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发展史3 油画part1

2011-11-23 07:33评论(0) 浏览(248)
 

油画——真实人生的体现

什么是油画

油画是西方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采用油画颜料绘制作品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中世纪,到15 世纪才开始被广泛使用,16 世纪中叶以后,油画达到

相当完美的程度。

据记载,在油画被发明之前是采用一种叫作“丹培拉”的技法作画,由

于这种方法不能满足画家的艺术表现和技法上的要求,于是画家们便开始不

断探索,寻求新的表现材料和技法。15 世纪佛兰德斯画家凡·爱克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发明了这种用易于干涸的油彩混合颜料绘画的方法。因此他被

称为油画的创始人,但比较合理的说法则是凡·爱克把油画这种艺术形式发

展得更加完美了。

油画是用亚麻仁油或核桃油、罂粟油等一些快干油及经过处理的玛蒂树

脂或达玛树脂等,调合各种颜色粉制成油画颜料和媒介剂在亚麻布、木板或

厚纸板上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其特点是操作自由,有广泛的可变效果,颜

色遮盖力较强,能较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500 多

年来,油画这一绘画形式一直被画家们所青睐,并受到欣赏者们的喜爱。

油画的鉴赏

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时,主要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两方面

来鉴赏。任何作品都靠视觉形象来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人们通过对这些形

象的观赏进行一种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一方面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

把观赏者带到了画家所反映的一个艺术境界之中,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产生审美作用。另一方面是观赏者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认识和丰富了作

品的内涵。从这一点上看,对一幅作品的理解,不同人所理解的深度是不一

样的,它同观赏者的素质条件相联系。优秀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容,起到了

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

关于艺术技巧上的鉴赏,要有对油画语言的认识和了解。油画的材料本

身具有区别于水墨画版画、水彩的特点。这种材料之美是油画的一大特性。

技巧高超的作品体现在画家掌握了材料的特性熟练运用材料和工具来塑造形

象。画面反映出了整体和局部的和谐关系,丰富和统一的对立关系。

油画在中国的影响

油画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400 余年的历史,据载最早的油画是由西方传

教士带入中国,有的传教士还被聘为宫廷画师。明代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罗

明坚、利玛窦来中国时就带来了油画材料绘制的天主和圣母像,这大概就是

最早进入中国的油画了。

中国人以油画作为绘画语言,还只是近一百年的事。1887 年我国画家李

铁夫最早赴西方学习油画,之后陆续又有一批人到欧洲求学,成为中国油画

的开创者。他们有陈抱一、颜文梁、徐悲鸿、王悦之、潘玉良、林凤眠、关

良、司徒乔、吕斯百、余本、常书鸿、胡善余等。20~30 年代中一批艺术家

从海外学成归来,开办美术院校、组织学术团体,这是中国油画初步发展的

阶段。50~60 年代,前苏联油画家们来华讲学,一批国内画家又分赴前苏联、

东欧学习,使中国油画又有了较大的发展。70 年代以来中国油画进入全面发

展时期,油画艺术的创作实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中国油画开始自立于世界油

画艺术之林。

目前中国的美术学院及众多的艺术院校均开设有油画专业。全国性的油

画艺术组织有中国油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油画学会。还有专门的油画艺术期

刊《中国油画》等。专项的油画作品展有:中国油画届展、中国油画年展及

各种单项题材的油画作品展。这些方面内容的发展,对中国油画事业起着积

极的推动作用。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