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说欲望

2016-02-15 11:49评论(0) 浏览(57)

散说欲望

叶超英

词典上这样解释“欲”: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简单而言,“欲”或“欲望”,就是指人的一种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欲望有大小之分,强弱之别;欲望的大小决定于人生命力之强弱。欲望,主要有灵欲和肉欲两种。灵欲是一种精神性的、心灵性的东西,他是由人类文明和文化、社会道德等等因素的历史沉淀而成的;肉欲是最原始的一种生命本能。食色,性也。食色,是人生之肉欲,也是一切生命最本源的欲望,其他欲望均以此为基础,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食欲让生命得以生存,性欲让生命得以繁衍。

人,生而有欲望;欲望,伴随生命的始终,与生命同在。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滋生欲望和不断克制欲望的过程,两者不断地此消彼长,使人犹如不系之舟,在生活的大海上不停地颠簸起伏。人活着,就靠一种欲望在支撑,欲望是生命的支撑点。完全无欲的人就是已经没有了生命个体的人。和尚道士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欲望减到了极点,临近无欲状态,但不可达无欲之境。“无欲则刚”中的无欲也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地减少欲望,就能够刚强起来。

诱惑来自于欲望,诱惑的复杂性来源于欲望的复杂性。纷繁的诱惑就是决定人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因诱惑之多而渐渐复杂起来。人有许多难以戒掉的“瘾”。这些瘾不知埋没和葬送了多少人的才能!例如毒瘾,赌瘾等等。这些瘾的根源无疑是欲望。学坏容易学好难。因此,人的理性还不足以发达、控制力还不足以克制欲望的时候,最好不要诱发或沾上不良习惯,以免与这些不良习惯斗争时落败;纵使不落败,也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欲望是不断地进行自我满足的深壑。如果人不能自制,欲壑总是难填。控制欲,与欲作斗争,无疑是痛苦和艰难的,代价无疑也是巨大的。克制欲望是一种折磨,它使人形销骨立,茶饭不思,如性欲。这是生命中最本源、最深厚的欲望。欲望具有推动人行动的不可更替和不可摧毁的力量。犹如脱缰的野马一样,是一股难以驾驭和不可遏制的客观力量,它可以摧毁意志、理智所设置的一切藩篱,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欲望有时也名之为“欲火”。当特别强烈的欲望得到满足时,他得到的快乐无与伦比;当不能满足时,他所得到的痛苦也无与伦比。欲望逾强烈、逾不能满足,痛苦也就逾深、逾不能摆脱。人的欲望的无止境就如潮涨潮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次尚未完全平复,下一次的波峰又以暗流汹涌;这一次遏制了,下一次也许就比这一次来得更为汹涌澎湃,如惊涛拍岸铺天盖地而来。

人的伟大在于斩断各种欲望和因此而产生的诱惑力。这种斩断诱惑的伟力就是意志的力量。战胜自我,其实就是完整地控制欲望、支配欲望,最终在这种控制和支配中完善自我。而广泛的社会制约性也要求人控制自己的欲望。正所谓“克己复礼”。孔子所倡导的“礼”,是人间一整套秩序的统称,既指道德,又指法律。能对自己的欲望收放自如的人,他的成功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制欲,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之一。成功的人生就是同各种欲望作斗争的人生。古往今来的圣哲中,曾国藩可称之为“意志力的化身”。他正是用一股巨大的克己之力,用破一生心,成就了一生的立德、立功、立言。爱因斯坦说,人的伟大在于离自我的远近。“自我”二字就可用欲望二字代替:离欲望越远,精神就逾伟大,逾显神性的光辉。

如来道,一切苦的根源在于欲。信然。欲望为什么产生痛苦?因为欲望的本质在于占有。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便会有痛苦产生。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欲望一般是难以满足的,亦即俗言: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人生之中痛苦多于快乐的主要原因。要想让自己快乐些,就只能常想那剩下的“一、二”。如来找到了苦的根源,但是他也无法断欲、绝欲,佛经煌煌万卷,也没有找到一条根绝一切痛苦的途径。只能营造一种虚幻的信仰来慰藉和麻木自己,以减轻欲望不能满足时所带来的痛苦。

摆脱欲望的羁绊有两条途径:其一,从情感上、理智上麻醉自我,忘掉自我。用这种方法不能彻底根除欲望,肉体的负担会一直拖着欲望的尾巴。其二,奔赴死亡之约。这才是对欲望最彻底的根除。然而,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肉体都没有了,还有根除欲望的可能和必要吗?

前一篇:
靠不住的誓言
后一篇:
人 生 如 剧
分类:
人生感悟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2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