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把书念好 ──从生活教育做起

2015-12-23 09:50评论(0) 浏览(339)

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年纪愈大愈拉不动,所以常常会听到家长抱怨:“我很想认真盯孩子功课,可是孩子不听我的,根本盯不动啊!”

小学时期的成绩,有很大的比例可以是家长的成绩,但父母的影响力最多只能勉强延续到初二,接下来就是靠孩子自己的打拼,所以,及早建立孩子的习惯才是根本之道。

“怎样才能把书念好?”这两三年来,不论是家长还是媒体,常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

大家都很急切地希望我能在几分钟内提供清楚可循的方法,最好有一二三四五的教战守则,甚至我怎么凶、怎么骂都具体量化,跟着照表操课就可以让孩子静下心来读书,下次段考立刻进步五名十名。

老实说,我没有任何妙方。

教孩子就跟天下所有事一样,是要下工夫花时间磨出来的。

帮助孩子找到读书的动力

我认为父母、师长想让孩子好好读书的秘诀,不是教他们“得到高分与好名次的方法”,而是协助他们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与习惯”,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篇章,说明如何从小帮助孩子建立基本观念,以养成良好习惯与态度。

能不能认真努力读书的根源,在于孩子想不想读、愿不愿意读,尤其孩子年纪越大,自我意识越强,家长很难再像小时候那样掌控孩子的行为作息。

我们一般所说的“读书方法”,只是技术性的表面层次。条条大路都可以通罗马,只要孩子有心想要追求成绩表现,不用教,他自己也会从各方面去学习钻研,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做有兴趣的事时,效率很高,也可以很专注。

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年纪愈大愈拉不动,所以常常会听到家长抱怨:“我很想认真盯孩子功课,可是孩子不听我的,根本盯不动啊!”

小学时期的成绩,有很大的比例可以是家长的成绩,但父母的影响力最多只能勉强延续到初二,接下来就是靠孩子自己的打拼,因此有些小学时的明星学生,若是因父母强力介入课业拉拔出来的“假资优”,或是倚赖父母监督没有自律能力,上初二初三后表现逐渐黯然,也就不奇怪了。

补习不是改善学业的最好方式

我今年五月到捷克旅游,同行有一位高阶退休公务人员,目前的工作是管理中途之家,让我十分好奇。

我向他请教,对这种一般印象中最难以管教的青少年,他们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付”呢?

他说,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需要时间和耐心。

这样的孩子通常十几年来,都是长期在缺乏关爱或错误管教中成长,需要给他们很多次的机会去验证,辅导人员和老师给他的规范和价值观对他是好的。几个月或一两年的时间,要去扭转十几年累积下来的负面影响,真的非常困难。

此外,他还提到这一类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情绪反应都是即刻的,比方说听到不顺耳的就呛声,被挑衅就动手打回去,想要什么就用抢的,因为他们只看得到眼前,无法想到未来并深思后果。

这方面也需要辅导人员一再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还有很多解决事情的方法,指导他们符合社会规范的处理方式。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为了达成未来的目标或避免不好的后果,他们必须学会“忍耐”。

我之所以举中途之家的例子,是想借此再次强调两点。

第一,好习惯、好观念的养成很困难,要改掉坏观念习惯更困难,尤其是从小养成的最是根深蒂固,所以我在文章中总是一再提醒大家,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从小开始”。

父母如果在孩子比较大以后,才惊觉孩子成绩退步或学习情况不良,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生活作息和读书状况,研究问题出在哪里,并检视自己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和亲子互动有没有应该改进的地方,不要第一个反应就是补习。

请家教或补习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我见过不少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送去补习班,花许多时间补了好像没进步,但不补又怕更退步,结果进退两难。

“从小开始”、“先紧后松”两大教育原则

读书、学习和练习,在未达到“从学习中得到快乐”的境界前,无一不辛苦。希望孩子具备“为了未来的远大目标而克服眼前枯燥困难”的能力,不论在物质和精神上,从小就不该给孩子予取予求、过于自由放任的溺爱环境。

为了更丰硕的收获而忍耐延迟“得到”的时机,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能力。想要什么就可以马上得到(更糟糕的父母是孩子没要也乱给一通),这样的孩子对事物的态度,就会只看得到眼前,无法前瞻远景目标,并为之忍耐努力。

因此,从生活教育训练出来的良好习惯与态度,对日后学习态度的养成非常重要,一定要“先紧后松”。从严格的生活教育做起,就不会养出有学无品的资优生,即使学业成绩不优秀顶尖,也会是个品行端正的好人。

