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分清学生的两次诞生

2014-06-04 20:53评论(0) 浏览(195)

    教师能否分清人或者说是学生的两次诞生是理解学生心理发展能力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一生中有两次诞生。第一次诞生的人是用叫喊来显示自己的:我出生了,请关心我,要为我操心,我是软弱无力的,一刻也不要把我忘记,要保护我,屏息静气地坐在我的摇篮旁边。第二次诞生的人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显示自己:别照看我,别总跟在我的后面,别束缚我的手脚,别用监督与不信任的襁褓把我捆起来,千万别提起有关我孩提时的事儿。我是个独立自主的人,我不要别人搀着走路。在我的面前有一座高山,这是我生活的目标,我看见它,想着它,我要爬上这座山……我要使大家都认为,我能独立地、用自己的力量登上顶峰。

    人的第二次诞生正好与第一次诞生相反。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开始追求独立,想要自己独立地往前走,但是他会越走越害怕,希望有人帮助他。但是你要问他,用不用我帮助你,他肯定会告诉你不用,但是你要真正去帮助他,他又不会拒绝。因为一个人由完全的依赖走向完全的独立,并不是一夜之间的突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一方面追求独立,却又无法摆脱依赖。所以,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绝不能想对待小学低年级学生一样,要尊重他们的想法,要尊重他们追求独立的愿望,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及行为标准开始脱离成人的标准,逐渐向同人看齐,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育不但是无效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教师要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能力必须分清人或者说是学生的两次诞生。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