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军:真教育不是做秀不是喊口号,而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2014-09-13 20:55评论(0) 浏览(201)

   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到新西兰已经快七个月了,是该写些什么的时候了。按照约定今天是往皇家橡树小学(Royal Oak Primary School)艺术品拍卖会递交作品的时间,我上午九点多到校长室交了作品,然后就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那些天真可爱的小学生们在干些什么。

  信步就到了操场,看到我的好友学校的后勤总务老师杰瑞(Jerry)在和他的助手一起,往木架上钉最后一块艺术板画,这是最后一块,来自20号教室,四年级的学生。我们亲切的握手宣喧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个班的两个小同学正拿着IPAD录像,记录下他们的作品整个的安装过程。操场上也时不时地有几个上室外课的班级经过,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着这个最后“压轴之作”,这幅作品也确实如此。当这幅作品还在教室中未完成时,从当时学生们和老师创作这幅作品时的那种情感投入,我就意识到这必是一个精品。不出所料,参观的师生们也都说别看他们完成得晚,但这幅太美妙了(It’s amazing!),真是“慢工出巧匠”,大家赞不绝口!

  不一会,我看到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家长,但都是老年人,似乎是爷爷奶奶们。于是我问杰瑞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家长来,他告诉我今天是祖父母日,(Grand parents’ Day)并建议我到处转转,还有其它一些活动。新西兰人是讲英语的国家,Grand parents对他们来说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一包在内了。这并不是一个节日,而是这个学校搞出的一个创业,每年的今天请祖父母们来学校参加活动。一会功夫,三三两两的人群在校内各处活动开来,但并不吵闹。孩子们当起了祖父母的“小导游”。“爷爷,瞧这毛利风格的画”,“奶奶,奶奶,这片树林是我画的……”爷爷奶奶们也是给孩子及时适当的夸奖与鼓励。“Good Boy! Good girl!”

  不禁想起了国内的中小学,以前还是在一所相当不错的私立特色学校工作时,校领导也是很有思路,想让孩子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放开他们灵巧的双手,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当时即使是高中的孩子们能设计出一个像样的“班徽”就很难得了,更别提小学生,基本都是班主任的作业,这样经过艰苦的上促下推之后把稿件交到办公室,又经过宣传干事们润色,之后又请校外的广告公司,帮忙设计成样,仅是一个长50厘米宽30厘米的班级牌而已。而新西兰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居然能合作完成长8米高2米多的巨幅作品。是我们中国的孩子比洋人笨吗?当然不是,因为BBC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节目,华裔学生缘何能拿到这么多奖学金,到底是他们聪明还是他们勤奋。在新西兰这也是,很多大学提供的奖学金被华裔学生拿到。我想是两者兼而有之。既然我们的学生并不笨,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值得我们中国搞教育的志士仁人深思。

  从操场我又转到了礼堂的外边,看到几个小学生好像在摆摊售货,走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们卖的是花卉用的液体肥料。瞧着他们那股很专业的劲,真是一种享受。他们耐心地给顾客解释这个产品的功效、用法和价位,一升装的3元,两升的4.5元,三升的6元,然后又是收钱找零。在他们的空闲时间,我和学生们攀谈了起来,得知他们是六年级的学生(我给四五年级的学生上汉语课,所以对他们不熟悉)。我问卖货挣的钱是归你们自己还是交给学校,他们说一部分学校做为筹款,一部分归我们自己。我一下就明白了,因为学校每年都搞巧克力兜售活动,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也是挣得的钱一部分交学校,余下的归自己。这样既让学生接触了社会,也锻炼了与人交际表达能力和做事能力。既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使孩子得到了锻炼,真正提高了素质,获得了成就感。想想我们国内的小学生是不是还在每天向家长要钱买零食和玩具,给少了还不高兴而耍脾气,把爷爷奶奶降服得无计可施?

  我从室外转进了礼堂,里面是把各个教室的自己的艺术品都拿来无声拍卖了,竞价者都把所出的价格和联系方式写到相应商品的表格上面,同样也是为学校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看吧这些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有多高,有的是剪贴画,有的是油画,有的是布艺,有的是雕塑,还有用各种纽扣贴成的画儿。小作者们有的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在引导爷爷奶奶看作品,有的在组织凭票抽奖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并没有老师在场,他们组织得相当有条不紊。有的作品认可度还非常高呢,起价从20元低价已经拍到240元。这不是金钱的事儿,更多的是对孩子们艺术素养的肯定与欣赏!

  不知不觉午饭的时间到了,瞧,学生们又摆开了餐饮摊,亲自动手为大家制作午餐,有负责烹调的,有负责卖的,这次有一位老师跟着一起做,我也真感触到了“老师像妈妈一样”那难以描述的美妙!经济实惠的午餐既给来参观的家长解决了饮食,也培养了孩子的服务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样也是为学校集资做出贡献。我同时在新西兰的高中、初中和小学同时任教。从小学开始他们就有烹饪的餐饮服务课,以满足对此有兴趣需要的同学。他们做得津津有味,老师教得不亦乐乎,师生像母子一样。中国的高中生不知有多少学生不会自己做饭,我没做过统计。倒是那年我在国内一所学校工作时,给出过建议让学生们学炒一盘菜活动,后来高中部在食堂的配合下,给提供了和好的面团和饺子馅,学生们包了一顿饺子,学生们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是我们一直受“君子远疱厨”这句古训所禁锢吗?还是应该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提出的“学会生存”?

  介绍了这么多活动,都与集资(Fundraising)相结合,但得说明一下皇家橡树小学(Royal Oak Primary School)并不是一所私立学校来千方百计筹资。相反而是一所纯公立学校,但他们并不是向政府等靠要,而是精心设计并执行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学校的品牌建设做贡献。据我所了解的,有些学校对曾经在本学校就读过的兄弟姐妹和子女是有优先权的,这些可是“明规则”,因为他们曾经为这所学校的发展做出过贡献,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与认可。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历史使命感”就是这么从小培养的。

现在仔细想一想,这所小学所设计的活动是不是,能充分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大教育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同样我们的《弟子规》中也是有修学次第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反观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光会做“学问”了,不会“做事”的有多少?所以“真教育”不是做秀不是空喊“素质教育”的口号,我们要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分享到:
分享 转载(1)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