。        实际上,孩子最渴望交流的是父亲,然而,经常交流的恰恰是母亲,否则,龙应台、丁立梅的散文也不会那么感人,杨红樱、黄蓓佳的家庭小说也不会那么灵动,因为母亲在,孩子的世界就在?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3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