掌握“从小开始”和“先紧后松”两个大原则,只要能够持续贯彻,父母要灌输孩子正确观念,协助建立良好习惯与态度并不困难。

建立孩子的习惯,父母务必坚持到孩子十岁

从身边案例不难发现,言行态度顽劣乖张的孩子,家庭教养方式通常松散、无原则,父母也很善于帮闯祸的孩子找借口收拾残局。

训练小小孩,稍稍的严厉就很容易达到效果;只要能坚持到十岁左右,内化成孩子自发性的习惯,往后到十八岁,亲子都会处在一种逐渐放手、倒吃甘蔗的状态下,不但没有叛逆期的困扰,还会愈来愈轻松。

我所说的良好习惯是生活作息规律、健康,做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良好态度是指对责任目标有正确认知,懂得尊重感恩身边所有的人。这两者,都需要严密的身教与言教配合。

身教的重要性,大家很容易理解,但言教的威力也不容轻忽,因为言教讲好听点是“谆谆教诲”,讲直接点就是“洗脑”。

从小一再被强化灌输的观念想法,一定会内化为一个孩子长大以后赖以生活行事的中心思想,这也就是为何从小被家暴或受过创伤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摆脱童年的阴影;从小被宠溺、我行我素的孩子,也绝不会因为长大而自动变得成熟懂事。

我建议父母利用不同的形式,不论是阅读、说故事,还是聊天……反复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传达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期待。

当然,做父母最大的责任,就是珍惜重视上天赐给我们的这项巨大影响力。它可以改变、形塑孩子的一生,行使前务必深思熟虑。

希望孩子好好用功读书,不该只是一再鼓励打败竞争对手争取高分名次,其他都不管。教好做人做事的观念态度,父母能得到的回馈更多,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我常利用新闻事件让孩子明白,世事无常,唯有学到身上的知识、能力是属于自己的。

我也常常提醒孩子,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念书,这样的环境条件不是理所当然,他们应该要为此感到十分幸运幸福。还是生活新鲜人的小孩不会抗拒老生常谈,若我们诚恳地和孩子分享,他们是会听进去的。

如果孩子相信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而不是为了父母的面子、纯粹地服从师长,或其他没什么道理的理由,他们就会懂得争取与珍惜。

以过来人之姿,和孩子分享

于珺小学时,曾因为不适应一位老师教数学的方式而开始讨厌数学。当时我花了好一番工夫,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她,我们一生要读这么多年的书,在每个阶段,任何科目,都有可能遇到跟自己比较不投缘的老师。

若因为不适应老师的教法或不喜欢老师而讨厌某个科目,甚至因此放弃学习努力,吃亏的其实是自己。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花时间下工夫,如果不那么喜欢,可以不要花这么多时间在上面,但一定要勉力维持住自己能力可及的水平,以衔接下一阶段的学习需求。

除非是走技职路线,不然对想考大学的孩子来说,到高中为止,各科目的学业都是基础,都应认真学习。

即使不往学术深造,将来进入职场,数字能力对成本财务的控管绝对关键;语言能力对业务拓展、人际往来和知识吸收很有帮助;逻辑思考分析、体能品味美感,无一不重要。

坚持的读书习惯

一个人需要多面向的根基来培养人生的广度、厚度与深度,如果能够理解学校的学习,是为自己的将来打造全面性的基础,就不会老觉得学这无用、学那无聊。

以前我念书的时代,一般观念就是男生念理工,女生学文科,因此当我高中开始觉得数学困难枯燥,没有经过任何深思挣扎,就放弃数学、放弃念理工组,从此与我其实很有兴趣的物理、化学分道扬镳,至今我还是觉得很遗憾。

当年如果有人告诉我,高中数学并没有这么难,高中阶段以下所有的科目,只要愿意花时间努力都可以有所突破,不论我终究选择哪个方向,我想我的学习之路可以走得更宽广,更愉快。

我以自己的切身经验跟于珺分享,她也接受了我的建议,因为她已经具备为长远目标勉力承难的能力。那两年,我就眼看着她很努力地在每次段考把数学成绩维持在班上一二名,但仅此而已,平时她绝不愿多花一点时间在数学上面。

所幸上了初中,碰到了适合她的老师,她从此又爱上了数学课。一直到高中毕业,她心智更为成熟,选读第三类组,从来没有不喜欢的科目,即使偶尔遇到不符自己理想的老师,她也会调适心情,自己努力。

 

雷莉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