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释义: 杰,指有杰出才能的人。灵特别美好的意思。这则成语表示杰出人物在那里出生或他曾到过那里,所以那里就成了名胜之地。 故事: 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洪州阎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阁大宴宾客,当地知名人士都应邀出席。 王勃正好路过这里,也应邀参加。因为他才十四岁,所以被安排在不显眼的座位上。阎都督的女婿很会写文章

    2013-12-06 12:27
    0 喜欢
    评论(0) 浏览(113)
  • 出处: 《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释义: 言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怕。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故事: 古时候有个名叫仲子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幽会。姑娘因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知道后,会责骂她所以要恋人别这样做。于是唱道: 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门楼,不要把我种的粑树给弄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伯父母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

    2013-12-06 12:27
    0 喜欢
    评论(0) 浏览(109)
  • 出处: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于产曰:人心之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释义: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的心思像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故事: 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子皮打算让尹何担任自己封地上的主管,尹何是子皮家的小臣,没有管理这么大地域的经验和能力,许多人觉得此人难以胜任。     为此,子皮征求辅助自己执政的子产的意见。子产说:尹何年纪轻,恐怕不行吧。子皮不以为然,说

    2013-12-06 12:25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0)
  •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 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释义 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 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

    2013-12-06 12:22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2)
  • 战国时,楚国大夫宋玉才能很高,但是他写的文章太深奥,许多人都看不懂。有些人因此不满,背后说他为人孤傲。楚王听到,就把他找来问道:人们经常在后面议论你,对你不满意,是不是你的行为哪里不端正,要好好检讨一下!宋玉非常聪明,而且能言善辨,回答说:有一个人在市中心唱歌,他先是唱下里、巴人一类的通俗民谣,人们很熟悉,有几千人都跟着唱起来。后来,他唱起阳阿、薤露等意境较深一些的曲子,碉有几百人能跟着唱。后

    2013-12-06 12:22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5)
  •   黔中道这个地方原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东西,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十分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认为驴子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地习惯了

    2013-12-06 12:19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0)
  • 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 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 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昼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 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颁,便是 学会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

    2013-12-06 12:18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4)
  • 出处:《韩昌黎全集潮洲村史谢上表》 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释义: 载,午。逢遇。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客机会极其难得。 故事: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岁到京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当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迎牟尼的遗骨,

    2013-12-06 12:16
    0 喜欢
    评论(0) 浏览(92)
  •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 山河壮本朝。 释义 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 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 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 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

    2013-12-06 12:16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5)
  • 据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日行千里,深受宠爱。他非常喜欢游玩,曾经接受西王母的邀请,参加过瑶池盛会。    一天,周穆王从昆山返回合山,途中听说有个叫偃师的人,手艺精巧,制作的动物能叫会跑。他有些不大相信,立即召见偃师,问:听说你能造出各种精巧的玩意,拿出一件,让我看看。    第二天,偃师带上木头雕成的假人拜见穆王。穆王看这些假人的五官齐全,眉毛胡子像真人一模一样,觉得很吃惊。  

    2013-12-06 12:15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4)
  •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

    2013-12-06 12:15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0)
  • 出处:徐谓《路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释义: 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故事: 有一个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缅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进贡。缅伯高抱着天鹅,走到潘阳湖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 天鹅放入水中。不料,天鹅却振翅飞走了,只掉下根鹅毛。缅伯高没有办法去捉,只好拿着这根鹅毛面见皇帝。他害怕皇帝处罚自己,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大意是这样

    2013-12-06 12:14
    0 喜欢
    评论(0) 浏览(55)
  •   南北朝时期,陈国公主乐昌美丽且有才华。她与丈夫徐德言感情深厚。但当时,隋朝正入侵陈国,陈国即将被灭亡。乐昌公主和徐德言都预感到他们的国家将被入侵者占领,他们也会被迫离开王宫,背井离乡。战乱中,他们可能失去联系。于是,他们将一枚象征夫妻的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相约在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将各自的半片铜镜拿到集市去卖。期盼能重逢,并将两面镜子合而为一。   不久他们的预感就成为了现

    2013-12-06 12:11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5)
  •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们讲了一个故事:西域有一个商人,偶然间得到一颗非常稀有的珍珠。因为这颗珍珠很值钱,商人一直很担心别人会来偷他的珍珠,所以,想尽办法要把它藏在一个比较隐密的地方。不过,尽管他换了多少地方,他都觉得不够安全。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一个自以为最好的办法,他把自己的肚子剖开,把珍珠藏在肚子里。当然商人最后就死了。  唐太宗讲完故事后,就问大臣们说:你们说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人吗?  

    2013-12-06 12:11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6)
  • 【故事】唐朝时期,有一位诗人叫常建,还有一位诗人叫赵嘏。常建对赵嘏的才华非常佩服,他总想得到赵嘏的诗作,只是没有办法。后来,他还真想出一个索诗的法子。常建打听到赵嘏要到灵岩寺去游玩,他便先赶到寺庙,并在墙上题了两句话,然后躲到一边去了。这天,赵嘏果然来到灵岩寺拜佛游玩。当他转到一座墙壁时,发现上面题着两句诗。他端祥片刻,心想,诗写的不错,为什么只写了两句呢?于是,他提起笔来,在常建的诗后又补上了两

    2013-12-06 12:10
    0 喜欢
    评论(0) 浏览(53)
  •  出处: 《国语越语上》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 进旅退也。  释义: 打仗不能光凭个人的勇敢,要用智谋,要靠集体的力量。  故事: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象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

    2013-12-06 12:09
    0 喜欢
    评论(0) 浏览(64)
  • 冯异是东汉初期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立下不少战功,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做了皇帝,他派冯异大将军平定了关中。以后,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 公元三十年,冯异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向文武百官介绍说: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将,为我在创夜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

    2013-12-06 12:09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5)
  •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

    2013-12-06 12:08
    0 喜欢
    评论(0) 浏览(75)
  •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  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2013-12-06 12:08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6)
  •   晋代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但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因此浪费晚上的时间他觉得十分可惜。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他见室外到处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几十只萤火虫吊在书本的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典故】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晋书车胤传》【释义】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勤学苦

    2013-12-06 12:03
    0 喜欢
    评论(0) 浏览(82)
41-60 共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