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物道|我能想到最美的秋天,全在宋词里

2016-08-31 10:48评论(0) 浏览(62) 转自:黎明华

物道|我能想到最美的秋天,全在宋词里

 〖 穿 越 到 宋 朝 去 赏 秋 〗

   立秋已过多日,中元也渐渐远去,对于秋天,其实从第一片落叶开始,就已经让人期许着与金秋相见。或许秋日总是短暂的,宋词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想来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总之,若要寻得最美秋天,不如一起穿越到宋词中去探个究竟。

〖 清 晨 山 林 藏 熊 鹿 〗

  秋日的清晨,山脉的起伏连城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我喜欢词人梅尧臣在《鲁山山行》的记载:“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走在蜿蜒幽深的山路里,你总能发现很多秋日野趣。“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空荡荡的山林里,霜落了一片,隐隐约约中笨熊在爬树,鹿儿在悠闲地喝水。

  随着一路山景的变幻,词人写道:“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大概是因为有太多的好奇,我们总会模糊地听见远山传来的声音。 

〖 碧 云 天 里 秋 叶 黄 〗

  顺着山路一直往里寻,豁然开朗的秋色中,范仲淹的一句:“碧云天,黄叶地。”便是当下的景观。那湛蓝的天空里,镶嵌着朵朵青云,风一吹,就散了。那苍茫大地上,铺满了层层落叶,你一踩,便有着“噼啪”声的回响。

  随着时间的流转,词人写道“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时的秋景中,一缕青烟正荡漾在江面上,这般色彩斑斓的秋天,满足了我对宋朝所有的想象。

〖 暗 渡 桂 香 迎 面 来 〗

  如你所见,宋词中秋天美得让人心跳加快。当快速越过整片森林时,秋风暗渡的桂花香迎面而来。秋风暗渡的桂花香迎面而来。李清照的《鹧鸪天》中:“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秋天的桂花,是宋朝词人的最爱。它通体暗淡轻黄,即便隔着远,也能闻其香。词人赞道:“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夜 时 清 秋 明 月 光 〗

  随着花香慢慢淡去,伴着秋日渐渐西沉,眼前一汪清澈的溪流,正环绕着青山,许是山头的一轮明月,它澄鲜的光亮将瓦蓝的天空倒映在水中。宋代词人程颢写道:“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如果可以,我愿像程颢一样,在这未曾暗下的秋色中行走,而那明亮的月光,也正照拂着前方的路,隔绝着喧嚣的红尘三十里。

〖 宋 人 不 识 愁 滋 味 〗

  寻寻觅觅,从清晨到日暮,寻寻觅觅,从年少到白头。在辛弃疾的《采桑子》中:“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人对秋天的热爱绝非一朝一夕,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啊,看遍秋天的繁华,踏尽秋色的斑斓。秋尽时,词人最爱的,原来是秋天的凉爽。或许这般朴素的理由,才是案头秋景最初的美。

  宋朝之秋,从清晨到月升,从山林到案头,从野趣到红尘,无论何种景象,词人都会用饱满的心情将它记录着。或许你会用苏轼的《水调歌头》问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可这世上的秋天从来就没走远。只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一梦,人生几秋。

前一篇:
不学礼,无以立
后一篇:
暑假开学第一课
分类:
随笔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4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