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York肯尼迪机场-偶遇1

2016-05-07 15:18评论(4) 浏览(76)

New York肯尼迪机场-偶遇1
独自一人在Gate8候机,对面坐着中国面孔的一家三口在吃简单午餐,夫妻俩看起来50多岁的样子,小女孩中学生模样。坐在中间的爸爸很体贴地照顾着身旁的妻子和女儿,不时地问他们要不要吃个鸡腿什么的,突然

发生了这么一幕-他抬脚的时候不小心踢倒了脚边水杯,水倒了出来……他立马单膝跪在地上用外卖袋子里不多的纸巾擦地板,我忍不住搭话:“应该不要紧吧,会有人打扫的。”没想到他回答:“这里人多,踩到就会跌倒。”我立马把包里面的餐巾纸拿出来,递给他,他不停地边说感谢边擦地板,直到比较干。看到这一切我非常感动,开始不由地和他们搭讪……
原来这一家人也要转机去长沙,爸爸出生于恩口煤矿,他的父亲是恩口煤矿的老工人,虽然现在定居在宁乡,生病住院还得去娄底报销,瞬间有了亲切感,在美国偶遇娄底老乡令我敬佩的是这对夫妻身上体现出来的坚韧。。他们20多年钱来到美国,这位爸爸在国内研究生毕业之后在海南工作了七年,然后来美国读博,他的妻子和儿子随后也来到美国。他们和我诉说刚到美国时的种种艰难,语言完全不通,尤其是他妻子,刚来美国那会,英语一点不懂,尽管她在国内也是研究生毕业,但是专业是历史,大学时期也没用学过英语,根本就找不到工作,为了学校英语,她从餐厅服务员做起,边打工边学习英语,而后又开始在美国读研究生,学习会计专业,40岁才开始在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真的非常佩服她的韧性和坚持。他们这一代华人在美国起步都很艰难,克服重重困难才能立足。现在50多岁的他们,尽管生活非常安逸,但是的生活态度和国内同龄人完全不同,他们认为这个年龄儿女都大了之后,正式做事的好时候,有了年轻时代积累的经验,现在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Florida一家航天大学当教授这位爸爸告诉我他的同事们很多70多岁还在工作,做研究,这与金钱无关,与态度有关……
想起这几天在营地大会上听到的两场关于grit的讲座,Jonathan团队的分享,聂教授的“奋斗的人生始于如火的青春”,尽管不再青春的我full of energy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9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